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一位年仅九岁的稚龄女童,安息于一座匠心独运、宛若宫殿复刻的石棺之中。

石棺之上,刻着“开者即死”的诅咒,建墓者企图以此四字保墓永固。

伴她长眠的,还有二百三十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珍宝,其奢华程度堪比王侯将相。

究竟是何等尊贵非凡的孩子,能在死后享受如此奢华的安息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岁女童的奢华墓葬

1957年,西安城西的一处建筑工地,工人们在挖掘地基时,忽然碰到了一处硬物。

顺着挖下去,竟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青石板。

考古队闻讯而来,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座保存完整、规格极高的隋代古墓逐渐显现。

墓中有一具由17块青灰色石板拼接而成的石椁,榫卯结构稳固,彰显古代匠人智慧。

更令人惊叹的是,石椁内还藏有一具仿殿堂式石棺。

这具石棺宛如微缩宫殿,浮雕房屋、斗拱、瓦当及门窗等细节皆栩栩如生,青龙、朱雀等神兽与侍从的线刻图案清晰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人员缓缓开启石棺,瞬间满室珍宝映入眼帘,其规格之奢华,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精美绝伦的陪葬品,都堆在石椁与石棺之间,不足三平方米的狭长空间内。

据统计,墓中出土了总计超过230件的陪葬器物,种类繁多。

从瓷器、漆器到陶器、骨器,再到金银器、玻璃器、玉石器以及珍贵的丝织品,几乎囊括了古代殉葬与日常用品的所有类别。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座奢华墓葬的主人,竟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小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琳琅满目的随葬品

根据墓中出土的《隋左光禄大夫女墓志》所载,此墓的主人,是隋朝左光禄大夫兼岐州刺史李敏的千金李静训。

她葬于隋大业四年,离世时只有九岁。

即便不依赖墓志铭的指引,仅凭棺椁和墓内琳琅满目的陪葬品,亦可看出这是一座小孩子的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合设计精妙的嵌绿松石手镯,晶莹剔透的水晶折股钗,波斯的珍稀香水,珍珠玛瑙。

还有一条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过最漂亮的项链。

此项链设计精妙绝伦,上端正中镶嵌一圈联珠饰,中心刻着栩栩如生的花角鹿。

两侧则镶嵌着源自阿富汗巴达克山的珍稀青金石,其色蔚蓝深邃。

两侧各有十四颗错落排列的金质球形链珠,每颗均点缀着十颗饱满圆润的珍珠。

这些金球,以精细编织的多股金丝链索相连。

项链末端,挂着一块圆形鸡血石,其上密镶着二十四颗精巧珍珠。

这些源自西域的宝石,不仅赋予了项链非凡的价值,更彰显了佩戴者非凡的身份与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一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精致的小花冠。

其上栩栩如生地雕琢着小花、小草以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图案,既展现出非凡的工艺与奢华气派,又不失纯真童趣。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有她生前喜爱的首饰相伴,有长辈的宠溺与爱意相伴,长眠于此。

除此之外,墓中还出土了一些“奇怪”的随葬品,在价值上与那些金器珠宝相去甚远。

比如,放在精致小盒子里不知用途的小铜片、小铁片,造型奇特的骨器漆器,鎏金的小铜铃,玻璃制的小杯子,还有三只蚌壳、两个核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物件,却是小姑娘的独特收藏。

在小姑娘的世界里,这些大概比她脖子上的那条波斯大项链还要珍贵。

透过这些既奢华又满载深情的陪葬品,可以感受到李静训的亲人,对她无以复加的爱与珍视。

每一件陪葬品,都是家人对她宠爱、不舍的见证。

那么,李静训究竟为什么能够享此殊荣,得到如此恩宠厚葬呢?

这就要从她显赫的家世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赫的家世与恩宠

李静训,字小孩。

单从名字中,便可窥见家中长辈对她无尽的宠爱与呵护,仿佛她永远是那个被捧在手心、呵护备至的孩童。

她出身名门,乃隋朝左光禄大夫、岐州刺史李敏之掌上明珠。

家族荣耀显赫,世代功勋卓著。

曾祖父李贤,曾任北周骠骑大将军,爵封河西郡公。

而祖父李崇,更是一代名将。

青年时期便随周武帝平齐,后又辅佐隋文帝杨坚开创大隋基业,功勋彪炳,官拜上柱国。

在抵御突厥入侵的战争中,李崇以身许国,追赠六州诸军事及豫州刺史,荣耀加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李静训之父李敏,他继承了家族的荣耀,自幼就被隋文帝杨坚接到宫中抚养,深得圣眷。

《隋书》中记载,李敏不仅仪表堂堂,更是文武双全,骑射之术精湛,歌舞管弦无所不通。

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定为开皇。

几年后,李敏以其出众的才华与品行,被周宣帝皇后,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挑选为女婿。

李敏与杨丽华之女宇文娥英喜结连理,后生女李静训。

宇文娥英是杨丽华的独女,而李静训作为宇文娥英的掌上明珠,更是得到了外祖母的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墓志所载,李静训是由外祖母杨丽华在宫中抚养长大的。

那时候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与1400多年后的今日并无二致。

权倾朝野、地位尊崇的长公主杨丽华,给了她的外孙女无以复加的宠爱。

每当杨丽华外出巡游或赴宴,总是要把李静训带在身边。

然而,命运似乎对这对祖孙格外残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大业四年六月,随驾到汾源宫避暑时,年幼的李静训不幸染上了重病。

外孙女卧病在床,杨丽华几乎日夜不息地守在李静训身旁,遍访名医,求医问药。

但天不遂人愿,尽管她倾尽了所有的心血与关爱,终究还是未能留住她最疼爱的外孙女。

九岁的李静训,生命如晨露般短暂。

夭折之痛,总会萦绕在长辈心间,反复折磨。

因此,葬礼就成为了杨丽华向李静训倾注爱意的最终仪式,是她深情厚意的最终寄托。

悲痛万分的她,不顾礼制束缚,以超乎寻常的规格,厚葬了李静训。

李静训墓中随葬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杨丽华对外孙女无尽的爱与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超规制的葬仪

在专为李静训打造的石棺与石椁上,都刻下了四个字:开者即死

这是对盗墓者的诅咒与警告。

瓦当上的字迹遒劲有力,清晰可见,其间还隐约透出血色斑驳。

似乎能够穿越时空,看到杨丽华怒目圆睁、厉声呵斥的模样。

而这份力量与决心,也奇迹般地守护了李静训的安息之地。

此墓在漫长的岁月流转中,直至考古发掘的那一刻,都未曾遭受盗掘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对墓葬的保护观念,深植于“事死如事生”这一厚重的生死哲学之中。

在古代人的思维里,生前与死后并非截然两界。

肉体虽终将腐朽,但灵魂却能在另一维度中永恒延续。

因此,墓葬作为灵魂栖息的圣地,“安宁”尤为重要。

为此,生者不仅精心挑选墓址,还倾注心血于墓葬的每一处细节。

而除了人为的防盗设计外,人们还会祈求神秘力量的庇佑。

李静训的墓亦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开者即死”的愤怒诅咒外,她的葬仪还具有浓厚的佛教意味。

李静训之墓,采用了塔葬形制,借鉴了当时佛教中尊崇的舍利瘗埋仪式。

在遵循传统礼制之外,蕴含了更多的深意。

这显然有违当时的丧葬礼制,可这有违之处,恰恰是长辈们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对早夭的李小孩倾注的无尽爱意。

李静训的墓志铭,也透露了一些信息。

自幼便被外祖母视若珍宝,精心抚育于深宫之中的李静训,深受宫中佛教气氛的影响。

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杨丽华将李静训安葬在了长安城的万善尼寺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善尼寺是周宣帝年间建立的一座皇家尼寺。

据唐韦述《两京新记》记载,隋朝开皇二年,皇帝下令让周朝的皇后、嫔妃以及她们以下的一千多名宫女都出家为尼姑,安置于万善尼寺。

将李静训安葬于此,无疑是杨丽华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这里浓厚的佛教氛围,能让李静训的灵魂得到佛光的照耀与庇护。

同时,将外孙女安置在自己常去的尼寺,就仿佛她永远都在自己身边。

在墓志中,还明确描述了墓顶有一座气势恢宏、仿若宝塔的楼阁式建筑,作为为墓主超度祈福的场所。

后续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也惊喜的在墓顶之上发现了一座长约50米、宽约22米的大型夯土台基,这极有可能便是那座庄严佛塔的基座。

尽管地上的木质结构已被破坏毁塌,但坚实的台基,却始终保护着长眠于重阁之下的李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内棺和外椁放置在竖穴中,同时在墓顶竖立佛塔的设计,很可能借鉴了当时佛舍利安葬的仪式与建筑风格。

寓意着逝者灵魂得以超脱尘世,归于佛门净土,享受永恒的宁静与福祉。

而放眼整个中古时期,这种葬制也是非常罕见的。

隋文帝与隋炀帝时代,佛教备受尊崇,频现建塔立碑、安奉舍利的仪式。

而与这两位帝王渊源深厚的杨丽华,一生虔诚信佛,对舍利的安置方式自是了然于胸。

这表明,她很可能是亲自安排了李静训的葬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静训的墓葬中,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一件罕见的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此瓶是迄今为止纪年墓葬中发现的最早传瓶。

据唐代高僧释道宣所著《续高僧传》所载,传瓶乃佛教仪式中的专用器具,旨在护佑亡者之灵魂得以安宁。

传瓶的设计分为单一瓶身与双瓶合一两种风格,而李静训墓中出土的这一件,正是双瓶合并的典范之作。

其造型独特,高盘口设计典雅,长颈饰以细腻的弦纹,腹部饱满圆润,两侧则巧妙地装饰着直立的龙形柄,龙姿矫健,栩栩如生。

这一形制,显然是中原地区传统的盘口瓶,吸纳了西域金属双柄壶的艺术灵感后制作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藏金地

李静训长眠于万善尼寺内,由寺中潜心修行的皇室女眷默默守护。

其上,构筑起精致的重阁宝塔,日日超度。

地下,无论墓室还是墓道布局,都有精心布置的防盗设计。

这是格外的恩宠,也是格外的安全。

在李静训离世后次年,一直庇护她的外祖母也仙逝了。

家族的辉煌,一夜之间被阴云笼罩,紧接着便遭谗言。

李静训的父亲李敏,卷入了“李氏当兴”的谶纬风波。

这直接触动了隋炀帝的敏感神经,招致了他的猜忌与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终被诛,其母亦难逃厄运,被赐毒酒而亡。

家族的其他成员,有的惨遭屠戮,有的则被流放远方。

昔日显赫一时的家族势力,瞬间土崩瓦解,跌入谷底。

天家的无情,政治上的波涛诡谲,李静训理解不了,也无需承受。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在外祖母的宠爱与庇护下,永远地安息在那座奢华的墓葬之中。

她只用做一株温室里的花,她短暂的生命,只需懂得爱。

9岁早夭的她,墓室中堆满各色奢华之物却再无福享受,这是不幸的。

可携全家之深情厚爱安然离去,死而不寂,这或许也是难得的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魏秋萍.万善尼寺中的金枝玉叶——关于隋代李静训墓的几个问题[J].文物世界,2014,(02):23-27.

[2]赵建兰.9岁女童的奢华石棺[N].中国文化报,2013-04-25(003).

[3]赵祎.从隋代李静训墓出土项链看中西文化交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4):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