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历六年到永历七年之间,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领导下的南明军队,在川、湘、桂等省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收腹相当数量的州县,清廷震动,于永历六年的七月份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领满清八旗军南下,原本准备由湖南进攻贵州,但孔有德兵败身死的消息传来,清廷在当年的8月急令尼堪由湖南转攻广西,后来的结果熟悉晚明史的人都知道了,尼堪被李定国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堪确实是死了,但问题在于李定国在衡州之战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了吗?先看《清世祖实录》的记载:

“(顺治)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大军抵湘潭县。贼首伪将军马进忠等、率领马步兵、已遁往宝庆府。王与众将商议。将疲弱马匹、拨两翼委署梅勒章京二员、又每旗章京二员、每牛录甲兵四名、留后餧养。于二十一日、率领官兵、自湘潭县起身。向衡州府进发。二十二日、去衡山县三十里、前锋遇贼哨卒、追至衡山县。击败伪军门一员。伪副将五员。马步贼兵一千八百名。即于是夜兼程前进。二十三日、天未明、抵衡州。及明王率贝勒贝子、公、固山额真等、向前正列阵间。贼兵即至。我兵各依所对之处衡入。贼兵大败。追杀二十余里。斩获甚多。得象四、马八百二十有奇。击败贼兵、约四万余。尔衙门转发钞传。”11月19日,尼堪大军抵达湘潭,22日在衡山击败明军,23日在衡州又大败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清史稿李定国传》的记载“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率师南征,次湘潭。马进忠引退,师从之,次衡州。定国赴援,两军同时至,战衡州城下,定国败走。敬谨亲王自率精骑追之,遇伏,没於阵。定国收兵屯武冈。”所以综合以上两种材料可以发现,所谓的衡州大捷可能是一场反杀之战,尼堪击败李定国明军,然后在追击的过程中被明军反杀。

顾城在著作《南明史》中写到“十一月十九日,尼堪军至湘潭县;明将马进忠引部众退往宝庆。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起程,次日进至距离衡州府(今衡阳市)三十余里处。李定国派出部将领兵一千八百名佯抵一阵,随即后撤。尼堪骄心自用,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即于二十二日夜“兼程前进”,次日天色未明到达衡州府,与李定国大军相遇。定国见尼堪轻进寡谋,决定以计取胜,事先埋伏重兵,命令前线将士对阵时稍一接触即装出兵力不敌的样子,主动后撤。尼堪“乘胜”追击二十余里,陷入埋伏。定国一声令下,全军出击,杀声震天,势如潮涌;清军仓皇失措,迅速被明军击败,主帅尼堪也在混战中当场毙命。同时被明军击杀的还有一等伯程尼和尼堪随身护卫多人。定国军士割取尼堪首级献功,“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全军欢声雷动。清军不敢再战,在多罗贝勒屯齐(或译作吞齐)的率领下垂头丧气退往长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影秋在《李定国纪年》如此书写衡州之战“时定国屯衡州,马进忠冯双礼屯长沙,前军下岳州。定国知请兵至,与进忠、双礼谋,合齐长沙,诱敌渡湘江。进忠、双礼退伏白杲市,須敌过衡山,乃绕出敌后反躡之;定国夹蒸水拒敌,俟蹋兵至夹击,当尽歼之。曦定,可望忌之,密合双礼径退宝庆。双礼走湘乡,向宝庆,马进忠不知所为,亦随之而西。清兵薄衡州, .定国夹蒸水而军,接战于城北之香水庵、草桥,转战至演武亭,凡数合,杀伤相当。定国佯败走,尼堪自率军追之,伏起,斩尼堪于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来说,衡州之战的大致过程如下:永历六年11月19日,尼堪大军抵达湘潭,22日在衡山击败明军一千八百人(这里人数过少),按清方说法,23日在衡州明清两军大战,清军击败明军约四万人,实际上双方在城北大战,杀伤相当,李定国佯装战败,开始钓鱼,尼堪追击中伏而死。

“定远大将军”尼堪挂了之后,清廷在当月下旨“我朝用兵。俱以全力。克敌制胜。此尔等所悉知者。尔等此番、昼夜疾趋二百三十里、以致士马疲劳。此大失也。嗣后诸事、悉与夸兰大等以上、共相商酌敬慎而行。如值渠寇应分遣众兵者、则于固山额真公韩岱、伊尔德二人内、遣一人。其一人、毋使离尔贝勒吞齐左右。此外量有分遣者、则于蒙古固山额真、护军统领、夸兰大内、择可为帅者遣之。其一贝勒、两贝子、勿遣离尔所。尔贝勒吞齐、率本旗护军、居中而营。贝勒巴思汉、贝子扎喀纳、穆尔祜、公韩岱、伊尔德、当各领护卫及亲军、同贝勒吞齐军于一处。其提问章京马尔泰、侍卫阿进、土雷等、宜加详鞫。有坠马被重创、情有可原者、执解来京。如果情无可原、弃主奔溃者、即就彼处正法。”

可以解析一下这段话“尔等此番、昼夜疾趋二百三十里、以致士马疲劳。此大失也。”这里讲了,长途奔袭导致军队疲惫是尼堪失败的原因之一。第二部分就是对韩岱、伊尔德这些人强调要保护好屯齐这些贝勒贝子,最后一部分就是追究尼堪之死的责任,查明弃主逃跑的当场处死,重伤的送回北京。所以综合以上种种,李定国在衡州之战确实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击杀清定远大将军爱新觉罗尼堪。

按明末遗民《皇明末造录》的说法尼堪追击部队仅3000人,而上文引述的《清世祖实录》记载“其提问章京马尔泰、侍卫阿进、土雷等、宜加详鞫。有坠马被重创、情有可原者、执解来京。如果情无可原、弃主奔溃者、即就彼处正法。”可见这几千人仍有逃回者,因此和尼堪一同被击杀的清军应该并不多,但从这里看,衡州之战李定国的“胜利”恐怕也是极为苦涩的“接战于城北之香水庵、草桥,转战至演武亭,凡数合,杀伤相当”如此厮杀,不得不佯败(或者确实失利)最后尼堪自己带领少数部队一头扎进了陷阱...... 尼堪死后,李定国不得不收兵武冈,也就是说,虽然尼堪死了,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李定国明军并没有占到便宜,但并不能说是战败,《清史稿列传二》屯齐“(顺治)十一年,追坐衡州败绩”证明了此战清军确实吃了亏。至于有人说“李定国在扬了尼堪之后,被清军主力一个照面击溃”反正我是没找着类似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历实录李定国传》言“永历六年冬,清五王子之兵大举压长沙,定国令进忠退伏白杲市,诱敌过,掩击之。进忠报如令。将至白杲,可望逮飞檄调进忠旋师宝庆。定国战衡州,待进忠不至,遂惊溃,长、衡复陷。”联系上文《李定国纪年》“曦定,可望忌之,密合双礼径退宝庆。双礼走湘乡,向宝庆,马进忠不知所为,亦随之而西。”可见孙可望破坏了李定国全歼尼堪军的计划,马、冯部明军被调走,只剩李定国一部与清军周旋,所以在击杀尼堪之后,不得不收兵武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岔路口战役之前《清世祖实录》记载“臣(屯齐)等以西安府兵、暨提督总兵官柯永盛兵、驻衡州”,由此可见衡州在去年衡州之战后已经落入清军之手。所以一些史料说衡州之战是战败“是时,定国军威壮盛,不复受可望节制,可望忿甚。已而有衡州之败;可望遗使往召,将以其败也杀之”《南疆逸史》。而在之后孙可望战败于岔路口,刘文秀兵败于保宁,南明朝廷在湖南一带的反攻被迫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