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以汉字为主要元素的艺术创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中国书法历经几千年的演变经久不衰,即便在实用性已经消失的大环境下书法的热度也丝毫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人对书法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书法是否只应该活跃于汉文化群体,是否应该借助开放的东风远播海外,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并没有被禁锢在中国,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走出国门,并且深度影响了周边的国家,比如日本和韩国至今仍将汉字书法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代表着传统汉文化的强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国的唐人街也遍布汉字牌匾,这些也是书法走出国门的证据,每当书法走出国门的时候就代表着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盛世,成为世界的文化经济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昌盛时期,当代书法是否也应该再次站在世界艺术的顶级舞台上,让世界全面认识一个新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一旦走向了世界,那么一定是一张介绍民族文化的名片,不但利于文化的传播,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这种依托民族文字的艺术形式想要走向世界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需要别人对民族的文化、文字、信仰、艺术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欣赏到书法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代很多书法家通过与国外美术的融合来达到书法被认同的目的,更有书法家通过牺牲文字的可识读性来达到一种审美的通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做法都让书法更多的走向了世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也引来了很大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对这些书法的最大质疑是这样的书法颠覆了传统,失去了书法的纯洁性,这样的书法即便走向了世界又对弘扬中华文化有多大的帮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人认为书法就是属于民族的,根本没有必要刻意去迎合外民族的认可,民族强盛书法自然就会被认可,当代人急于获得认可而牺牲书法的本质,恰恰让外国人误读了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众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书法家的努力也不应被否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不应该坐等文化强盛而被动的扩散,应该主动向世界介绍自己,让书法为文化传播尽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说过,如果大家只是知道有你,那么在艺术之林你又有什么地位,只有变成强文化才能够让人家重视你,才能够真正提振民族的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艺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文化艺术形式,最能够代表中华文明的本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需要主动走向世界,这是书法的历史责任,古人已经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今人也要在传播文化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书法需要以什么样的面目走向世界还需要深入探讨,任何尝试都不应被苛责,但是要考虑到书法的本质和独立性不应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