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评之高下,福柯论马奈与马格利特乃是艺术之论的经典杰作,而德勒兹评论培根则有点耍弄语言游戏了,不知所云。

我要说的其实是另一问题:马格利特在性质上属当代性的观念艺术,而培根,则系典型的现代主义艺术。

在这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当代艺术看起来是蛮"观念"的,但真正属于感性范畴的艺术又在哪儿呢?观念是感性的还是隶属理性?换句话说,一个可以用哲学理念说清楚,甚至说的更清楚的观念"艺术",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隶属于感性领域的艺术吗?

《这不是一只烟斗》其寓意是显明的,一目了然的。若不了然,以哲学语言三言两语便能予以精准"批发",让其"原型毕露",那么它(《这不是一只烟斗》)还是审美意义上的艺术吗?

我以为当代人之审美感受力在严重退化,唯此才"呼唤"出了欺世盗名的所谓"当代艺术"。先声明,杜尚是好的,但杜尚之后无艺术,只有变相的抄袭与模仿。

再说培根,无论德勒兹如何胡言乱语,培根显然植根于审美化感性的艺术范畴,只是这种审美乃是现代式的,因此,也是严格区别于古典艺术的,亦也与虚妄的当代艺术判然有别。所以,培根的画诉诸于观者的感受乃是一言难尽的,在此,任何理论、任何哲学在面对培根的画前都是苍白的,多余的,自说自话的,因培根之画拒绝阐释,它的意义乃是无穷尽的。

君不见遥远的古希腊悲剧乃是让哲学折服于艺术,且启示哲学,然后,再迫使哲学返身寻找阐释艺术的工具;当代艺术正好反过来了,它牺牲掉艺术的本源(见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源的定义),而屈身跪拜在哲学的麾下,这于艺术乃是可怜的。

抽象绘画则单立一支,与现当代艺术仅具时间上的交叉,但在性质上又是完全独立的。若说现代主义下的蒙德里安亦具观念艺术的特征,我们被其画震撼,首先,是感性意义的惊愕与触动,其次才上升为观念的摇撼与思考,这才是艺术诉诸于人的美学"程序"。也就是说,艺术当先"动摇"与击中人的感性世界,在此域发生革命,然后再是其它。

大多当代艺术则不然,直接先奔向理性的、憋脚的、却已然先在的哲学概念。我的问题是,既然哲学已先在了,你作为一艺术,还要你干嘛?你是哲学的附庸与补缺吗?

2023年10月23日晚。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