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连画坛大师齐白石在生活中遇见生动有趣的构图形象,因“恐忘却”,每每也顺手抓来手边不拘什么纸张,“戏勾其稿,将付儿辈,他日为有用本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与儿童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16.5cm×20cm 1917年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丁巳客汉上,有瓷瓶卖者,余见其雕瓷甚有天趣,因戏勾其稿,将付儿辈,他日为有用本也。

4月27日,由北京画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支持,北京画院美术馆与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展览“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揭幕。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杭春晓担任策展人,旨在以“纸”为切入点,整理白石老人日常生活的杂笔、墨痕留存的粉本,探索齐白石艺术灵感的开端。

纵观齐家画稿,纸张材质不一,包装纸、练字纸、边边角角的余纸、油污纸,皆能为他所用。展览甄选齐白石艺术精品共计74件套,其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珍藏的一套二十五开册页《花卉画稿》,在尘封数十年之后首次面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鹦鹉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47cm×29cm 无年款 托片 北京画院藏 广告印字:总店,北京琉璃厂八十六号,电话南局二一三三三三二。分店,南京、上海、天津。

白石老人热衷于捕捉在生活、旅途中所见的种种景致,记录当时触发自己的种种感动。而手边的废纸、余纸便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一器一物,小到岩间水鸟、铜鸭香炉、枝上鹦鹉,大到山水奇景、碳烟浓雾,无数个牵动白石老人心绪的场景都能够入画,从无限远方走入心中遐想。借助毛边纸、元书纸的粗糙纹理,白石老人得以体验偶发的创作机制,通过点、线、面的独特设计形式,从瞬息的客观物像上提炼、萃取美感和气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卉画稿之十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无年款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诸葛菜,白石山民用我法临他人本,此菜平生未见过也。钤印:萍翁(白文)

在此展览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所珍藏的《花卉画稿》首次与公众见面。当年,齐白石在友人处得观花卉图,所画花木品类繁多。他从中挑选、临摹,又加入自己的笔意,收录成册。之后,白石老人将其赠予儿孙,供习画之用。

《花卉画稿》诸多细微处蕴藏了齐白石的匠心独运。譬如他画“草茉莉”,用色非常大胆,将鲜丽花青与洋红错杂、交汇,从而调配出一种独特的紫色,而不是按照传统水墨画的方法层层渲染叠压。又如他画诸葛菜,虽然“平生未见过也”,但参酌前人记载的植物特性之后,却能用自家画法为之,这是齐白石的过人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虾蟹 齐白石 纸本墨笔 134cm×33.5cm 无年款 轴 北京画院藏 题款:得佳笔试画之,甚喜,顷刻间成此幅。白石。 钤印:白石翁(白文)

在展览的尾声,展出了齐白石的一批挥毫写意之作。他在这些作品的题款中写道,“画此兴也”“乘兴画此”“一挥而成”……指的是喜乐之时、兴盛之际,信手拈来的佳画。看似轻松达成的艺术造诣,实则源自老人对绘画持之以恒的热爱。经年累月间所经历的生活万象,所留痕的杂笔杂记,使得白石老人最终体悟到了水墨画法的精髓,因此才能即兴挥毫,出神入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 齐白石 纸本设色 57cm×22.5cm 1920年 托片 北京画院藏 题款:此草不知为何名,略斜斜向上生,亦可恋地而长。余四过都门画此稿。凡画长幅,无论花草果木,从上垂下者,幅下必空,或布此草甚雅。庚申五月十七,白石记。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0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