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左宗棠之曾孙想回上海,写信给市委,请求分一套低楼层的房,却被他任上海副市长的女儿拒了。
“焕琛,我想回上海生活,人老了总是思念故土,能不能回到政府之前分配给我的房子居住?”
在信中左景鉴向自己的女儿提出了一个请求,实际上那套房子是左景鉴年轻的时候政府分配给他的,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左景鉴将房子又上交给了国家。
看着父亲的亲笔信,左焕琛眉头紧皱,正所谓身在其位谋其职,自己长大才明白了当初父亲的决定,作为上海的副市长,自己应该以身作则,所以出于这个原因,左焕琛毫不犹豫拒绝了父亲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当初左景鉴是因何将国家分配给自己的房子上交的呢?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左景鉴出生的时候清政府正风雨飘摇,虽然作为晚清肱骨大臣左宗棠的曾孙,左景鉴也并没有享受到那些公子哥该有的待遇,这是为什么呢?
左宗棠晚年极力主张收复新疆,但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却不愿意为了他们口中的“不毛之地”而花费人力、财力、物力,所以清政府最终只是为左宗棠提供了微乎其微的帮助。
收复新疆从计划到实施再到收复几乎历时10年,这10年间,左宗棠不仅掏空了自己的家底,也欠了一身的“外债”,左景鉴出生的时候就被教育要顶天立地、大公无私做人。
左宗棠家风清廉,左景鉴受到家风影响,从小便一身正气、性格坚毅,而且从小的时候就有一颗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心,所以左景鉴懂事后便开始学习医术,希望能够救治病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景鉴学习努力,不负众望考上了医学院,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医术更加精湛,左景鉴精益求精攻读了医学博士。
左景鉴完成学业后不久,中国就爆发了抗日战争,左景鉴也是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主动加入了当地的救护队,在这期间,左景鉴一直辗转多地救治伤患。
不久后左景鉴遇到了那个想要守护一生的爱人,他们二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一同为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整个国家动荡不安,左景鉴夫妻就像是一块砖,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往哪里搬,在这期间,左景鉴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孩子,夫妻二人为其取名左焕琛。
左景鉴一家三口也留在了上海定居,经过自己的努力,左景鉴因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成功分配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也一直居住在那所房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时局依旧动荡,医疗人员数量稀少,而战争依旧没有终结,左景鉴便收到任务前往重庆进行救援,对此左景鉴义无反顾,妻子也一同跟随左景鉴一同前往重庆。
只是左焕琛当时在上海上学,学业不能终止,左景鉴便决定将女儿独自一人留在上海,为了不浪费社会资源,左景鉴决定将房子上交给国家,对此左焕琛还和左景鉴吵了一架。
“爸爸,这是我的家,你上交了,让我住哪去?”
“孩子,你应该明白父母身上的责任,我们应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祖国需要我们,我们便要为之付出一切!”
面对女儿的“质问”左景鉴好言相劝,最终左焕琛住进了学校的宿舍,安排好女儿之后,左景鉴立刻将房子上交带着妻子前往重庆进行救援工作。
左焕琛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上海市的副市长,工作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十分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很是受到上海群众的赞扬和拥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景鉴和妻子一直奔赴在一线,与女儿分别一分开就是四十年,晚年的左景鉴也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回到上海定居,毕竟他与妻子是在上海结的婚,也是在上海迎来了自己的女儿,上海对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左景鉴也如此,1996年,左景鉴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故乡的愿望,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面对女儿的拒绝,左景鉴并未生气,反而十分开心,他知道女儿真正理解了他当初离开上海时所说的那番话,身在其位谋其职,以身作则,做群众的好公仆!
信息来源:《世纪》杂志 |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孙、外科专家左景鉴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