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春,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写下这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以“春”为背景,以“湖”为中心,以精妙的比喻描绘出春日里杭州西湖的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联“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诗人紧扣西湖,写湖水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环抱于群峰之间,总体勾画西湖春景,美丽如画。“似画图”三字,看似平淡无奇,却形象地表现了湖上春光明媚、湖面绿波荡漾的秀丽景象。正是平静如镜的湖水和湖周围高低不一、错落起伏的群山,自然构成一幅美妙可人的湖光山色水彩画,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颔联“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诗人放眼远眺,由全景转到远景,写出湖边峰峦松树重叠翠绿、明月倒映湖心之美。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妥贴入微地表现出湖边远景。众多峰峦上成排的松树重重叠叠、密密麻麻的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的景象;明月摇摇晃晃映入水中,宛如珍珠一般璀璨明丽,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联“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诗人巧用比喻、状形绘色,由远景到近景,写出春来湖水碧澄、湖面平静之美。用“碧毯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把湖边近景描绘得真切动人。早稻初生,似绿色地毯猫咪毛茸茸;蒲叶迎风,像少女身上的罗带摇曳生姿。“”、“”二字,带来了春天的活力,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出来,写出西湖一片葱茏隐秀的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即景生情,直抒胸臆,道明不愿离开杭州回京,大半就是因为舍不得如此美丽的西湖。诗人以不愿别离杭州来反衬杭州西湖美景,这种发自内心抑制不住的由衷礼赞,愈加突出西湖的美丽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结构精致,情韵盎然,浑然天成。以“碧毯”、“青罗”作比喻新颖而精妙。结语处看似一语道破、明白晓畅,实则含蓄隽永、深情款款,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