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想必知道的人应该不少,因为中学课本中选有其《别云间》诗一首故而推之。其诗曰:“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字存古,和陈子龙一样同为松江人,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我知道他的时间不算太早,以前只有一个印象,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民族英雄,其他就不甚了了,及至后来读陈子龙诗文时,方才对他作了大致的了解。

南明一朝,能称得上英雄的不多,但这夏完淳绝对能称得起这两个字,他随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兵败后,其父夏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期年,他与陈子龙等人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不久义军兵败,夏完淳只身流亡后被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当变节降清的洪承畴对他进行审讯时,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夏完淳表示要“报仇在来世”,充分体现出他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完淳虽然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作品,有人统计共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他从14岁参加就参加抗清斗争,在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在被捕以后的短短八十天中,他写了不少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等。

观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如著名历史学家,夏完淳研究专家白坚先生总结的那样,主要分为三类:即表现抗清复国的心志、抒写兴亡之恨和歌颂英烈,哀悼师友。他虽然只活了十七岁,但早慧早熟,英名不朽,其人其事其文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处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血雨腥风,残酷的斗争和严峻的形势,使他们都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望,但作为一个从小受传统教育的士大夫,夏完淳正是在这样一种非凡经历的跋涉中,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在他短短十七年的时光中,他走完了自己从神童到志士,再到英雄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诗文创作,富有其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了抵御外辱、矢志复明的心志,抒写了兴亡之恨、山河之泪、家国之痛,歌颂、悼念为国捐躯的师友,痛斥了腐败的朝政。同时还具有饱满的爱国精神、充沛的乐观精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悲壮的牺牲精神。

“湘真集行玉樊出,点点碧血流余芳。”,短短的十七年,夏完淳不仅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舍人奇才古天偶”的英雄形象,而且以他那“笔如椽胆如斗”的气概,,给我们留下了三百多篇荡魂激魄,感人肺腑的诗文。

当看着父亲夏允彝跳入波涛滚滚松江的那一刻,夏完淳便将丧父之痛化作催己奋进的无限力量,化作对满清鞑虏的无限仇恨,化作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关怀,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有块“心病”,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战火纷飞,那一幕幕的人间惨剧,都深深地烙在他那坚强而又脆弱的心灵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一剪梅》中写道:“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钩御水晒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官。往事思量和饷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宇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家蒙难,民族危亡的伤感、惆怅。该词几可与杜甫的《春望》媲美。只有经历狼烟起、金戈鸣考验的人才能够形成救万民于水火的胸怀,只有经过民族仇、复国志洗礼的人才能够写下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诗词。

“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三十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英雄恨,泪满巾,何处三户可亡秦!”这首《南仙吕·傍妆台·自叙》,表现了夏完淳心中满满的遗憾,这英雄恨,恨无亡秦之三户,恨再不能再战满鞑恢复我中华,他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同流合污的崇高气节,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丈夫骨气永伫人间。

为国驱虏的报负,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以身相践的豪情,那份英雄气概,辉映千古!而于文字间透出的才情,也令人激赏。强烈的爱国思想,喷薄的爱国激情,炽热的战斗气息,动人的浪漫色彩和华美典雅的文词,是他的诗词主要特色,尽管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他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对祖国的义务没有变,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没有变,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同样能汲取许多做人的力量。

其实,虽然我很喜欢夏完淳的诗文,但心中同看他老师子龙作品的心情是很不一样的,每每是从敬仰之情中,更多地是夹杂着伤感,他十四岁起兵,十七岁献身,他还是个孩子啊,他背负着本来不当是他的责任,总觉得有点“恸哭六军俱缟素,并无一人是男儿”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