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底,毛主席要求的八大军区司令对调开始,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开国少将丁盛。他原是广州军区司令,对调接替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讲他惹眼,主要因为他32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团政委,抗战时期是地方纵队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是师长,援朝战争是军长,55年授少将军衔,他这份履历和级别,跟其他大军区司令比起来完全不够看。

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其规模和重要性在所有大军区中,都算是顶级。丁盛从广州军区到南京军区,履历看似更好看、更丰满了,实则站到风头浪尖上。

1977年他被撤职审查,南京军区无人帮他说话,其实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其他大军区司令遇事,无论是那十年,还是十年前后,军区内部或多或少会有声音,帮着说话解释。丁盛为什么没有呢?

丁盛在回忆录中,或多或少地否认了他被破格提拔为广州军区司令,林帅和黄永胜在其间发挥的作用;但林、黄二人,在其中绝对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多前,丁盛还是新疆军区副司令,突然就到广州军区做副司令,然后被当正职司令培养。

当初丁盛来京公干,向老首长黄永胜提出调离的想法,黄二话不说,直接将他调到广州军区做副司令。之后黄永胜升任总长,一步步卸任广州军区司令职务,推动丁盛,越过詹才芳等无论级别、革命资历,还是在广州军区的资历,都高丁不少的人,升任广州军区司令的职务。

六、七十年代,别说大军区正职干部,就是大军区副职干部,军衔为少将的都少得可怜。而且丁盛领导广州军区时,其副手和搭档,军衔普遍比他高。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丁盛在军队的根基之浅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州军区,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大,一是毛主席和黄永胜在,政治局势相对平和;二是解放战争后期,四野大军打到广州、海南,就地留下大批指战员。广州军区建立起来后,它的骨干人员大都属四野,丁盛作为中央红军出身、在四野奋战四年多的猛将,还是颇受军区干部拥护的。

1971年“913”,重大变故发生后,丁盛作为相关团伙一手提拔起的,却平安无事,可见毛主席还是认可和信任他这个人的。就这样,他留任广州军区司令,直到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他被调往南京,担任南京军区司令。

从此也不难看出,毛主席还在重用丁盛这个人。可是南京军区不是广州军区,丁盛过去的领导根基不复存在。四野解放中南,三野席卷华东,如广州军区里从上到下很多四野老人一样,南京军区建立初期就是三野的底子,许多干部都是三野老人;而且南京军区的许多干部是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的,跟丁盛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丁盛对调的许世友,执掌南京军区18年,他人虽然走了,但是所做出的人事安排和干部格局,不仅根深蒂固,大家都还习惯了。这里我们又得说回毛主席做出“八大军区司令”对调决定的目的了:防止高级干部一把手,在一个地方长期干着,对“拥兵自重”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所以,丁盛到南京军区,不管他想不想,只要他还有一点心气,就一定会做事,那么就一定会遇到困难。

这样的问题和困难,其他接受对调的军区司令也会遇到,但是像其他那些对调的军区司令,如杨得志、韩先楚、许世友、曾思玉等做过大军区司令工作多年的中将、上将,调任新地方、新岗位后,仍能越过困难,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做好分内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丁盛资历浅,为人又总锋芒毕露,人事关系还不是他擅长处理的,所以他在南京军区任上的三年多时间,有意无意地得罪了不少人。王近山、杜平、肖永银、廖汉生等人,对丁盛不太了解,更不太理解,所以工作中颇有微词。就连远在广州的许世友,听说了丁盛的一些政策措施后,都有些不满——再不济也应该通通气再做事。

这般处事不周,丁盛出事后,大家不愿帮他说话也是正常,不火上浇油就不错了。

而且我们还得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张春桥曾担任过南京军区政委,76年他被捕后,南京军区内部难免有人被牵扯进去,大家哪敢乱说话。更何况,丁盛的问题是“参与武装叛乱”。他在南京军区,有处下关系十分深厚的搭档、下级,来帮忙顶风说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盛算是被抓成了“军中典型”,在涉及面太广、得罪人太多的种种原因下,直到99年去世也未得到平反,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