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正是中美相互隔绝局面被打破的第二年。这年,李宗仁居于美国的原配妻子李秀文年已经83岁了。也因为年纪越来越大,此时离开中国已经二十一年的她:越来越想家了。

李秀文的儿子李幼邻是个孝子,因为父亲常年征战沙场加上后来另娶,他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自然,他很清楚母亲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与儿子李幼邻

眼见中美关系因为尼克松访华有了缓解,李幼邻便萌生了让母亲回中国的想法,这一来是因为此时他已与妻子珍妮离婚,家里没人照顾老母亲;二来是因为她发现母亲近来频繁说起家乡广西桂林。

在这之前8年,他的父亲李宗仁和第二任妻子郭德洁回到了中国。根据后来收到的父亲信件,他还知道:父亲回国后,在国内受到了热烈欢迎。其第二任妻子郭德洁因癌症去世后,他又另娶了一位年轻的夫人为妻。直到1969年初因直肠癌离世前,父亲一直受到了国家很好的照顾。

这些都让李幼邻觉得:让母亲回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此时的李秀文而言,她多少觉得自己老了倒成了儿子的负担了,先前四个孙女没长大时,她帮着带孩子每天觉得自己事情很多。一旦孙女们长大,儿媳也搬走,只剩她一人时,她的思乡之情便与日俱增。

来源:http://lv.sz39.com
(http://goe.sz39.com)
来源:http://vn.sz39.com
(http://djo.sz39.com)
来源:http://ss.sz39.com
(http://hnv.sz39.com)
来源:http://ld.sz39.com
(http://yio.sz39.com)
来源:http://aq.sz39.com
(http://pvs.sz39.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与儿子儿媳和孙女们

1973年元旦后,坐在院子里时,李秀文总不自在唱起以前教儿子唱的《麻雀歌》来,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小麻雀,小麻雀,你有什么不快乐,请你说一说!”

李秀文唱着唱着,突然觉得这歌的调子也不似先前欢快了。这种无来由的想法,自然与她这段时间的孤独有关。

李秀文知道:美国的多数老人都在孤独中度过,美国人对亲情的观念没有那么强,与中国传统的“老人是宝”观念不同的是,美国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变老),往往就是不幸的开始。这些,都让李秀文很不适应。在她的传统观念里,老人应当是在大家庭里快快乐乐地生活。

潜意识里,李秀文总想着“落叶归根”,这些年里,虽然她一直居住在美国,可她却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她的儿子幼邻也依旧是中国国籍。他们这样做,自然是因为:他们随时做好了回国的准备。

李秀文始终没有适应美国的生活,这种不适应的最大原因是:这里太冷清,太不热闹了。想想,自己在家乡桂林时,即便不是节日,也经常有亲友串门子唠嗑,可在地广人稀、注重隐私的美国,即便是至亲之间的偶尔走动,也得先电话征求同意。

丈夫李宗仁回国前,她就曾和丈夫提及过回国的事。那时候,他们便经常坐在一起回忆在故乡时的日子。丈夫总说美国的茶叶比不上桂平西山的绿茶和百寿红茶,所以他到美国后开始喝不加糖的咖啡。

来源:http://ll.sz39.com
(http://bzq.sz39.com)
来源:http://yj.sz39.com
(http://cie.sz39.com)
来源:http://md.sz39.com
(http://tbh.sz39.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与李秀文

相比怀念家乡吃食,丈夫最怀念的是家乡的农村生活,他总对她说:“家乡大自然景色是真好啊,山挺拔俊秀,水是真静真清啊……”

每次丈夫来家里看望他们并絮叨这些时,李秀文便会回忆起自己在农村生活的场景,她仿佛在听丈夫絮叨时看到了:暮色苍茫,炊烟袅袅,劳作一天的男女老少,收拾起锄头犁耙,抖抖身上的泥土,结伴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又仿佛听到晚风中,妇女们慢声唱起山歌,牧童则在牛背上悠悠然吹着竹叶哨子……

来了美国后,李秀文再也没有唱过山歌了,可她年轻时是家乡唱山歌的能手啊,她至今依旧记得自己在一个中秋夜唱给村民听的那首山歌:

“唱支山歌解忧愁,喝杯凉水甜心头,凉水解得心头苦,我哥为妹解忧愁。”

如今,旋律她还记得,可她却怎么也唱不出口了,是啊,终究不是故乡,这里也没有听众了。

李秀文心里惦念回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丈夫回国前曾嘱咐她,也一定要紧跟其后回国来。

李秀文并不知道,在她想家想得最厉害时,她的儿子李幼邻实际早已开始筹划让母亲回国的事了。李幼邻觉得:母亲身体康健,又有落叶归根的想法,那做儿子的,就应该努力去促成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与儿子李幼邻

帮母亲回国这件事并没有李幼邻想象中难,他将母亲想回国的相关告诉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官员后,他们当即表示会尽全力帮助回国。

当年夏天,代表团官员便和李秀文母子吃了一顿饭,饭间,官员还亲切询问李秀文“在老家是否还有亲人可以和她同住”,李秀文想了想说:“以前一直和侄儿嘉球一家生活,1965年幼邻父亲回国去南京参观,也是我侄儿嘉球陪着的。”

这顿饭后仅仅几天,代表团就给李秀文母子回消息了:可以回国,是否定居随便。

听到这消息后,李秀文激动极了,但想到回国要和儿子相隔万里,她心里又有些难受。李幼邻似乎看出了母亲的左右为难,于是他轻轻对母亲说:“这不要紧,我可以常常回去看你,其他的,人家都安排好了。”

就这样,当年的10月下旬,阔别祖国二十多年的李秀文便踏上了回国之路。临行前,知道李秀文决定的美国亲友纷纷劝阻道:“中国生活苦得很,穿衣吃饭都要凭票供应,你真要回去?”李秀文听了却说:“怕什么,大家都过得,我也过得。那时打军阀,后来打日本人,多少艰苦我都过来了。再说,幼邻他爹也是主张让我回去的。”

由于当时中美尚未建交,所以,李秀文的回家路被分成了几步,她得先到香港然后再回大陆。抵达香港后,李秀文自然免不了和以前香港的朋友聚聚,他们也纷纷劝她不要回国,他们的理由依旧是:“国内很穷,会过得很苦”。可李秀文依旧不以为然地道:“我主意已定,决不反悔。”

来源:http://sz39.com
"http://www.sz39.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与朋友在国外合影

当年10月31日,李秀文和儿子一行抵达了广州。一抵达,他们便受到了中央统战部同志的热烈欢迎。在广州逗留的那几天,李秀文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游览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广州,她惊诧地发现:中国并不像美国、香港亲友们说的那般贫穷落后,相反,此时的中国生机勃勃,经济各方面也开始飞速发展。

那几天,李秀文还专程去参观了儿子当时入读的贵族学校培正中学,如今这所学校已经焕然一新,其校舍、设备比以前好了太多。一路上,她都忍不住不断地道“好,好,好”。

飞抵北京后,李秀文等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夫人邓颖超女士、廖承志先生的亲自接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与邓颖超等合影

这种超规格待遇,让她心里既激动又有些过意不去,她连连说:“我没给国家做什么贡献,却受到这样的礼遇,真是殊荣啊!”大家听了却都说:“你能回国,就已经是给国家做大贡献了。”

李秀文当然不知道自己回国为何是给国家做贡献,在她看来,放弃国外的优越环境回到祖国,是每一个爱国人士应该有的正确抉择。

她并不知道,中国新成立后,很多国家都对中国有成见,加上中国经济不发达,国外的华人都不愿或者不敢回国。所以,她回国的事,实际上已经成了当时的一个政治事件,而这个事件,和当年她丈夫李宗仁回国一样,备受瞩目。

在北京游玩了几天后,李秀文和儿子李幼邻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乡桂林。李秀文怎么也没想到,为了她的归来,她家乡的亲人已经准备很久了,而她的侄子侄媳也早已被调回了桂林。他们此时,都在等待着她的归来。

李秀文的住所还是原来的老地方:桂花街故居,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她,国家还给她安排了两位医生,他们将随时为她检查和护理。同时,国家还给了她一万元的安家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与李秀文生活过的故居(广西桂林)

李秀文的故居被布置得极其雅致,她的屋内一切设备齐全,屋外还种植了很多花果树。来到她以前种过瓜菜的菜地时,她惊喜地发现:这里还被种上了桂花树,而桂花树,正是她最喜欢的。

回家的当晚,李秀文睡得特别香,她一觉睡到了日上三更,第二天醒来时,听到院子里的鸟叫声,她恍惚中竟以为自己在做梦。

吃过早餐后,她的院子里瞬间热闹起来了:她的亲朋好友全都来看她了。这些人里有她的侄儿两家、二姑女儿一家、小姑女儿美秀一家、大浪坪敬修表弟一家……

李秀文笑脸盈盈地辨认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脸孔,一时间,她竟再次恍觉自己是在做梦。

之后的数年里,她一直和侄子、侄媳一起生活着,每年,她的儿子都会回来陪她几个月,那几个月里,他们有说有笑,好不惬意。儿子不在时,她家也总有亲朋好友陪着,每到中秋月圆时,她还总在院子里给大家唱山歌,每每她唱起山歌时,整个院子里便都是欢歌笑语。

这样的日子对于李秀文而言,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可越是日子好过,李秀文也越发思念自己丈夫了。

回到桂林后,本以为她对丈夫的思念会缓解,可她没想到,日日待着这个曾和丈夫生活过的地方,她反而越发思念丈夫了。

李秀文是个明事理且大度的女人,这些年,丈夫虽因另娶而冷落了她,她却从未怪过他,她甚至觉得有个女人陪着丈夫东奔西走是好事。所以后来,当她得知丈夫第二任妻子郭德洁因乳腺癌去世时,她心里竟全是惋惜和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与郭德洁回国时合影

后来,她在回忆录《我和李宗仁》里曾这样评价郭德洁:

“德洁她享受了名誉地位(代总统夫人),但也经历了和丈夫一道的出生入死,对丈夫有襄助(帮助)。她自己早在北伐之前,介身政治,她后来随军北上救死扶伤,活跃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为北伐战争做过贡献。”

李秀文对丈夫第二任妻子的宽容,与儿子对这个女人的敌意形成了鲜明对比。李幼邻一直觉得,若非这个女人,母亲便不会守活寡,他也不会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李幼邻觉得:母亲对这个女人的宽容,是因为太爱父亲。事实,也确实如此。

李宗仁也知道妻子李秀文对他的爱之深,也正因此,即便有了第二任妻子,他也一直没有和原配妻子离婚。而且,只要得空,郭德洁管不到他时,他便会“溜”到妻子李秀文身边陪他们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与李幼邻合影

李秀文最想过的生活是全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可因为丈夫的去世,她即便已经回到了祖国,他们的团聚也终究成了一场梦。

好在,回桂林以后,李秀文经常在梦里见到她的“德邻”。有一次,她在梦里又梦到丈夫教她识字,他还说:“女人啊,也是要识字才好的。”

还有一次,李秀文在梦里梦到他来家里找她了,来时,他还带了新采的茶叶,梦里,他的模样依旧是她与他在美国分别时那般……

因为分外想念丈夫,李秀文总惦记着为丈夫扫墓的事。她一直忧心着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归国时因为急着回桂林,忘记了给丈夫扫墓。回桂林定居后,她没有一日不惦记这事。

侄媳看出她的心事后便提出“替她给姑父扫墓”的请求,李秀文听了后当即便应允了。临行前,她反复叮嘱侄子、侄媳一定要把她的话带到。

1983年重阳节,嘉球夫妇在她的叮嘱下来到了李宗仁位于八宝山的墓地前,他们隆重地代李秀文向李宗仁献上了花圈,并默哀、致礼了,他们还将她的心里话在墓前说了出来。这以后,年已93岁的李秀文心里才妥帖下来。

1984年,回国看望母亲的李幼邻也代替母亲前往了父亲墓地,此番前来,他和父亲絮叨最多的依旧是母亲回国后的生活。此外,他在父亲墓前絮叨的另一件事便是关于国家发展的。李宗仁回国时曾坦言自己信仰的是“爱国主义”,他的这句话也深深影响了儿子李幼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幼邻在父亲墓地

相比之下,李秀文也深受丈夫影响,她毅然回国便多少和丈夫回国前的嘱托有关。李秀文一直深深记着丈夫生前和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她一直记得,丈夫生前曾反复和她念叨过一句话: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任国民党代总统时,没有当机立断走国共合作的道路,一失足则成千古恨”。

每每说到这儿,他都感叹:“自己是国家的罪人。”这种种,大约也是后来李宗仁回国后,迫不及待想以戴罪之身为国家做贡献的原因所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在美国与儿子等合影

李秀文回国后,因一直惦记着丈夫的宏愿,便也一直和儿子说道“如何为国家做贡献的事”,在得知“只要自己过得好,就算是为国做贡献”时,她开心地道:“这个我能做到,这个我能做到。”

也是从这以后,李秀文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她也非常在意那些来采访她的记者,每次他们来,她都努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他们。为了锻炼身体,李秀文还坚持自己种菜,她说,只有多运动才能长命百岁!友邻说,我活得越久大家就觉得咱们国家越好,我非得活一百岁不可!

一直到96岁时,李秀文都坚持自己在菜园子里种菜,每年五月她收丝瓜,六月收番茄,七月收辣椒,一家人总有吃不完的新鲜菜。李秀文越老越健谈了,每次家里来人,她都会拉着他们说上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在菜地收豆角

李秀文一直觉得:自己做得最对的事情便是回国,也因为觉得自己的选择正确,她在给国外友人的信里总说:“你们也都回来吧,现在国家的日子好着呢,百姓并不特别富有,可是大家都很满足、幸福。”

母亲李秀文在国内得到极好照顾后,李幼邻也越发觉出国家好了,母亲刚回国时他对她说:“国家对我们这样好,我得和父亲一样想办法回报国家才是。”

很快,李幼邻便找到了回报国家的方式:他成为了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筹备会的成员。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他又开始筹备促进中美经济交流的活动。

儿子为国家做的这些努力,让李秀文高兴不已,可惜,儿子谈的好几个中美合作项目,最终都没能成功,这事,也着实让她难过了好一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在院子里沐浴阳光

好在,后来的李幼邻重新有了新的伴侣,这事又让李秀文重新高兴了起来。幼邻的新伴侣是和他同在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筹备会的梁尚莹。两人结婚后,最高兴的自然是李秀文了,对守了半世纪守活寡之苦的她而言:儿子有伴,比什么都重要。

李秀文96岁时,她的孙女李雷诗也回到了中国,她这次前来,是想看看真实的中国。李雷诗是和父亲李幼邻一起回国的,她虽是美国人,可她心里一直知道:自己是华人,根在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幼邻与女儿李雷诗在母亲家门前

陪伴祖母的日子里,李雷诗和祖母合唱起了那首《麻雀歌》,孙女唱起这首歌时,李秀文高兴得像个孩子,她一会回想起自己幼年时的情景,一会儿又想起自己在纽约寓所带孙女们除草时唱歌的情景。当时的李秀文也再次想起了丈夫,她想起了自己和丈夫在美国时全家团聚的画面了。

于是,她的孙女发现:唱着唱着,她的眼里,噙满了幸福的泪花。

这次看到孙女时,李秀文问了很多关于李宗仁和郭德洁收养的儿子李志圣的消息:她有些想念他们了。李志圣一直管李秀文叫“大妈妈”,他和她及儿子幼邻关系极好。在美国时,他甚至曾专程搬来和她住过一段时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与李志圣夫妇及孙子

听到二儿子一切都好后,李秀文才终于放下心来。

李秀文97岁那年,看了一场叫《血战台儿庄》的电影,这个电影里的主角原型正是她的丈夫李宗仁。这部电影之所以选在她家首映,自然与她是李宗仁夫人的身份有关。看电影时,李宗仁出场时,这位近百岁的老人两眼放着光,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电影结束时,一个穿军装的男子走上前来给她献花,她恍惚觉得这个人似曾相识,直到旁人告诉他:此人正是李宗仁的扮演者邵宏来时,她才恍然大悟。她默默盯着他看了很久后含泪道:

“有点像德邻,不过德邻戎马出身,性格粗放,这位先生似乎斯文得多。只可说貌像神不像。”

此时,距离李秀文与李宗仁最后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可即便如此,她依旧清晰地记得丈夫的神韵。这,着实让现场观看电影的人和演员都吃惊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战台儿庄》电影海报

越是年老,李秀文便越关心和丈夫有关的人事,老了以后,唯一能引起她情绪的便是和丈夫有关的人事了。

也正因此,晚年她因病住院,李宗仁的第三任妻子胡友松前来探望她时,周围人因怕她太激动而隐瞒了来访者的身份。

那天,胡友松到达病房时,李秀文正坐在床上吃橘子,因为年岁已大,她并没有看清胡友松的面容,她只觉眼前的年轻女子身材高挑。胡友松因怕打扰李秀文休息,便只在床边和嘉球媳妇说了几句便离开了。

李秀文分明觉出了异样,因为那女子竟是从北京专程赶来看她。她琢磨后觉得:这人定和自己有着某种渊源。

后来,当得知此女子正是丈夫的第三任妻子时,李秀文不禁感慨万千,尤其,当她得知胡友松来看她,是因为曾受了丈夫的嘱托时,她心里更是涌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她喃喃道:“德邻是预知我会回国,才如此嘱托她啊。”

后来,在和侄媳聊天时,她说:“德邻回国还惦记着我,有这样的温暖,即使没有朝夕相处又如何呢!”说话间,她的神情里满是幸福。

胡友松的到访,让李秀文对丈夫的思念又深了一层。之后,她一直致力于口述她和丈夫的往事,她在用这种方式梳理她和丈夫的一生。后来,这些口述史被侄媳谭明整理成了《我与李宗仁》并出版。这本书,也是她对丈夫爱的延续。

在这本书里,李秀文还详细讲述了自己归国后的美好生活,言辞间满满都是对国家和共产党的称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与胡友松

转眼便到了1990年,这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四是李秀文的百岁生日。那天,儿子幼邻和孙女李雷诗再次来到了桂林。这场生日宴,对于李秀文而言非比寻常,生日宴上,四方来客极多,李秀文一直记得,当天来的人有政府官员,有亲朋好友,有乡亲代表等等。那天,她的家里被花篮、生日蛋糕、寿帐、字画等堆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文与孙女和曾孙们

那天的李秀文特别高兴,当晚躺下时,她一直喃喃对丈夫说:“现在的国家富强了,孩子们也都好,你要是能看到,该多好!”

百岁生日宴后,李秀文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了,她后来不得已经常住医院疗养。

1992年,102岁的李秀文在睡梦中辞别了人世,走时,她的脸上挂着微笑。离世前几天,她一直和侄媳说:“我看到德邻了,他来接我了。”人说,一个人在死前见到的,往往是自己最爱的人,但愿,深爱李宗仁的李秀文,已在九泉之下再次见到了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