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时代

中医养生时代

网易号

关注
2粉丝
0关注
15被推荐
IP属地:湖北

武汉颐年堂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

2枚勋章

健康生活养生知识

  • 得了结节、肌瘤、囊肿怎么办?是等是切?看武汉颐年堂怎么说...
    2024-05-19
    3跟贴
  • 春雷响!蛰虫动!武汉颐年堂中医提醒惊蛰养生要记住!
    2024-03-05
  • 春季养肝,武汉颐年堂中医提醒结节人群要抓紧
    2024-03-01
  • 武汉颐年堂提醒:立春养生变一变,身体健康一整年!
    2024-02-04
  • 武汉颐年堂国医馆提醒:小寒时节到,养肾温阳不能少!
    小寒,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曰小寒。月半则大矣。”冷气积久为寒,寒冷程度未至极点。 小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体亦是阳气敛藏,可能出现寒性病症,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畏寒怕冷等等。因此,如何在小寒时节做好养生很重要! 武汉颐年堂中医门诊部夏振信教授说:中医上有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养生原则,所以小寒养肾为先。 养生原则 宜补益脾肾,生津润燥。忌:心火、急躁、大汗。 此时,正值严寒,空气干燥。寒冷的气候可诱发心脑血管病、胃肠病、关节病,并会加重手足冰凉的症状。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补益肾气,养阴润燥。 小寒养生 小寒如何养生?小寒养肾为先, 祛寒养肾 《黄帝内经》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可见,寒与肾相应,阳气根源于肾,因此寒邪侵袭,最易中伤肾阳,肾的温阳化气功能就会失职,就会尿少,水肿。寒为水气而通于肾,寒水过盛,就会上制心火。所以,小寒时节往往是肾阳最不足的时候,在这个寒邪最盛之时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般的补阳效果。
    健康养生堂
  • 武汉颐年堂国医馆提醒:小寒时节到,养肾温阳不能少!
    2024-01-06
  • 武汉颐年堂中医门诊部介绍:冬至一阳生,养生不可少!
    2023-12-23
  • 武汉颐年堂中医门诊部提醒:大雪时节,养藏御寒,温润护阳!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历书载:“斗指甲,斯时积阴为雪,至此粟烈而大,过于小雪,故名大雪也”。 《伤寒杂病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 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因此,大雪节气期间中医养生当以温润护阳、御寒防病为重点,以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特别是老年人以及阳虚体质之人。 那么,大雪节气具体应该如何养生呢? 大雪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是整个冬季养生的总原则,肾与冬相应,主封藏,阳气潜藏于内,而体表的营卫之气相对薄弱,所以冬天最容易感受寒邪而发病。 此时要顺应自然规律:“去寒就温,早卧晚起”,以顺应冬季封藏的自然之道。
  • #随手拍#
  • #一人分享一首经典老歌#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