碳技术

碳技术

网易号

关注
36粉丝
0关注
118被推荐
IP属地:新疆

1枚勋章

致力于碳中和技术分享

  • 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2-10-24
    4跟贴
    图片

  • (转)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建议 中国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不断得到丰富,但受制于各种原因,很多价值实现路径仍停留于试点与探索层面。基于此,必须立足“双碳”目标,将目标实现与探索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研究支持、完善机制设计、推动实践进展,以推进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 1、完善林业碳汇生态补偿制度 结合中国当前生态补偿忽视林业碳汇生态效益以及以纵向补偿为主的现状,建议从3个方面入手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是拓宽森林生态补偿的范围及层次,对林业碳汇设立专项补偿资金,从而突出林业碳汇生态效益;二是规范林业碳汇生态效益补偿的理由、方式、程序等,对实际承担碳汇供给任务的区域或部门、主体及具体贡献者建立科学的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健全不同地区间的横向补偿机制。基于中国国情,重点完善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林业碳汇产品消费区对碳汇生产区的横向补偿,进而逐渐在全国形成更好体现林业碳汇价值的补偿机制。 2、推进林业碳汇产品纳入国家统一的碳市场交易 当前国际林业碳汇市场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控制,碳汇认证不统一、碳汇价格波动大。虽然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中表明国家鼓励通过林业碳汇等项目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替代,但是由于CCER暂停等原因导致目前林业碳汇仍缺乏全国性的交易渠道。应尽快完善交易规则编制、天然林方法学开发等顶层设计工作,重启CCER市场,推进林业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鼓励控排企业认购林业碳汇;适当提高抵消比例限制,以扩大林业碳汇需求量;提高碳汇价格,使其充分反映林业碳汇产品的稀缺性;积极参与制定碳汇交易国际标准,在气候变化谈判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3、强化林业碳汇金融路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是加强林业碳汇金融路径的理论研究。除林业碳汇交易方面理论研究存在一定体系外,其他方面的林业碳汇金融路径学术研究甚少,有的甚至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这阻碍了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应结合林业碳汇的特征,加强林业碳汇领域不同金融工具的应用机制研究,包括总结现行林业碳汇质押贷款模式及其实践发展的制约因素、关注保险对碳汇价格波动的保障机制、设计林业碳汇储蓄存单等金融工具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等。二是从实践层面创新多元化融资模式,虽然目前中国林业碳汇绿色信贷、碳汇保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但是林业碳汇债券、林业碳汇PPP项目等仍是个例,甚至林业碳汇金融期货等在中国未有先例。建议探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建立林业碳汇专项基金等多种金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林业碳汇领域,为碳汇林项目建设等提供更多的金融活水,促进林业碳汇产品实现价值转化;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林业碳汇领域建立合作,如通过林业碳汇保险为碳汇质押贷款增信,增强林产业融资力度;对开展林业碳汇金融业务量达到一定要求的金融机构采取税收优惠或准备金率优惠,以激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4、健全林业碳汇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扶持政策 中国林业碳汇产业尚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产品整体附加值低、集约化经营程度低、区域特色缺乏、科技支持薄弱等问题,需要调整林业碳汇产业发展思路并健全相关扶持机制:一是促进经济林产业结构调整,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已发文明确油茶、橡胶等各类经济林依法纳入森林碳汇调查监测统计范围,应研究探索各类经济林方法学的制定,同时引导其积极参与经济林林业碳汇项目建设,挖掘林业经济新增长点;二是引导开发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资源。对于碳汇林达到一定规模的地区,允许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开发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碳汇生态教育、休闲度假等产业,打造富含林业碳汇生态价值的特色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品牌。 5、加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建设 一要推进林业碳汇产权制度建设。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谁来具体负责林业碳汇产品的使用、管护并享有收益,尤其是注重收益权的分配问题。二要健全林业碳汇价值量化评估机制。科研人员要加快确定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核算方法和技术规范,为建立林业碳汇专项补偿等提供科学依据。随着中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要定期对外公布监测结果,及时反映各地林业碳汇产品数量和价值的变化,以确保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可持续性。三要完善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分工协作机制,组建林业碳汇产业化联合体,延伸产业链价值,强化各类林业经营主体间的互助和利益共享。
    易友生活杂谈
  • (转)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建议

    2022-10-07
    图片
  • (转)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蓝碳增汇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又是世界上高泥沙入海通量的热点地区之一,具有发展海岸带蓝碳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和埋碳增汇的地质优势。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通过一系列蓝碳增汇技术措施,有望显著恢复蓝碳生境面积、提高土壤蓝碳密度,在保持高沉积速率情境下逐渐提升海岸带蓝碳增汇潜力。但是,以往的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工程忽视了蓝碳固碳增汇技术,亟须研发兼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的协同增效技术途径,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4个方向深入。 1、加快研发和布局前瞻性、颠覆性的海岸带蓝碳增汇技术。海岸带蓝碳增汇技术应兼顾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需求,聚焦海岸带生态系统碳汇格局、过程机制、演化趋势与潜力评估,构建以研发中心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融合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和物理工程等技术和方法,培育和发展包括土壤负排放、植物固碳增汇、土壤微生物固碳、碳沉积埋藏等技术体系,强化海岸带蓝碳支撑固碳增汇的技术耦合优化与协同增效,建立海岸带蓝碳增汇技术示范区,推动前瞻性、颠覆性增汇技术广泛推广实施。 2、与海岸带生态系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相结合,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其中“一带”是指“海岸带”,包括6项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未来应重视与海岸带生态系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相结合,强调水文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原则,完善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系列标准,有力推动基于自然的、更有韧性的海岸带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的综合体系建设,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碳增汇提供技术支撑。 3、加强固碳增汇技术的监测与评估,不断提升优化固碳增汇技术体系。当前海岸带蓝碳监测技术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碳储量核算存在较大的争议,亟待建立融合“卫星遥感观测—大气浓度监测—地面定位观测”为一体的“天—空—地”一体化碳汇观测体系,实现对海岸带蓝碳精确与高效的监测和评估;同时,基于观测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增强固碳过程观测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科学评估不同固碳增汇技术的增汇效果,实现海岸带生态系统蓝碳碳汇的动态评估和科学预测。 ​ 4、推动蓝碳经济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提升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必须建立起包括多部门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并逐步建立健全蓝碳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和加快推动海岸带蓝碳经济发展。此外,当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一些海岸带蓝碳核算和交易标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核算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指标核算边界不清晰、评价具有主观性等。因此,亟需建立编制一套国际认可、全球通用、科学公正的海岸带蓝碳核算体系,使之成为海岸带固碳增汇目标实现与碳汇交易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提高我国在国际碳汇核算规制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转)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增汇的对策与建议

    2022-10-07
    3跟贴
    图片
  • 基于“节能低碳”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基本结论,中央政府应该继续优化环境规制政策的顶层设计,而地方政府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节能减排方式。政府部门要立足实际,落实奖惩机制,指导和扶持企业完成绿色转型,充分发挥企业在节能减排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政策在时间维度上的差异效果,政府需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渠道动态调优环境政策,要保证政策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求实现生产绩效和环境绩效稳定提升的目标。
    由于“节能低碳”政策会因为企业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产生差异化的作用效果。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环境规定,保障政策效果的精准发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履行节能减排责任,加强职能调整,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研发新型低碳技术。非国有企业抓住政策机遇,与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合作,加快释放企业活力。东部城市企业则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企业智能化改造,发挥对于中部城市企业的正向辐射引领作用,西部城市企业利用好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资源型城市的企业需要增进加强产业链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减轻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程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节能低碳”政策作为环境规制手段,可能使得企业治污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均有所上升。这对企业提升生产率、完成节能目标造成极大阻碍,而研发创新则是企业应对环境约束压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配套政策,适当增加对于企业的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刺激和鼓励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以求尽快推广应用新兴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此外,对于企业自主研发的能源节约类、交通运输类绿色技术创新予以补偿和奖励,鼓励企业间共享绿色节能技术,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 “节能低碳”政策能够与相关环境政策产生协同治污效果。中央政府要建立健全环境政策体系,注重不同种类的环境规制政策结合,充分发挥政策之间的良性协同作用。一方面,要系统梳理现存的各类环境政策内涵,出具相应的指导实施意见,避免各类政策的无效叠加给企业造成过重的生产负担;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要推进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协调配合。
    易友生活杂谈
  • 灵活运用“节能低碳”政策实现企业绩效双赢

    2022-09-30
    图片
  • 碳交易市场-配额分类、运行流程及分配方式
    一、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市场可以简单地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 1、配额交易市场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满足其减排。配额碳交易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s)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JI)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CERs)和减排单位(ERUs)。 2、自愿交易市场自愿市场分为碳汇标准与无碳标准交易两种。自愿市场碳汇交易的配额部分,主要的产品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开发的CFI(碳金融工具)。自愿市场碳汇交易基于项目部分,内容比较丰富,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计划和系统出现,主要包括自愿减排量(VER)的交易。同时很多非政府组织从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很多自愿减排碳交易产品,比如农林减排体系(VIVO)计划,主要关注在发展中国家造林与环境保护项目;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联盟(CCBA)开发的项目设计标准(CCB),以及由气候集团、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碳交易联合会(IETA)联合开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量认证标准(VCS)也具有类似性。至于自愿市场的无碳标准,则是在《无碳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的一套相对独立的四步骤碳抵消方案(评估碳排放、自我减排、通过能源与环境项目抵消碳排放、第三方认证),实现无碳目标。 二、碳市场运行流程 碳市场运行流程包含三个关键节点:配额预分配、配额最终核定、配合清缴(履约)。 1、配额预分配,根据上一年度产量等数据预分配目标年的配额; 2、配额最终核定,次年对目标年的实际排放进行核查,对配额进行最终核定,若与预分配不一致,则多退少补; 3、配合清缴(履约),控排企业完成目标年的配额清缴,其中配额不足的企业可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等方式完成清缴。 三、配额分配 配额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免费分配、有偿分配。配额分配的关键在于控排企业是否需要为配额付费,各国排放交易体系期初大都以免费分配方式为主,因为免费分配方式易推广且不会增加企业负担,但这种方式在公平性和效率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要想实现更高的减排效率,拍卖分配是必然选择。 1、免费配额可通过历史排放法、历史碳强度下降法、行业基准线法,这三种方法进行分配。 2、有偿分配可通过拍卖或按固定价格购买。
    易友生活杂谈
  • 碳交易市场-配额分类、运行流程及分配方式

    2022-09-25
    1跟贴
    图片
  • 8月份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发布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利好政策

    2022-09-23
    图片
    02:27
  •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各省高耗能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022-09-23
    1跟贴
    图片
    04:41
  • 8月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发布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的利好政策
    1、《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信部联通信〔2022〕103号)。计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管理机制基本完善,节能减排取得重点突破,行业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能力明显增强,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0%,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15%,遴选推广30个信息通信行业赋能全社会降碳的典型应用场景。 2、《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8月12日,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科发规〔2022〕199号)。《意见》指出,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为方向,强化主体培育、加大应用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场景生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8月18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国科发社〔2022〕157号)。通过实施方案,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大幅下降。
  • 8月份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发布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的利好政策

    2022-09-23
    图片
  • 金融碳市场运营转化路径(五)其他

    2022-09-22
    图片
    09:39
  • 金融碳市场运营转化路径(四)碳市场交易工具

    2022-09-22
    图片
    07:34
  • 金融碳市场运营转化路径(三)碳市场支持工具

    2022-09-20
    2跟贴
    图片
    11:25
  • 金融碳市场运营转化路径(二)

    2022-09-20
    4跟贴
    图片
    08:47
  • 金融碳市场运营转化路径(一)

    2022-09-19
    图片
    02:41
  • 数字产业兴疆的现状及落地方向的几点思考建议_10569

    2022-09-19
    图片
    01:47
  • 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建设现状及解决路径

    2022-09-19
    图片
    05:04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