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区对秦国有多重要

首先,战国中期,秦惠文王在位时,准备对外开疆扩土。对此,张仪认为应当先进攻韩国,进而一统天下。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错则主张先消灭巴蜀。在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金牛道攻打蜀国。在秦灭巴蜀之战中,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国灭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率军消灭了巴国,俘虏巴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秦灭巴蜀之战之前,秦国的疆域并不辽阔,而通过吞并巴国和蜀国,秦国的疆域获得明显的增加,从而跻身战国七雄的第一阵营。在秦灭巴蜀之战前,在整体面积上,秦国远远不如当时的楚国,对比赵国、魏国、齐国等诸侯国,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用兵,目的就是争夺地盘,而地盘的扩大,意味着人口和耕地的增加,这直接关系到各个诸侯国的综合实力。从这一角度来看,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之后,不仅疆域扩张,还拥有了更多的人口和耕地,在李冰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就成为天府之国,这带来的粮食自然有助于秦军的对外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在公元前318年,秦国遭到了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这五个诸侯国的联合进攻。因此,到了公元前316年,秦国如果继续攻打韩国,很可能会遭到更大的反击。所以,秦国调整方向,先攻灭巴国和蜀国,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也有助于避免山东六国针对秦国的联合进攻。而暂时放缓对山东六国的扩张步伐,也会让山东六国之间互相攻伐,从而给秦国带来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最后,在秦灭六国中,楚国可以说是最强的对手。而通过占据巴蜀之地,客观上有利于压制楚国。

根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巴蜀之地处在楚国的上游。在获得巴蜀之地后,秦国大军可以乘船攻打楚国,这降低了讨伐楚国的成本,增加了攻打楚国的途径。因此,对于楚国来说,在汉中之地和巴蜀之地相继被秦国占据的背景下,其都城郢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在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之后,名将白起在秦昭襄王时期发起了鄢郢之战,成功攻破了楚国都城郢,为之后消灭楚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秦国在拥有巴国和蜀国之后,极大的增加的秦国土地和人口,使得秦国在后期拥有足够的粮食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