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一生嗜酒如命。年轻时,典当衣服,也要喝酒;年老后,天下雨,他要坐着轿子到朋友家喝酒;招朋友到自己家喝酒的时候就更多。

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被贬在江州后,心情郁郁寡欢,酒就喝得更甚。这首诗就是邀请友人前来饮酒的诗。友人姓刘,排行十九,故称刘十九。唐朝时人以行第相称,表示极其亲切的口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表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喝酒的准备十分充足,诗人精心选用“家酒”和“小火炉” ,显得质朴地道而富有意象,表达出深厚的友情。他为了邀请朋友来喝酒,当然希望对方前来,因此把一切都写得很美。一开始他就写新酿出绿蚁酒、红泥小火炉。一红一绿,色泽诱人,温暖如春。绿蚁酒,就是新酿出的米酒,未过滤时,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酒”。这时的酒味最为醇美,也最能醉人。通过“绿蚁酒”刻画,使人仿佛看到了颜色可爱的美酒,嗅到了那酒的清香,不禁生津于口。温酒要用炉子,而这里正有“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酒。"红"是一种暖色,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喝酒的时令非常寒冷,诗人用“晚”、“雪”两字,营造出一个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的环境。正是在此背景下,诗人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送上朋友的温暖。本是要写邀请刘十九前来,诗人却不直接写,而是转到天气上来,增添了无尽的意象和温暖的诗情。天气怎么呢?诗人一问一答:是傍晚时分,天更阴,也更寒冷,很有点想下雪的样子。就是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这样的天气作容易生出寂寞之感。在这样的时候,好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喝上两杯,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更何况已备有“绿蚁酒”和“小火炉”呢?这种诱惑力是谁都难抵御的。于是请客的意思脱口而出。妙的是请人饮酒,偏用疑问的口吻,那刘十九恐怕是必来无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以简练自然的笔触描摹出了日常生活之美。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看似一张邀请朋友饮酒的请帖,却包含着醇浓的诗意、丰富的感情。读来令人大感快慰,传唱千年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