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湖北省考古专家在一座古墓里发掘了一把青铜宝剑,宝剑出土,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这把至少两千年前的宝剑,剑身居然毫无锈迹,剑刃还能轻松划破16多层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山一号墓

宝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在靠近剑格(即剑身和剑柄之间的橢圆部分)的地方,刻有两行鸟篆铭文:“钺王鸠浅 自乍用鐱”。

“鸠浅”二字引发了专家的激烈讨论。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望山一号楚墓墓主人“邵滑”)但是古文字专家唐兰认为,“鸠浅”这两个字是“勾践”的通假字,经过几次争论之后,郭沫若终于被说服,承认这是勾践之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钺王鸠浅 自乍用鐱

那么勾践真的会在自己的兵器上刻名字吗?

实际上,兵器上刻字,是中国非常有讲究的一项传统,据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载:''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古文篆书。''由此可见,在商朝时期就有在刀剑刻字的行为。

历史上除了越王勾践剑,还出土过“吴王夫差”字样的青铜矛,一代枭雄曹操的宝剑上则刻有“孟德王常服之”六个大字,短短几个字,却能充分显示出兵器主人强烈的个人气质,武圣关羽佩刀上刻有“万人”二字,展现出了关二爷万人敌的气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王夫差矛铭文

由此可见,越是神兵利器越会被刻上文字,以证明神兵的主人是谁,勾践在自己打造的宝剑上刻字,也表明了他对此剑的喜爱。

那么越王勾践心爱的宝剑,却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楚国,甚至成为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王勾践剑 现藏于湖北省物馆

有人说,这把剑是战场剑,楚怀王派“邵滑”带兵攻打越国,“邵滑”灭越后作为战利品带回楚国,有的观点认为是勾践的女儿嫁给了楚昭王,宝剑作为嫁妆随着勾践的女儿一起嫁到了湖北。还有人觉得是春秋末年楚国与越国联盟以攻打吴国,勾践赠送于楚国的,所以越器会出土于楚都。

但是笔者觉得这把宝剑是楚国灭越国后的战利品的可能性比较高。从时间上来看,江陵望山楚墓是公元前331年的,楚灭越是公元前332年,时间上能够对上。

其次,勾践女儿嫁到楚国,作为嫁妆,勾践应该铸造其他兵器或者礼品,而非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随身器物赠送,即使是作为嫁妆,这把宝剑也应该是出现在勾践女儿的墓里或者楚昭王墓中,而不是出现在楚国大臣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王勾践剑

另外,在战国时期,为了巩固盟约,流行的都是交换人质,例如秦就把子楚送到了邯郸作为人质。这可比赠送佩剑更加来的安全与可靠。

当然这个是笔者的个人看法,关于越王的佩剑为何会出现在楚国这一现象,学术界对此问题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论断,因此,越王勾践这把随身佩带的青铜宝剑究竟是如何进入到楚地的还需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如今,越王勾践剑静静地躺在湖北省博物馆的陈列柜中,而旁边就是曾与他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吴王夫差之矛。在这种平静中,不知是否有人知道两千多年前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