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淮北5月16日电(记者周坤)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安徽省淮北市,每年有大量的煤炭、建材、化工原材料等大宗货物通过公路运输。过去这里一度超限超载频发,但经过五年的“数智治超”,淮北市吸引了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多批次同行前来考察学习。

从超限超载的“重灾区”,到数智治超的“模范生”,淮北市究竟做了什么?

2024年,是全国公路联合集中治超20周年,也是安徽省施行《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10周年。在2024年全国“路政宣传月”期间,记者走进安徽省淮北市,看这里治理超载超限是如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支撑,实现从“人防”到“技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道411淮北市超限超载检测站,执法人员正在检查货车。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今年5月,淮北市交通执法人员在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中发现,五辆货车“首尾紧随”通过治超检测点,企图遮挡后车号牌逃避检测。

“对于这种行为,如果是传统的人工检查,很难及时发现。但是现在有了科技手段,他们根本躲不掉。”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治超办主任张金水说,发现这一违法行为后,立即启动科技治超查处机制,对嫌疑车辆进行大数据分析,锁定目标车辆。

没过多久,充当“火车头”的车辆被执法人员查获,货车驾驶员周某对采取“首尾紧随”逃避检测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火车头”后面的四辆货车也被执法部门采用技术手段识别出来。

张金水介绍,2018年以来,淮北市建设了45处动态检测卡点,对途经车辆实施全天候、不停车、智能化检测,动态采集行驶车辆超限超载、北斗定位车载终端使用异常和非法改装车辆等违法电子数据,有效延伸执法监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同时,淮北市交通执法支队还自主研发了28套智能系统,破解了车辆遮挡牌照“无法识别”、后续处理“无抓手”等困扰治超非现场执法的“卡脖子”难题。

以遮牌车辆北斗技术自动识别系统为例,遮挡牌照、不悬挂牌照等违法行为是“非现场执法”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淮北市自主开发了遮牌车辆北斗技术自动识别系统,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通过云计算,对遮牌车辆实施精准识别。

此外,为了自动判定相关违法行为并固定证据,淮北市研发“北斗”通讯终端在线自动检测系统;为了破解车辆逃逸查处难题,淮北市应用“北斗”及电子围栏技术研发“黑名单”在案违法车辆自动报警系统……

淮北市交通运输局科技信息科科长武术称,如今,淮北市在全国率先实现超限超载的科学治理、长效治理,超限超载率稳控在0.1%以下。与此同时,淮北的国省干道完好率达到100%。

从“人海战术”到“科技驱动”,从“各自为战”到“集成相融”,随着路网技术状况稳步提升,运输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数智治超正日益成为淮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