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件广彩作品的诞生,需要一个景德镇的白瓷胚体和一位广彩匠师的创作。清末民初刘子芬所著的《竹园陶说》对此有所记载:“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迳越广州。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往粤埠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粉瓷,然后售之西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白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织金彩瓷是在白瓷胎上的二次创作,瓷胎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最终的呈现,因此选取作为胚体的白瓷尤为关键。瓷胎的选择从造型到釉色都十分重要,要求瓷胎器型稳重、釉面光滑,釉色均匀。为了适应这些高标准,则选取了景德镇的白瓷作为广彩的胚体。

景德镇瓷器精美绝伦,素有世界瓷都之称。古时,它们就已经走出了国门被欧洲贵族视如珍宝,后来欧洲人还以景德镇原名昌南镇的“昌南(谐音china)”二字作为瓷器和“中国”代称。其盛产高岭土,这种土洁白细腻、质地松软。相比其他瓷土,高岭土在烧制过程中能够耐高温,使瓷器更好地成型。瓷器原料中的高岭土含量越多,瓷器就会越洁白、明亮。因此,选用景德镇洁白无瑕的白瓷胎作为“底”,能有效地衬托广彩的绚丽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中国制瓷流程外销画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在宋代景德镇就以烧制精巧的“青白瓷”而闻名世界,青白瓷青中带白、白中泛青,十分雅致,为景德镇所独创,有着“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评价。景德镇白瓷的发展顶峰是明代甜白瓷,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的美誉,甜白瓷为之后的成化斗彩等釉上彩瓷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一个小故事记载了广彩技术从景德镇来到广州,相传在康熙年间,景德镇人杨快和曹琨,作为候补官吏南下广州赴任。但是长期不能补缺,为了生计,他们就教广州本地人画瓷,结果生意做大,最终形成一门产业。此后广彩匠人都会在农历八月初四这天,祭拜祖师爷杨快。所以说广彩起源自中国瓷器之乡——江西景德镇。

广彩制作流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瓷商

送别粤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白瓷

二次低温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白瓷

运往广州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器店铺

等待外商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匠师加工彩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粤商祭神酬谢神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彩匠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不需缎锦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广彩区别于唐瓷的饱满融通,宋瓷的简净拙致,元青花的明秀清灵……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适应外销的清代广彩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绚丽华章。

起初瓷器一般会在景德镇定制,景德镇绘瓷艺师虽然熟悉中国的传统绘画技巧,却很难理解欧洲人指定的外来纹饰和文字符号,时常出现偏差和文字串错的现象。但广州匠师得风气之先,又有随商舶而来的洋画师的指导,加上价格相宜,欧洲商舶的大量订单涌向广彩作坊,使清代广彩艺术达到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彩纹章花卉纹盘

康熙至嘉庆年间,广彩“式多奇巧,岁无定样”。广彩匠师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将从未见过的西方神话故事、世俗生活、山脉峡谷等呈现在广彩之上,既有神圣的《圣经》故事,也有波斯风格的花鸟人物,还有梵文铭文等。 极少重复制作,形制繁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彩开光纹章花鸟纹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彩希腊神话纹盘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广彩“堆金织玉”。当时,欧洲收藏家开始喜欢仿古瓷,广彩匠师增加仿清初三彩、五彩的传统图案,并参考明清绘画、画谱、绣像、全像小说插图等,创作出人物和景物图案。“金殿比武”“鸿门宴”等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故事被绘上广彩,漂洋过海去往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彩三国演义刀马人大盘

同时,广彩匠师也融合中西、灵活创新。匠师们传承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技法,注入欧洲洛可可风尚特色,部分广彩瓷器的器形模仿西方的银器,纹饰也大量地模仿西方的艺术形式,以浓烈的色彩和弯曲妙曼的线条,迎合当时西方人的审美情趣,体现出浓厚的洛可可艺术风格。

清代后期,广彩开始大量采用进口釉料和金水,颜料品种变多,色泽也极为艳丽。此时,匠师们在各种白胎瓷器上绘上金色图案,犹如万缕金丝绣在白玉上,颜色绚丽、光彩夺目。至此,广彩有了“织金彩瓷”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彩描金花口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彩人物纹盘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在广彩匠师的手中,广彩也受到广府的文化影响。广彩匠师们开放的胸怀、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探索精神,完美体现出广府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乐观务实的族群性格。在色彩上,广府人喜用大红、大绿,配合黄、金、黑等颜色,浓烈艳丽,广彩即受此影响,在颜色选用上大开大合,显得尤为活泼讨喜。岭南特色的热带风物、瓜果梨桃等意象都成为广彩的题材宝库,端午节划龙舟等民俗活动也成为广彩创作的灵感来源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彩人物纹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洁白无瑕的景德镇白瓷遇上创造力拉满的广彩匠师,碰撞出精美绝伦的广彩工艺品。在东西方文化的浪漫交融下,广彩成为世界独特的艺术瑰宝,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中西方交流做出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巨大贡献,并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咨询

公众号 | 广州博物馆

视频号 | 广州博物馆

小红书 | 广州博物馆

微博 | @广州博物馆

撰稿 | 郝春明

排版 | 苏慧莹

校对 | 邓颖瑜

审校 | 刘颖颖

审核 | 朱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