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对我国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频繁用兵,这不仅给边疆的少数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广大的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带来同样的痛苦。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当时征兵惨状,于其中可见一斑。《兵车行》一诗,就是杜甫天宝间困顿于长安时所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车行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通篇以兵役之苦为主旨,展现了一个画面,陈述了一番对话,并从中引发诗人自己强烈情感。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咸阳道旁送别役夫的悲楚场景。这触目惊心的一幕,成为下面役夫伸恨的生动背景,渲染了强烈的恶剧气氛。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大路上车轮滚滚战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挂在腰间。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年迈父母和妻儿纷纷跑来相送,灰尘弥漫天空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亲人们牵衣领足拦路痛哭,凄惨的哭声直冲九天云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部分,由诗人发问,引出役夫的血泪控诉。这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役夫的诉说内容,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先以点行频三字概括第一部分的场景,实为全篇诗眼;再以一个役夫的经历为例,直揭诗旨,原来恶剧来自朝廷的黩武政策:“武皇开边意未已”。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过路的人站在旁边询问原因,回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有人十五岁就到北方驻防,四十岁又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走时年少里长替他缠头巾,归来时发已白又要去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边疆的战士已经血流成河,而皇上扩张领土没有穷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层次,由役夫遭遇转出新意,揭露征兵带来破坏生产的严重后果,不独秦中,全国皆然。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你难道不曾听说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和县,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荒芜。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纵然有强壮的妇女掌着锄犁耕种,田里庄稼却荒芜杂乱不成样子。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即使关中兵能吃苦耐鏖战,被人驱遣与鸡狗没有两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层次,由兵役之苦转到眼前时事,控诉抽丁、催租造成民不堪命,导致社会心理的改变。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你老人家今天问起这些缘故,我这征夫怎敢诉说苦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比方说现在已经到了冬雪天,关西的壮丁们至今没有放还。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县官衙役紧催租税急如星火,没有人种地哪里来的租税银钱。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才知道养个儿子倒霉遭殃,倒不如生个女儿还有希望。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生女还能嫁到街坊四邻处可以常在身边,生个男儿就难保战死在沙场埋没在荒郊野草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部分,诗人设想边地惨状,无限沉痛之情包蕴其中,进一步强化了诗旨。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你没看见蒿草丛生的青海边上,自古以来白骨遍野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一到阴天冷雨凄惨哀叫声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寓抒情于叙事之中,巧妙运用过渡之句,参差变化,开合呼应井然,语言浅切,声情并茂。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