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湘军 图/姚 雁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以七言绝句独步天下,有七绝圣手和诗家天子之美称。因不拘小节,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被贬至龙标(今湖南怀化市黔城镇)为官。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黔阳县知县龙光甸与其子龙启瑞在《王少伯宦楚诗》中,收录王昌龄在楚地时所作诗共二十九首,称宦楚诗,其中三首涉及泸溪,是已知最早的歌咏泸溪山川景物与民族风情的诗句。这表明泸溪的开发与祖国其他地区同源同步,汉文化与土著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共同创造了这片地域上灿烂的文化。

沅江风光。

卢溪山水清晖远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这是王昌龄的《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之诗。

该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期间,在武陵郡田太守为赴任卢溪的官员饯行席上的诗作。他借酒浇愁,抒写了自己无故被贬,空抱建功立业理想的哀怨和悲叹。

唐代的武陵在桃源,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开元寺黄炼师院》,孟浩然的《武陵泛舟》、司空图的《武陵路》、曹唐《武陵洞》等基本上是写桃花源。

卢溪,唐代有卢溪县与卢溪郡之分。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始建卢溪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辰州为卢溪郡,辖境相当于今怀化市沅陵、溆浦、辰溪与湘西州泸溪、花垣与吉首等县市,而卢溪县治所迁往洗溪口。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复迁至沅、武两水交汇处楠木洲。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改卢溪县为泸溪县,沿用至今。

王昌龄宦楚诗中有《留别司马太守》一诗,诗云:“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此诗开头两句以王孙喻己,抒写出卢溪郡太守司马氏对自己的关切。后两句则运用了《搜神记》中灵蛇吐珠一典,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的雄心壮志。司马太守指的是卢溪郡太守司马氏,与《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一诗提及的司马氏可能为同一人。

王昌龄与卢溪郡太守司马氏惺惺相惜,可能同为贬谪的缘故。王昌龄的宦楚诗以送别诗居多,送别对象多为迁谪之人。唐代,卢溪郡与卢溪县的官员多为贬谪。如张九龄的《故辰州卢溪令赵公碣铭》,就是张九龄为卢溪县令赵氏创作的一篇墓志铭。赵氏公饶阳人,太祖赵盱,北齐河间太守,曾祖北齐幽州大总管,祖父隋巨鹿太守,父亲范阳太守。他遭人陷害,先贬谪卢溪县丞,后升任卢溪县令。再有张垍,河南洛阳人,唐玄宗时任兵部侍郎、太常卿,驸马。天宝十三年正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入朝,以破奚、契丹功,要求任平章一职,廷议时杨国忠表达反对意见,消息不知怎么泄漏出去了,安禄山起兵反叛。杨国忠认为是张垍告密,玄宗大怒,尽逐张垍兄弟出朝,以张均守建安,张垍为卢溪郡司马,张埱自给事中为宜春郡司马。

霞映沅江。

唐代文人漫游卢溪

《卢溪别人》是王昌龄在卢溪送友人入蜀之作,诗云:“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这里要说到一种漫游的生活方式。 漫游是整个唐代文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文人群体性的漫游形成了非常汹涌的风潮,后人把这种历时较长、范围较广的游历,称之为漫游或壮游。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云:“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由唐玄宗倡导的漫游活动对民间漫游之风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漫游,首先要交通便利。唐代的交通可以说非常发达,这和当时贸易、商业的兴盛有直接关系,城市与城市之间都有四通八达的大道连接。据《唐六典》记载:全国驿路总长将近五万余里。东边到汴宋,西边到岐州,路边都有肆店待客,酒馔丰溢。从南边的荆襄,到北边的太原、范阳,西边直达蜀川,到凉州,都有客店以供商旅。

漫游的地域,与东晋以来南北长期分割的国家形势相比,隋、唐尤其是唐代实现了空前的统一,疆域非常辽阔。

沅水,发源于贵州都匀,过泸溪、沅陵、常德,直达洞庭,是内地通往西南的水上交通要道。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从常德乘船溯沅水而上,或从龙标乘船顺流而下,都在卢溪驻足或游历。特别是卢溪景色优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前文提到的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诗中,“山水清晖远”诗句就讴歌了卢溪的山水风光。

在《卢溪别人》一诗中,诗人前两句写朋友游历卢溪后,来到武溪口,准备入沅水,穿洞庭湖,直奔长江。要逆流而上,穿过三峡天险,他想象友人由荆门入三峡的情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者劝朋友不要对着孤月听到猿声就发愁。表达作者寓己相送之怀,别情与溪水俱长。该诗说明卢溪因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已经吸引唐代文人前往漫游。

对此, 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唐汝询云:“清响自超,不落常调。极言卢溪风泉声色,大能悚人视听,因想到与巴峡无异,行客此时此情有不待言者在矣。”

唐代卢溪有羌戎活动

王昌龄贬谪龙标期间,还创作了《箜篌引》一诗,这是与白居易《琵琶行》齐名的诗篇。

诗借一迁客月夜弹奏箜篌,悲泣地叙述了一位“家藏铁券特承优”“为君百战如过稠”的将军,因为遭谗受贬,而沦落到“九族分离作楚囚”“颜面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境地的经历。将军虽然南冠楚囚,但依然心忧社稷,“仆本东山为国忧”,期待有朝一日能“明光殿前论九畴”“为君掌上施权谋”。并且提出怀柔方略以治理收服边民的策略,达到“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运侯”的目的。王昌龄笔下的这位忍辱负重却不忘怀家国社稷的沦落将军何尝不是他自己人生经历的写照,将军的心曲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心曲的再现。

唐朝是古代最为强大的王朝之一,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非常繁荣,在高度开放的风气之下,殷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唐人在夜间的选择要较其他朝代的人更多,他们的夜生活,开放且兴盛。唐代诗人的大量诗篇,就歌咏了当时夜间娱乐及欢宴的精彩场面,展示了唐人夜生活的风貌。唐代的夜生活以美酒佳肴为基点,以巡盏劝饮为乐趣,在聚饮过程中,渗入娱乐游戏和艺术表演。

白居易贬谪江州,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表明唐代江西九江夜生活的存在。

而王昌龄《箜篌引》,“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嗽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催”表明,繁华京师拥有的夜生活,边远的卢溪也存在。人们夜间外出,不难听到吹奏之声,“有一迁客登高楼”当为专门的娱乐场所,通宵营业。可以说《箜篌引》再现了唐代卢溪的夜生活。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明白地指出,唐代泸溪有羌戎活动。

卢戎是先秦时期一个方国,是我国古代姜姓部族羌族的一支,本来居住于西北,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大夫名叫戢黎的,联合麇人麇叔,乘机诱杀楚国大将斗克和公丁燮。被灭国后,向西南迁徙。《元和郡县图志》卷三记辰州为 “蛮、戎所居”。

明代卢溪县令王珩《卢溪县八景记》证实,明代泸溪县还有戎人活动。其中有:“由邑之东,不百步,即潕溪。有楼翼然居溪西北,为潕溪驿。溪之水,一出自沅、靖州,一出自苗戎山谷间。至卢溪,二水始合為一。”“两岸稍平,民界为田,是名白田。距戎、苗相去不一。舍远农人虞戎,伺间出掠。”“商人贾客常乘独木船入戎中,与戎互市,往来无虚日”,等等。

至今泸溪县及附近沅陵县,约有30多万讲瓦乡话的人,他们可能是卢戎人后裔。

来源:团结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hynet0743@foxmail.com

监制/角角

责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 李艾家

审核/尚欣 黄沙沙

持续关注!

作者/来源:封面湘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