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4月30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派出了一个小分队,到日本山形县酒田市对石原莞尔进行取证工作。

开庭后,法官开门见山的问石原: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国际军事法庭说的?

石原回答:有,我想说的话堆积如山。

法官说:好,你说。

接着,石原莞尔对法官说出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话,他说:好,你听着,“满洲事变”的中心人物就是我石原莞尔,但我为什么不是战犯?这根本就不符合逻辑!”

法官继续问:听说你和东条英机是对立的,是这样吗?

石原苦笑一声:东条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和没有主见的人怎么会发生意见对立?

法官发现这个老头很难对付,就制止了他的发言:注意,证人请不要说与询问无关的话题,只需要回答yes或者no!

检察官又继续追问:你知道,满洲事变给中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害吗?

石原却回答:请法官大人教我一下,这个问题如何用yes或者no来回答?

就这样,法官问询了2天,也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这个老头却拼命地为自己争取战犯资格?庭审后记者们很感兴趣地问石原莞尔:你为什么说东条英机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石原则轻蔑地说:那个上等兵,他应该当会计军官,让他管10挺机枪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10挺以上就不知道了。

要知道,战败时的东条英机可是集首相、陆相、外相于一身,可是到了石原的口中却成了一个小小的“上等兵”。并且,战败后的日本军界人人自危,都想逃避审判,但石原莞尔却成为一个异类,已经逃脱审判的他却又为自己争取战犯资格。难道他真的是因为作恶太多想要忏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原莞尔从小就是一个“异类”。他的父亲石原启介曾经当过当地的警察署长,因此他幼年就被送到陆军幼年学校学习。学习期间,他常年不洗澡,还把从身上抓到的虱子放到铅笔盒中欣赏。当学校安排作战绘图课时,他上交的作业让任课老师目瞪口呆,上面画了一个男人的生殖器,并且还在下面写了一行小字——我的宝贝,十一月一日画于厕所。他认为,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是一帮死读书的人,而他是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人。

石原莞尔的确有骄傲的资本,他在陆军幼年学校毕业后就考入了被称为日本精英中的精英的摇篮——陆军大学。在陆大,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怪异风格。日本亲王检阅陆大,石原为了故意给陆大抹黑,故意不穿正式军装。他学习不是很努力,但是成绩却非常出众。他本来是那一届毕业生的第一名,但第一名要在天皇面前发表御前演讲,学校怕他做出出格的事情,才把他降为第二名。不过,陆大的全体师生都一致认为,石原莞尔是日本陆大最杰出的大脑,陆大培养的最好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陆大毕业之后,石原莞尔被派到中国汉口。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份受到排挤才获得的工作,不过石原却一点都不在乎,他甚至还有一点高兴。石原对中国有着非常奇怪的感情,这里必须要介绍一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刚好住在朝鲜的春川。当他听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竟高兴地喊出:中华民国万岁。然后,他带着手下的一小拨士兵来到一个小山头,开始对天空鸣枪庆祝。当时的石原认为,中国和日本的命运是一体的。如果有色人种只有日本一个的话,肯定会被西方列强消灭掉。如果中国也像日本一样崛起了,那么日本就会有一个同种族的依靠了。

不过,来到汉口后,他的这种想法开始发生动摇。他在从事间谍活动期间,走遍了湖南、四川、南京、上海等地,足迹遍布半个中国。在此期间,他的中国观受到了冲击。他认为这个国家的官员是贪官,民是刁民,兵是兵痞。总之就是一句话,中国是一个政治失败的民族。对中国的失望之余,石原对日本民族产生了一种油然地优越感。他认为,中日虽然同文、同种,但你不行了,那就应该由我领导,我来带领你们改变你们的命运。

在此期间,石原还结识了同为参谋的坂垣征四郎,坂垣后来成为石原任关东军参谋时期的“最佳拍档”,也是策动“九一八事件”的协作者。1921年,石原回国任陆军大学教官,主要教习战争史方面的内容。次年,又以优秀人才的身份被派往德国留学3年。这次留学成为其历史观和战争史观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欧洲战史,对战争的发展规律和日本今后可能进行的战争进行论证,其研究成果还得到了日本天皇的亲览。直到1925年,石原结束其留学生涯又回到陆大任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10月,石原顶着日本关东军中佐参谋的头衔再次来到中国。此时的石原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他已经出版了那本至今仍让日本人津津乐道的著作《最终战争论》。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石原的一个构想。他认为,发源于中亚的人类文明分为东西两支,几千年来各自发展其特长和特点,不断进步,而最近两三个世纪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时至今日,这两个文明已经发展到隔着太平洋相互对峙的局面。这种局面发展到一定时期,将要通过战争走向统一,从而创造最后的最高文明,使人类文化进入黄金时代。这场人类之间的最后大战,将以日美为中心的真正世界大战,即世界最终战。

在《最终战争论》中,石原还提出了“满蒙生命线”的理论。他认为应该先把中国东北拿到手,然后以此为基地征服苏联,再南下征服中国,最终代表整个黄种人世界,与美国进行一场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决。

石原的战争观颇有历史深度,这使他的理论卓然同时代的其他日本将校。石原预测,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势为总体战。就士兵的数量而言,目前是所有适龄男性参加战争,而下次战争不光是适龄男性,男女老少将全部参战。就战术变化而言,历史上是从开始的密集队形方阵变成了横队,然后变成散兵,再变成战斗群的战术,即从点到面的发展。而下次战争将是三维一体的战争。

石原提出了以战养战的理论。他认为战争一旦不能迅速取胜,必然会被拖入持久战。那么,就必须向对方国家收集战争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以战养战的核心就在于占领对方国家的领土,控制主要的战略资源,并有计划的从事资源采集工作,为军事工业提供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石原开始积极筹划“满洲事变”。他提出由里向外占领满洲,先借机占领奉天,进而侵占整个东北。当时,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却有44万人。日本国内嘲笑关东军手中的军刀只是竹刀,但石原却对此不屑一顾。石原夸下海口说,两天之内必定平定奉天,结果“九一八事变”中日军仅有了不到12小时就占领了奉天。

接下来就是逐步摄取东三省的土地。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石原便已经开始布置日本驻吉林特务大迫通贞在吉林制造骚乱,然后以护侨为借口要求派兵。大迫通贞指使日本浪人枪击日本人集聚地的商店,然后向关东军报告,900多名日侨处于危险当中。于是,在石原等人的劝促下,关东军司令以拯救吉林日侨为借口,下令进军吉林。与此同时,素有亲日倾向的吉林边防军参谋长熙恰主动与日军接洽。9月21日,日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吉林。

10月5日,石原升任关东军作战课课长。关东军随即扩大侵略的第二步计划,轰炸锦州,攻击齐齐哈尔。这次,石原亲自乘坐飞机指挥12架日军轰炸机轰炸江北边防公署和辽宁省驻锦州的两个行署,还袭击了打虎山和沟帮子车站。

10月下旬,石原积极准备进攻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地处松辽平原,易攻难守,只有嫩江可以作天然屏障。中国守军马占山部队为了防止日军的进犯,将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炸毁。日军便以江桥为借口,在伪军的配合之下,向嫩江进犯。但这次的战事却没有像石原想的那样顺利,日军的两次攻击都被中国守军以正面抗击和侧翼迂回的战法击退。

为了挽回面子,日军增调2个步兵营到达江桥,对嫩江北岸的大兴车站发动进攻,但仍遭到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马占山决定放弃江桥和大兴阵地,将部队后撤到三间房阵地。就在石原计划直逼三间房的时候,关东军司令部给他发来电报,命令他立刻返回参谋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围绕关东军出兵东北问题,关东军与日本国内产生了巨大分歧。前者坚决主张攻占齐齐哈尔,而后者因顾忌苏联而主张把战火控制在南满地区。不过,因为木已成舟,石原并未受到任何的惩罚。在伪满国成立一个月后,石原莞尔顶着凯旋将军的名头奉命回国,得到了裕仁天皇亲授的金鸡勋章。一时间,这位“满洲英雄”红遍整个日本列岛,成为日本少壮派军官的榜样。但同时,也为他日后遭到排挤留下了伏笔。

1937年,石原转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后,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成为他的顶头上司。石原从不掩饰他对东条的轻蔑,他认为东条顽固愚蠢,能力不足以胜任其职位。东条当让不能容忍,双方的矛盾也随之急剧升温。

石原在关东军任职期间,坚持逐步侵华的主张,而东条却主张对中华一击论。卢沟桥事变爆发之际,东条认为事变是千载难遇的好机会,并认为中国的抵抗绝对不会超过一年。在东条的督促之下,关东军“蒙疆”兵团于8月29日攻下了张家口,又于9月13日攻陷大同。

在战略层面,日军始终在北进还是南下中徘徊。石原认为,日本暂时无力与美国一战,必须养精蓄锐准备对苏作战,迫使苏联放弃远东地区。待这一步落实之后,日军方可考虑南下。然而,东条却认为,北方的边界比较安全,并无后顾之忧。日军应该趁此机会全力攻占中国,并对“蒙疆”地区实施占领。这两个人的侵略意图虽然一样,但在策略上可谓是针尖对麦芒。

东条对对石原在工作上的指手画脚也非常不满意。在一次部长会议上,东条公开指出,石原应该专心在作战、兵站关系方面辅佐参谋长,而少插手“满洲国”的相关事宜,作为参谋长得自己才是一切决策的核心。石原自然也不肯示弱,于是双方始终处于僵持的状态。最终,石原被排挤出关东军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1938年,石原出任舞鹤要塞的司令官。1939年,石原被升为中将,但调回日本国内,任京都第十六师师团长。 1939年10月,石原在东京成立了所谓的东亚联盟协会,积极鼓吹东亚联盟运动,该运动一度受到部分日本和日伪政权的追捧。石原称要以王道为指导,要求日、“满”、中三国坚持以下原则。

1、国防:防范白种人的侵略,保卫东亚天地,为此必须建立满洲国。

2、政治:日、满、中分别根据本国的特征,政治独立,不干涉内政。

3、经济:以共存共荣为目的,谋求一体化。

4、文化:日、中两个民族应该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创建以道义为中心的东洋文化,并吸收西洋文化,实现人类的最高文明。

显然,石原提出提的原则仍然要践行之前提出的逐步侵略中国理论。对于石原个人而言,他也想通过东亚联盟运动构建自己的政治资本,以求与东条英机等人进行抗衡。不过,1940年7月,东条英机出任陆军大臣。次年,在东条英机的极力促使之下,内阁宣布东亚联盟运动是一项非法的政治运动。接着,干脆免除了石原的一切职务,转入预备役。在日本军界,被编入预备役基本意味着军旅生涯的结束。石原退出军界之后,出任立命馆大学国防研究所所长,讲授《最终战争论》,继续兜售他的理论。但东条英机仍不放过他,甚至动用宪兵对其进行监视,最后迫使其离开大学。

这场政治斗争中,石原之所以会输,根本原因还是要怪他自己。石原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中校中佐,但在“九一八事变”后,他迅速成为大佐,后来又被提升为将军。在他的身后还有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得中佐,都想模仿他的行为建功立业。和平时期的军人是不能立功的,石原此时提出逐渐侵略中国,就等于堵住他们的上升通道。于是,石原才被自己的模仿者们抛在一边,一路被边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政见不同,石原一路被排挤,最后不得不退出战争。他还主张日本应该彻底放弃抵抗,俨然一个和平主义者。也正是因为如此,石原没有在战后被东京审判追究责任,甚至成为指控战犯的证人。因此有很日本人肯定他的理论,他们认为日本的失败是因为对石原思想的背离,如果按照石原的构想走下去,日本就可以避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惨败。但我们应该清楚,石原与东条只是战略方向不同,其侵略本质是没有变的。

石原之所以要争着当战犯,并不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罪行进行忏悔。原因之一是军国分子之间的攀比心理,他最看不上的东条英机都被定位甲级战犯了,难道自己还不如那个上等兵?其二是因为,将死之人的破罐破摔。此时的石原已经得知自己得了膀胱癌,反正自己也已经活不长了,还不如“舍生取义”成为整个民族的英雄。

2年后的1949年8月15日,日本投降4周年纪念日当天,为没有当上战犯而抱憾终身的石原莞尔在山形象高濑村的家中,死于因膀胱癌而引起的尿毒症。在其去世前8个月,和石原一起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同谋,坂垣征次郎和另外7个甲级战犯,被送到远东军事法庭处死。不知道,当时正在在家中因为膀胱癌而气若游丝的石原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