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燕子矶

文/大卫

一只超低空飞行的燕子正试图拎起暮色

肯定有一条长长的河流在故意迷失自己

我不是游子——游子从来都在远方

月光缺席,没有一朵浪花可以提供故乡

在一条江的上游写诗

辽阔是他自己的事

两岸的暮色,到底是谁伸开的翅膀

母亲不在,每一厘米都是他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今天是母亲节,分享一首诗人大卫的诗《燕子矶》,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母亲不在,每一厘米都是他乡”,真是写得深入骨髓,让读者明白母亲对于故乡的重要性。这和那句“有母亲在的地方,才是家”,有着异曲同工的内涵。这首诗以地名为创作主题,写的是对家乡的感受,诗歌只有短短八句,但是诗歌的意义无边无际,诗句不断体现一种超越性,突破原有的状态,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延伸,诗的意境显得特别高远,不断将读者的思维打开,提供想象的空间。下面,通过文本,具体来感受下这首诗的超然之势。

第一节,超低空飞行的燕子拎起暮色,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一描写非常有意境,将家乡的风光写得唯美,拎起暮色这一举动写得很有神韵。接着写到长长的河流故意迷失自己,可以理解为迷失在暮色中。晚霞倒映在洛河面,水天一色,一时间,不知道是晚霞沐浴在河里,还是河水沐浴在晚霞中,这怎能不叫人迷失呢?本节,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景物,营造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第二节,诗人坚定地说自己不是游子,因为游子在他乡,而自己在家乡。这节第二句,“月光缺席,没有一朵浪花可以提供故乡”,写得朦胧有韵味。月光缺席了,故乡仿佛无从思念了,浪花也不能引起游子的思乡情绪。此处借用古典意象,是为了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意。诗人用否定句式,也是为了反衬这一内涵。因此,在家乡的诗人不必如此苦思冥想。

第三节,这节诗句更短,却更有意境。“在一条江的上游写诗,辽阔是他自己的事”,诗人只管写诗,仿佛诗会向无尽的远方扩散一样。借助地理的优势,就实现了辽阔。这里似在说顺势而为即可,能够扩散多远早有宿命,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从容,不拘泥于现实的樊篱,有老子无为而治的境界感。

第四节,诗人用反问描写暮色恢弘的场面,非常有气势。那伸展的翅膀映在河面,引发了诗人的感慨,或许是为了引出这句“母亲不在,每一厘米都是他乡”,顿时让人伤感无限。母亲不在了,只能深深地怀想,失去了母亲的故乡仿佛不再亲了,心境的变化,让诗人产生了疑惑,才有了那句问。足可见母亲在诗人心中的重要性。

这首诗寥寥数语,展现的意境是多方面的,内涵也是丰满的。从迷失自己,不是游子,月光缺席,上游写诗,母亲不在,到家乡是他乡,情感步步堆积,母亲的离去,仿佛改变了家乡的一切,包括诗人自己,难掩复杂的情绪,也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点。因此,这首诗能引起某些相同经历的人的共鸣,对读者有着同样的触动。可称是一首好诗。您觉得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卫,男。本名魏峰。1968年农历七月初七生于江苏睢宁,现居北京。做医生十年,诗刊编辑五年。《读者》首批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中国新诗》副主编。曾参加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1997年)。曾被读者以网络投票方式入选“中国十大优秀诗人”。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等文字。著有随笔集《二手苍茫》《爱情股市》《别解开第三颗纽扣》《魏晋风流》,诗集《内心剧场》《荡漾》等。

往期诗评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历时大半年,共收录诗评300篇,44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9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0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40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