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三国中的小兄弟,三年前搞了一出大戏,结果被东方大国外交降级了。

这事得从2021年说起,立陶宛政府当时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批准了“湾湾当局”设立所谓的“驻立陶宛湾湾代表处”。这一行为,直接挑战了东方大国的核心利益,也就是“一中原则”。

结果呢?东方大国方面果断出手,把和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给降级了,降到了代办级。这外交关系的降级,就像是在朋友圈里被拉黑了一样。这个降级的决定,简直就是一记重锤,砸得他们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立陶宛对东方大国的出口额受到了重创,直接下降了近70%。这数字可不是开玩笑的,对于一个经济体量本就不大的国家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经济灾难。其次,立陶宛的物流运输业也遭受了打击,贸易量下降了28%。

要知道,立陶宛之前靠着中欧班列和波罗的海的港口,可是逐渐成为了欧洲的重要运输中心。现在,因为与东方大国的关系恶化,立陶宛被排除在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之外,这对于立陶宛的运输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立陶宛,这个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是苏联的一部分。在苏联时期,立陶宛没少受压迫,这种历史遗留问题让立陶宛对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说白了,就是被欺负怕了,所以对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天然的敌意。这也是立陶宛为啥会整体倒向西方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立陶宛地处东欧,地理位置相当微妙。美帝作为世界警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利用立陶宛的地缘优势,对立陶宛政权内部进行了渗透。这样一来,立陶宛当局就变得依赖美帝,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反中俄的阵营里。说白了,就是为了抱美帝的大腿,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在美帝面前露个脸,提升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在立陶宛的经济遭受打击后,老美虽然号称是立陶宛的铁哥们,但给立陶宛的那6亿美元,听着挺厉害,其实是个坑。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笔钱是贷款,不是免费送的。立陶宛拿到手是高兴了,但别忘了,这钱得还,而且不光是本金,连利息也得一并还上。说白了,就是立陶宛借了美帝的高利贷,这生意做得,划算吗?

而立陶宛和湾湾之间的互动,看似是一场所谓“双赢”的戏码,但实际上受益者是谁呢?立陶宛为了和湾湾拉近关系,不惜得罪了东方大国,结果经济上吃了大亏。而湾湾方面,也就给了立陶宛1000万欧元的投资。所谓投资,对于立陶宛来说,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支持。对于立陶宛的经济发展来说,这点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立陶宛这笔经济账,算下来,可真是亏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东方大国外交降级3年后,立陶宛终于绷不住了,看来尝到了苦头。据观察者网5月9日报道,立陶宛即将进行大选,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这位民调支持率在35%至45%之间的候选人,最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改变“驻立陶宛湾湾代表处”的名称,以此来稳定与东方大国的关系。这招棋走得可谓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现在,立陶宛似乎意识到了与东方大国关系恶化的严重后果,开始考虑调整策略。这个反思来得虽然晚了点,但至少是个积极的信号。瑙塞达的提议,无疑是想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提振国内的经济。

但是,这步棋真的能走得通吗?立陶宛的政客们,是不是真的把国家长远利益放在了心上?还是说,这只是一场为了选举的政治秀?这些问题,恐怕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已经成为了立陶宛国内政治博弈的一个重要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意识到一味地迎合美帝,并不能给立陶宛带来实质性的好处。立陶宛的外交政策,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他们面临的抉择是,如何在保持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修复与东方大国的关系,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利益的外交之路。这不仅是对立陶宛政治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