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就知道,组成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之中数北台顶最高,海拔3058米,号称“华北屋脊”,但却一直未曾上过。

“没走过的路,也说不定走三回。”还真应了家乡流传的这句话。

从2002年我第1次上了北台顶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已先后上了3次,更令我欣慰和难忘的是,次次耳目一新、次次感受不同、次次收获不同。

第1次是2002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我陪着几位战友和他们的家属上北台顶游览。由于在出发前,听导游说路不好走,最好乘越野车。于是,我们让导游帮着租了两辆北京212吉普车,从台怀镇出发,沿着不断向上盘伸的水泥公路行驶了10多公里之后,正在我们嘀咕:这路并不难走啊……这时,前面一座三门四柱、正门中央雕刻着“清凉胜地”的汉白玉石牌坊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就在即将驶到牌坊跟前之际,车子却向左一拐,驶上了一条不怎么平坦的沙石路。

“这就是有名的鸿门岩,向右拐的那条路是上东台顶的路,过了牌坊向前就驶入了繁峙县境内。这里海拔2200多米,冬季数九寒天里,刮起西北风来能将大如拳头的石头,刮至天空,如遇降雪路就会被堵塞,过去人们所说的五台山冬季大雪封山就是指的这里,不过近年来随着五台山旅游事业的发展,每降大雪,风景区政府都会组织专人清扫,所以冬季五台山大雪封山已不复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导游又介绍说:北台顶也称叶斗峰,是华北地区最高点,通常农历9月飘雪,次年农历4月解冻,历史上亦有农历7月降雪之记载,积雪之厚,持续时间之长,在华北地区是罕见的,所以被地理学家称“华北屋脊”。所在的山叫云雾山,台顶平广,方圆2公里……

“啊哟!”几乎与叫声同时,车上所有人的屁股猛然离座,瞬间又重重地跌在了座位上。“过了那个石牌坊,再有2公里就到了,不过前面的路更难走。”导游略带歉意地说。

我们这才发现眼前的路不仅坑坑洼洼、坎坷不平,而且路边还不时有积雪, 过了孤立矗立着的三门四柱、中门雕有“华北屋脊”的汉白玉石牌坊后,又经过上下左右几尽疯狂的“摇滚”之后,在导游的招呼下,我们在雾茫茫中下了车。听说北台顶已到,我们想起从台怀镇出发时,还是阳光明媚,而登上台顶之后却是浓雾笼罩,仿佛是两重天地,要不导游介绍北台顶所在的山叫云雾山呢?!果然名不虚传。

“北台顶的寺庙叫灵应寺,隋文帝时,下诏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各建一寺,灵应寺便在这时应运而生。寺宇坐北向南,内供无垢文殊铜像一尊。无垢,即无瑕的意思。文殊,称大智文殊。无垢文殊就是大智无瑕、佛法无边的文殊菩萨。文殊为了施展她的智慧,可以幻化为多种形态。无垢文殊,是文殊菩萨的又一化现之体。到明代隆庆年间灵应寺进行了重修,原正殿为七间石碹窑洞,内供无垢文殊,侧殿为龙王殿,内供广济龙王亦称五爷。

相传广济龙王特灵验,每遇干旱,山下周围村庄的农民便来北台请龙王下山,而他总能施风布雨,给民间带来恩泽。多少年里,龙王殿里的香火一直很旺盛。由于北台顶气候变化无常,加上山道崎岖,到清朝时,当地老百姓为了祈求五爷方便,干脆就把五爷请到了山下台怀镇中心区的万佛阁中供了起来,咱们今天早上参观的万佛阁便从此也称五爷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灵应寺内,第一座大殿便是置于2米高台上的汉白玉结构的龙王殿,殿前的汉白玉石雕护栏板上浮雕着各种花卉、草木纹饰,雕工精细而壮观 。面开三间,仿木构建筑。殿内供有五尊龙王像,均为汉白玉雕刻而成。五龙王居中。殿内地下有一水井,揭盖而视,可望见闪闪发亮的泉水。

从龙王殿出来,我们又北行50多米,来到了大殿单檐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石狮1尊,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的仿木构汉白玉砌筑的大殿五间,两侧各配殿三间的无垢文殊殿,殿内主供着无垢文殊铜像。据导游说:现台顶上的建筑大都是2001年以来扩建和维修的。

接着,我们又随着导游浏览了黑龙池和生陷狱、隐峰塔等景点。

黑龙池是位于北台顶的一个池水晶莹澄澈的高山湖泊。传说:五台山原名叫五峰山,曾炎热无比,农民无法种庄稼,文殊菩萨当年为了改变这里的气候从东海龙王处借来歇龙石,镇住了炎热之后,五龙王追来讨索,文殊菩萨以佛法感化,遂使五龙五也皈依了佛门,帮助文殊菩萨教化众生,专司布雨职能。文殊为安抚五龙王,便点化出这么一个高山湖泊,专供爱水的五龙王沐浴。因五龙王生来面黑,故这片漾漾碧水就叫做了黑龙池。台顶上的龙王殿也是为五龙王而建。

生陷狱是北台后半麓岩畔。相传,隋代繁峙有1名叫张爱的人,从小好吃懒做,经常小偷小摸。有一次偷了灵应寺的布施后,被一阵飓风刮到悬崖的一个石坎上。风过后,他睁眼一看,头顶是斧削刀割的绝壁,脚下是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身后是寒冰刺骨的冰窟。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悔恨不该偷盗佛前布施的同时,祷告菩萨原谅。为表示决心,随咬破了中指。不想,那血滴出一点来,悬崖立即缩短一截,滴一滴缩短一截,不多时,张爱只站在了几尺高的岩畔上。他下来之后,立即把偷的布施送了回去……在北台顶游览一个多小时后,随着浓雾的变淡,我们踏上了返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到北台顶是和《五台山名胜》摄制组一起去的。

那是2005年盛夏的一天,大伙儿都知道五台山的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台顶。所以,午饭后,大家没有休息,趁着碧空骄阳,驱车直奔北台顶。

这次从鸿门岩到北台顶的路已与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10多公里崎岖的沙石路已全部由平坦的青石板铺就。投资修路的是台湾爱国人士富士康集团公司副总裁卢松青、邱毓贞夫妇。两年前他们夫妇到北台顶浏览时,亲自经历了道路之坎坷后,便捐资1432万元改造了这条通往北台顶之路。

由于当时华北大地正是热浪滚滚的季节,所以,大伙都是穿着汉衫和单裤,但到了红日当头,碧空如洗的台顶之后,一下车,大伙儿顿时象进入了一个偌大的冷库或冰窖,感到奇冷无比,都不由地打着冷颤,于是纷纷返回车上寻找备用衣服……

“今天是北台少有的晴天,平常大多是云雾缭绕……”常跑台顶的当地出租车司机说。

接着,他又指着我们脚下踩着的碧油油、细若丝绒、高3寸左右、异常柔软、犹若天然的地毯似的小草说:“据专家说,这是亚高山草甸,起码要上亿年才能长成这样。”

“站在北台顶,伸手摸星星。”当地的民间俗语描述了北台顶的高峻嵬然。我们极目环视,但见群峰壁立、苍山如海、一望无际,心胸顿时阔开,如云奋飞,脚下山开万列,群山跪拜,俯首听命,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偶而有小朵白云飘来,似在眼前,伸手可摘,顿觉自身如天外来客,若行即飘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近3个小时的拍摄,就在我们收拾器材,准备离开之时,突然,只见脚下山腰电闪雷鸣、云腾海怒。尽管跟前没什么变化,但放眼下望,刚才清晰、秀美的脚下千嶂竞秀的群山却被乌云罩住,变得朦胧、茫渺。

天气的突变,加速了我们返程的速度。就在我们到达鸿门岩时,直泻而下的倾盆大雨的雨线使那往日清丽的“清凉胜地”的汉白玉石牌坊变得朦朦胧胧。而回头眺望身后的北台顶却依然暴晴如旧。难怪《清凉山志》在:“北台亦名叶斗峰。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暴睛……”之记载。

第3次上北台顶是2007年的9月份。那天,我随着10多名国内外著名的地质专家到北台顶进行地质考察。由于是地质考察,这次我们在离北台顶还有2公里多的“华北屋脊”的汉白玉石牌坊前就弃车步行。

我对于地质是一窍不通,只好紧跟着捡起这块石头瞧瞧,攀上那边岩畔看看的专家们,并认真地听着他们互相之间的探讨:

“北台顶的地质构造绝对年龄在25亿年以上……”

“这是14亿年以前很可能和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有关的‘黑烟囱’残片,是国内早前寒武纪的标准地层单元,露头连续、界限清楚,是研究我国早前寒武亿地质的经典地区之一!”

“这里曾经历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五个时期的地质演变过程,构成了太古代五台群片麻岩系、元古代滹沱群变质碳酸碎屑岩系、元古代和古生代的碳酸岩系、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碎屑岩系、新生代的松散积岩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几次的考察来看,这里是你们中国东部垂直冰缘发育最好的山地之一,冰缘地貌类型多、分布普遍、特征明显,具有冻融剥蚀面和倒石堆及岩屑堆、冰缘岩柱、石海、石流坡、石条、石环、石多边形和冻胀石块、草丛土丘、泥流坡坎和泥流舌、石河、热融湖塘、冰缘宽谷、石流阶地、泥石流和石堤垄、冰缘黄土等”一位外国专家用不很流利的中国话,谈着自己的考察见解。

“北台顶现在地貌还在不断运动着,国家测绘局已测定现在的海拔已由过去的3058米上升为3061.1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到一天的考察时间,虽然我对专家们谈的术语等大都不懂,但却让我对北台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那就是北台顶不仅庙宇精美绝伦、也不仅风光旖旎秀美、也不仅仅气候变幻神奇,更为弥足珍贵的是经专家们考证后,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是研究我们地质地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登北台顶

山麓半腰惊雷响,

华北屋脊云雾裳;

高山草甸亿年生,

地质地貌全球享。

(高峰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