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许世友的指挥下,横扫胶济路700里、横扫津浦线700里后,济南已经成为山东境内的一座孤岛。为了尽快解放济南,解除解放军南下作战的后顾之忧并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援,早在横扫胶济路时,许世友、谭震林等就已经着手进行多项准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南是是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会点,它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连接华东、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当局也深知济南的重要性,以济南内城为核心防御阵地,以城郊100多个支撑点组成外围阵地,构筑了许多永备型和半永备型强固工事,用交通壕沟纵横勾连,每个工事既能联合防御,又能作为支撑点独立作战。国军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率精兵11万,依托工事,企图长期固守。

尽管解放军早就着手准备解放济南,但是面临的困难确实不小:地形易守难攻、守军众多又有国军名将王耀武坐镇,而解放军缺少攻打大城市的经验。所以到底怎样打,解放军内部自然就有了不同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7日,许世友根据军委指示,确定攻城方针“先攻机场,再自东向西攻占济南城”,同时对阻援做了必要的安排,尤其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增援济南的国军精锐邱清泉、黄维两个兵团,许世友要求西兵团必须全力拖住。这是济南能否顺利攻克的保证。但是西兵团司令粟裕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我西兵团之七个纵队,除3、8纵队比较完整外,其余各纵既不充实,也不完整”无法担负阻援任务。

粟裕的意见令军委大吃一惊,原本6、7月间,华东野战军西线部队在豫东连战连捷,他们估计西兵团的战力经过短暂休整后应该会更加充实。但是粟裕本着实事求是,为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向军委报告了西兵团的真实状况,这使得军委不得不重新考虑之前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确保济南攻坚部队无后顾之忧,经过长时间磋商,在9月份举行的曲阜会议上,决定以“较为充实”的华东7纵(三个师的满员编制)与粟兵团所属“不充实”的3、10两纵(各只有两个师的不满员部队)调换,强化阻援兵团。最后确定,以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由许世友指挥担负“主要是攻克济南”任务。以18万人组成阻援兵团,由粟裕指挥,牵制国民党军,配合攻城作战。

兵力调配完成,指挥关系理顺,16日午夜,解放军发起全线猛攻。攻城部队按照许世友事先早已确定的“东西对进”原则,稳步前进。19日晚,国军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率整编第84师等部3个旅约2万人起义,撤离战场。解放军趁势前进,至20日拂晓,占领商埠以西阵地。眼看济南不保,王耀武突围的请求在遭到蒋介石的严厉驳斥之后,只好收缩兵力,将主力撤入城内,准备负隅顽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南攻城顺利进行致使国军增援兵团也不敢轻举妄动。阻援兵团铆足了劲想打个歼灭战,谁知敌军就是不来。粟裕见攻城大战正酣,于是提出派第1纵队参加攻城,谁知许世友牛脾气上来了,在发给军委、华东局和陈粟唐的电报中干脆利索地拒绝了这一建议:“四天战斗除九纵因攻击甚猛,将敌主力吸引向东,伤亡二千余人外,其他各部伤亡均不大(千人以内)。整个敌人被歼、俘逃散者万余人,加上吴化文起义约近两万人,共减少了三万人。因此,一纵不必北来为妥,有四个主力纵队攻城,兵力足够。”兵力足够!许世友就是这么霸气。

经过8昼夜激战。攻城兵团全歼守城国军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一个军2万余人), 俘虏了王耀武、庞镜塘等23名高级将领,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有个段子说在济南攻城的最艰苦阶段,许世友向粟裕叫苦,请求增兵,结果粟裕并未增兵,只是点拨了一下,许世友就攻下了济南城,显然这是无稽之谈。战前许世友就向军委立下军令状:“請军委令粟坚决阻住援敌,我们有最大的信心拿下济南”,打了攻城保票,不大可能打了几天就叫苦;另外,上文中提到的电报许世友霸气回复军委: “一纵不必北来为妥,有四个主力纵队攻城,兵力足够。”丝毫看不出兵力不足的样子,所以这个抹黑我军高级将领的段子早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