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统一六国前,就将朝中和六国有瓜葛的势力都清除掉了,扶苏的生母是楚国人,扶苏本人性格上又没有秦人的血性,他根本就不在继位考虑内。他在蒙恬,那就是让蒙恬看着扶苏。胡亥生母就是秦国人根红苗正,秦始皇东巡不带别的儿子,只带胡亥这个小儿子,正说明秦始皇最喜欢这个小儿子,传位给他没什么可怀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的皇后史书没记载,估计是当时的楚系势力,但是楚系势力在昌平君背叛秦国后被扫除掉了。扶苏大概率是因为他就是那个皇后生的,所以秦始皇不喜欢他。秦是法家传统,扶苏不喜欢法家也是应该受楚系的影响。秦始皇最开始放扶苏去边疆锻炼没问题,但是这么大年纪去巡游,又不让扶苏去监国,又不让其陪同反而只带了胡亥,感觉意思已经比较明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出土的《睡梦简册》记载来看,胡亥继位,秦皇于病死前是点了头的。因当时的形势所迫,国不可一日无君,但他万没料到赵高的贼心。即使扶苏继位论能力也比胡亥高不了多少 ,始皇应该是知道的,加上他不喜欢大儿子,厌他办事优柔寡断,无心机,仁慈,故贬于北方监军。上郡的一兵一卒,扶苏都调不动。假设扶苏在上郡能调动兵,他对嬴政的遗诏存疑肯定要造反,很大可能就算遗诏没问题也要找理由造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苏老老实实的呆着,说明他知道自己不在继位候选之内,而且这很可能是个普遍的共识,所以蒙恬也不支持扶苏,看着他被杀。至于蒙恬为什么要死,可能是官场互斗的结果,或者就是单纯怀疑和扶苏有什么瓜葛杀了,也不是没可能。手握重兵还等着被杀,也就说明当时没人质疑胡亥继位的合法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苏自杀也是没有能力反抗,蒙恬能统帅全军,但造反是没可能的,其他将领还有不少互相钳制,胡亥能登位主要是,维持现状,大家权力都能保证,能维持现政策,大家都好。扶苏就是因为政见问题赶去北方历练,储君没有这样的,都是在身边带着,只是一条后路,立功了才可能召回。再看看以后定位,这期间要认可了,起码朝中会有不少人转向支持,这时不说争位,有底气起码扶苏不会自杀,所以继位也不是扶苏,也许真立遗旨继位的不是胡亥,但决不可能是扶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重法,和六国后人不同,如果要秦军造反,是很难被认同的。然后胡亥获得了李斯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支持,率先回到咸阳登基,扶苏收到消息的时候根本就来不及做什么。扶苏起兵极大可能失败,然后导致整个国家的四分五裂,于是他自杀了,但是陈胜吴广仍然以他被杀的名义造反。整个秦国的灭亡,李斯要承担首要责任,始皇帝不分封,丞相就是李斯能够到达的顶点,但是大概是年纪大了,他依然想更进一步做吕不韦,所以做下了这样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虽然用武力灭了余国,但实际上除了秦地没有任何人承认秦统治,就算是始皇帝把全天下的武器都铸造成铜人,把民众都拉去修长城也是不行的。其实扶苏不自杀秦大概率也是二世而亡的结局,从他的自杀就知道,心地太善良,在这种位置最不该有的就是善良,没有狠辣的心注定被架空,加上因为一个圣旨无头无脑就自杀而不是冲冠一怒或者先搞清楚缘由说明缺乏手段和魄力,比胡亥也强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