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中央的推动下,国内八个主要军区司令员进行了对调。面对这一波人事安排,有一些人感到并不满意,比如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毕竟自打在授衔后,许世友就长期在南京工作,后来担任军区司令员,他在这个位置上前后工作了数十年。因此,许世友对于这里感情很深,他也非常喜欢在南京的生活。尽管有着种种因素,但许世友还是坚决服从组织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离开后,接替他的人就是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两人互换了位置后,不光是许世友有一些牢骚,丁盛心里也不是很舒服。因为由于一些因素,丁盛到任后的工作做得并不顺利,他与肖永银等军区高层的合作也不成功。

心直口快的丁盛,曾在一次军区机关党委会上,很不开心的说道:“我是司令,但我这个司令呐,空头的,哪个听我的?”随后,丁盛还直接指出他们是铁板一片,这让肖永银非常不满,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不能完全怪谁,因为这对谁都有好处。第一,对国家而言,对调有利益增强中央更方便管理军队,增强效率,推动国防稳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对军区司令而言,可以提升自己能力,若是一直在一个军区工作,处理军务便会形成依赖性,缺乏创新性,不利于军区司令的全面发展,还有遇到突发情况,要带其他军区兵作战时会不熟悉。

因此,这是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最优解。但毕竟肖永银与许世友一起搭档多年,一下子突然就换了搭档,也难免会不适应。要知道在南京军区工作的这些年,两人建立了深厚情谊,许世友很多秘密工作,还有私事都会告知或是交给他处理,可谓亲密无间。

实际上早在战争时期,他们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朋友了。当年许世友见到肖永银的时候,肖永银是躺在担架上。当时部队刚刚经历了一番苦战,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在检查部队的情况,马上就要爬雪山过草地,部队需要立即开始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见到肖永银被团里的人用担架抬着走,就过去询问情况,这才得知,肖永银在之前的战斗表现英勇,立下大功,可自己受了重伤,没办法正常行走。

按照部队的规定,团以下的重伤员是要被留在老乡家里的,没办法跟部队一起走。肖永银的团长见到他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能力,实在不忍心放下他,许世友得知了这个情况,就笑着让他们团把肖永银带着一起走。

正是许世友的这一番话,改变了肖永银的一生。在那之后,肖永银逐渐成长为红军的一员猛将,他也记住了许世友的恩情。建国后,肖永银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就担任了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后又成为了南京军区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肖永银与老上级许世友相聚,两人合作得非常不错,许世友对这位部下十分器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军区的发展越来越好,部队的建设工作也进行得十分成功。

除了工作上的关系之外,两家人平日里私交也很好,许世友还经常和肖永银一起外出游玩。令人感到十分惊讶的是,许世友性格有些直率,不少与他相处的人,都曾见他发脾气。

可是在与肖永银相处的过程中,两人十分融洽,甚至都没人见过许世友对他发过脾气。这样的羁绊,在党内也是一段佳话,可惜许世友后来调到广州,两人没能继续在南京共事下去。

但许世友本人还是不舍在南京的生活,他也想着自己老了,能够回到南京养老。于是在离开之前,他还特意拜托了肖永银,请他帮忙照看一下自己原先的老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要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后面继任的丁盛也需安排住所。

但肖永银没有辜负老领导的期望,他采用灵活的方式,处理好了住所的问题,既让丁盛满意了,又成功维护了许世友的宅子。后来许世友退了下来,还真回到南京养老。

估计连许世友自己都没有想到,这里居然和他当初离开的时候一模一样,显然,这么多年肖永银一直用心维护着这所房子,等着许世友回来住。

见到这种情景,许世友的心里十分感动,他没有想到,肖永银能做到这个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肖永银与许世友由于工作的缘故,很难再在一起相聚,可他心里还是十分惦记着许世友。许世友病重期间,还特意留了酒杯,等着肖永银过来相聚。

可由于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肖永银没能按时赶来,等他过来的时候,许世友已经去世。这件事成为肖永银一生的遗憾,两人相交几十年,却没能送老友最后一程。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帮助许世友家属操办了一场“极为特殊”的葬礼,以这样的方式送了好领导的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