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年,一个叫董璋的人谋反了。

董璋,时任东川节度使,原朱温手下将领,后梁灭亡后归附后唐。

李嗣源继任后唐皇帝,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东川节度使董璋都心生反意,孟知祥不断增兵,董璋也有样学样,渐渐不待见朝廷使者。

当然,朝廷的使者也很不像话,董璋设宴款待使者,等了一上午连影子都没见到,派人去一看,使者正搂着姑娘喝酒呢,气得董璋派人将使者五花大绑臭骂一顿,甚至一度想杀掉朝廷使者。

随后在各种势力的撺掇下,李嗣源逐渐往蜀地增兵。

这直接导致董璋和孟知祥联合,两人联手干翻了朝廷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董璋和孟知祥的联军逼近朝廷的城池——阆州时,驻守的军官李仁矩充分发挥了骄兵必败的强势,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悲剧。

李仁矩的部下建议按兵不动,深沟高垒,等董璋出现破绽再行出击,因为董璋蓄谋已久,汹汹而来,直接与之开战怕是没什么好处可捞,李仁矩坚决拒绝。

他认为蜀兵都是一群胆小鬼,没什么可怕的,我军都是精锐,直接干他就行。

真正的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本没有什么章法可言,全凭主帅临机决断,所以一个预判能力超强的主帅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而一个这样的人首先是一个冷静的人,而不是目中无人的人。

当年的韩信遇到陈余,两人可以说都是很冷静的人,但陈余输在了意气用事,其实如果陈余碰到的不是韩信,他是有可能活命的。

而这个李仁矩完全不把蜀兵当一回事,这直接导致战争一开始,李仁矩的部队就溃不成军,被蜀军一顿狂虐。

李仁矩只好婴城固守,然而士兵们已经丧胆,蜀兵昼夜不停的进攻阆州,没几天阆州城破。

李仁矩全族皆被董璋诛杀。

此时,主角上场。

阆州城里有个叫姚洪的人,率一千多人驻守阆州,城池被攻破后姚洪被抓。

姚洪曾经在董璋手下工作,董璋一手提拔他,后来大家各奔东西,直到这次兵戎相见。

这世上太多的故人相见是以这种刀兵相向的方式开始,真是人生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璋攻城之前派人找姚洪,希望他“弃暗投明”,姚洪直接将董璋的亲笔信扔进厕所。

城破后,董璋见到姚洪,质问他为何不知恩图报。

董璋的心情大概很复杂,自己提拔的人不思报答,想杀他,但又觉得能放还是放过他,毕竟杀了他证明自己看错了人。

姚洪破口大骂,天子把你提拔成节度使,你尚且造反,你对我有什么恩情?你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是天生的奴才,我是有道义的义士,怎么能和你扯上关系!

董璋被骂,气的脸都变了形。

他下令:立马给我找口锅,烧上水,对上调料,把姚洪洗洗干净,用刀一片一片的把他的肉割下来放盘子里我涮火锅。

其实史书没这么写,可就是这意思,复原一下场景,很生动,很惨。

姚洪看着董璋吃自己的肉,直到死骂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性更新,喜欢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