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病重之际,石亨和曹吉祥等钻营投机之人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让被幽禁了七年之久的朱祁镇再登皇位。

当时有能力阻止石亨等人夺门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孙太后,另一个就是于谦。

不过,孙太后不仅不会阻止石亨等人行谋逆之事,反而还会乐见其成并且采取了支持的态度。

于谦掌控大明军政,可谓是权倾一时。

如果没有孙太后的支持,石亨等人根本不敢发动夺门之变,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机会发动夺门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孙太后之所以支持石亨等人,原因也不复杂。

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生骨肉,然而朱祁钰却不是。

朱祁钰不仅不是孙太后的儿子,反而在朱祁镇回京之后,将朱祁镇幽禁在了南宫。

孙太后作为朱祁镇的母亲,见了此情此景,若说没有一点心疼,那一定不可能。

朱祁钰此时病重,孙太后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私心。

她难道不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朱祁镇重获自由?

她想。

朱祁镇刚被释放回京的时候,她难道不想让朱祁钰把皇位还给朱祁镇?

她也想,可是却做不到。

这也正如于谦当时劝朱祁钰迎接朱祁镇回京的时候所说:“天位已定,宁复有他!”

朱祁钰在于谦的辅佐之下已经坐稳了皇位,即便朱祁镇回来了也翻不起一点风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在朱祁钰因病重而不能视事,这不仅对石亨等投机之人是一个机会,对孙太后也是一个机会。

孙太后没理由不抓住这个机会去救朱祁镇,毕竟那是她的亲生儿子。

而且这一次机会如果不抓住的话,谁也不能保证当时才二十九岁的朱祁钰将来不会病愈。

朱祁钰一旦病愈,那么孙太后就将再也没有机会救朱祁镇。

这也是当时孙太后考虑之后决定支持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原因。

孙太后当时在朝野之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有了她的支持,石亨和曹吉祥等人夺门才有成功可能性。

哪怕是1449年朱祁镇被俘之后,于谦想要拥立朱祁钰当皇帝,也是获得了孙太后的首肯才得以成功。

而朱祁钰本身也有做得不厚道之处,孙太后答应让他当皇帝,实际上条件之一就是保证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见深是谁?朱祁镇的亲儿子,孙太后的亲孙子。

可是朱祁钰坐稳了皇位之后产生了私心,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从这一点来说,孙太后支持石亨和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果说孙太后支持夺门之变尚在情理之中,那么作为另一个有能力阻止夺门的人,于谦当时为什么没有阻止呢?

第一种情况,于谦对此或许并不知情。

石亨等人之所以能够发动夺门之变,显然是因为获得了孙太后的支持。

而孙太后既然选择了支持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行动,那么就极有可能在给他们的行动打掩护。

这样才让石亨等人之举更加隐秘或者说瞒天过海,也让于谦的视野有了盲区。

毕竟于谦当年拥立朱祁钰为帝已经获得了孙太后的首肯,他未必想得到几年之后孙太后故技重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情况,于谦可能收到了石亨等人即将夺门的消息,但是选择了默许。

而于谦之所以会对这种行为选择默许,原因则又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朱见济夭折之后,朱祁钰再无子嗣,但是又始终不愿意再立朱见深为太子。

太子之位,关乎国本。

朱祁钰一直不立太子而致使太子之位空悬,时间一久肯定会引起朝野不安,以及一部分野心家的算计。

而且朱祁钰此时病重,又没有立太子,那么他一旦病逝的话,皇位其实还是回落到朱祁镇的头上。

既然如此,于谦又何必去阻止?

而如果朱祁钰在病重之时就把朱见深立为太子的话,那么有了出师之名的于谦就未必会坐视不理。

毕竟让朱见深当皇帝可比让朱祁镇再一次当皇帝要好多了。

于谦当年之所以置朱祁镇安危于不顾,而一力拥护朱祁钰当皇帝,说白了也是看出了朱祁镇无能又无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于谦之所以选择坐视不理,其实是为了不让大明再一次陷入动荡之中。

皇位争夺本来就是一件虚耗国力之事,大明当时才摆脱土木之变所带来的危机,也才恢复了一丝国力。

可如果于谦再介入到夺门之中,那么这件事就会变得更加复杂,或者说一定会变得更加难以收场。

而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只会再一次陷入衰微。

为了大明,于谦也就选择了默许。

而且朱祁钰既无子嗣,又未立太子,即便于谦阻止了夺门之变,可阻止了夺门之变之后的事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朱祁钰没有子嗣,没有太子,他死了之后,谁当皇帝?那一定还是当时才三十岁的朱祁镇。

于谦想要在朱祁镇存在的情况下拥立朱见深,这个可能性其实微乎其微。

况且即便他在阻止了夺门之变后又成功拥立了朱见深,他也会在夹在朱见深和朱祁镇之间难做臣子。

另外还有一个在朝野上颇有影响力的孙太后,到时候就会演变成为君臣之斗,仍然还是不利于大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谦之所以这么做,恰恰就因为他是于谦。

也只有这么做,他才是于谦。

于谦虽然未必忠于任何一个皇帝,但却有大功于大明,也大忠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