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是林徽因先生诞辰120周年。但相较网上纷纷扬扬的海量资讯,一个信息迷雾背后的她亟待被重新看见。日前,"重读林徽因"纪念会暨《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新书在中国国家图图书馆发布。

《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由林徽因外孙女、梁再冰之女于葵所著。该书依据独家所藏大量林徽因及其亲属第一手文献档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林徽因曲折坎坷又光彩照人的一生。

与世面上已有相关出版物不同,书中所载几百幅图片及诸多文字史料中相当部分系首度公开面世,作者就涉及林徽因生平思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解说或回答。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回顾了人文社与林徽因之间的深厚渊源和情感。这部非虚构文学新作,对了解研究林徽因文学、建筑思想具有重要价值,该书出版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林徽因传记领域的空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林徽因先生有着深厚渊源。1985年人文社出版了世上第一本《林徽因诗集》;1992年人文社出版第一本收录林徽因多种文体的文学作品集《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日前推出囊括林徽因文学、建筑、美术领域作品的《林徽因集》(四卷本)。人文社还出版过林徽因的传记、回忆林徽因的文献集以及林徽因亲友著作等多种相关图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阎晶明认为,这本书写出了一种历史感,"在文学史教材中对林徽因着墨并不非常多,而她的作品依旧广为传诵,在人民中口耳相传。她是不可多得的诗人和文学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需要重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说,林徽因的整体精神气质比她具体某一专业领域成就要更高,更被世人所关注。"她有建筑家的学养,有诗人的眼光,还有思想者的锋芒。她在北京旧城改造过程中所做的抗争,不是弱女子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专家能做到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思想者的锋芒值得铭记。"

央视《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总编导胡劲草讲述了自己对"建筑师林徽因"的理解,"林徽因是一个学霸,在宾大读书只有两年半,作为美术系学生完成了所有学分,同时也完成了建筑学的文凭、学位所需要的学分,成绩优异。梁先生和林先生是第一批在西方学习、受到现代西方建筑学体系训练的学者,但是在整个这群学者里面,只有他们两个人做了这样一种选择,而且坚持一生。"

常沙娜之子、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教授回忆了林徽因对他母亲常沙娜的引导教诲。"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常沙娜拿着林徽因先生照片跟我说,林先生真美,照片上的她多年轻啊。林先生用一种清晰准确的方式指导常沙娜,让她在临摹敦煌作品时去学习,将古人在壁画中绘制的规律转化成工艺产品设计,这个过程极其艰难。"他特别分享了林徽因指导常沙娜制作带有浓郁民族气息国礼丝巾的细节,指出林先生在传承民族文脉上一片苦心。

"要从史料中感知林徽因,要追寻历史中的林徽因、认识林徽因,而不要被网络上的肤浅虚假信息所误导。"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学勇说。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出版方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