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山东10部门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通知,经省政府批准转制为企业后,省属事业单位要正式行文解除其与编制内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并在规定期限内核销相关人员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

舆论来势汹汹,很多人说这是打响了裁撤体制内的第一枪,但裁撤编制这件事其实这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2015年和2019年,山东政府就曾经两次发布份名字相同的意见,编号分别为鲁人社发[2015]56号和鲁政办字〔2019〕18号,只不过大家没有注意到这两个文件。并且改革也不是山东所独有的,今年4月份河南也曾经宣布2023年裁剪省直单位编制成绩单,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

回头再看山东第这一轮改革,这已经是第3次发布同名文件,宣布推进改革,已经并不新鲜了。之所以本次改革能引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波,原因也不难理解,东作为对体制内稳定性信仰最坚定的地区之一,互联网上人人都知道体制内山东女婿在相亲市场的地位。在这样的省份裁撤编制本身就具有话题度。传播逻辑类似于河南某地发生哄抢,上海土著歧视外地人,都是迎合了刻板印象从而引爆舆论场情绪的爆点事件。当然我不是说这种刻板印是对的,我只是陈述客观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分是这两年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考公考编,事业编一岗难求,这时候削减事业编制,哪怕年轻人不打算考事业编,或者不打算考山东的事业编也会广泛关注。

但舆论反应大并不代表改革力度真的大,只能代表舆论的希望高。我们可以打开山东官方公布的相关单位名单,绝大多数都是招待所、批发市场、设计院机械厂印刷部电影制片厂等相关部门。和大家想象当中的10万体制内一夜脱衣服下岗还是有区别的。改革的逻辑并不是21世纪20年代发生的一次翻天覆地的体制性变革,是1992年改革开放以后南巡讲话的回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部门本来就是过去政府办社会时代留下的产物,现在让他们回到市场上,实际上是倒逼干烧钱的财政包袱回到市场里找到自己的服务对象而已。以这份名单当中的驻京办举例,上个世纪各省份的行政人员经常进京办事,入住旅店存在财务和保密等方面的不便,不如由各省自己在北京创建一个招待所接待相关省份入京公干人员,这就是驻京办的由来。10多年前还存在一个名词叫“跑部钱进”利用地方驻京办的关系网,在各部委部门跑动“勾通”,达到要项目要资金的目的。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曾经公开发言表示:各地都在“跑部钱进”,财政部附近人满为患,给反腐败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什么时候各地驻北京办事处没有了,就政治清明了。十年之后,刀子终于砍到驻京办头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单位中有一部分设计院、饭店这种自收自支单位,还有一部分新闻研究所、职工之家,这一类下属机关是花财政支出的。

更何况,自收自支本身也并未必是刚性规则,前两年中央还在喊各地地方在自己的孩子自己抱走,这两年也已经在开始出面组织地方划债工作了。这些编制如果真的收不上钱来,体制多多少少还要用财政资金作托底

之前我表达过一个观点,要打碎体制内的铁饭碗,很多人表示不同意,认为章北海在公务员的事情上,屁股坐歪了,没坐在打工人那边。强调失业和被淘汰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之下才会发生的事情,体制内的终身雇佣制反而显示出了一定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我劝大家不要这样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业编和公务员有自己的特殊性,那就是基本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花的是财政拨款,消耗的是全社会的税金来提供公共服务。

用宣传口常说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任,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假定这两个命题为真。

现在的社会不是劳动者权益保护得过多,而是劳动者权益保护得过少,证明仆人要做好的工作没有做好。所以主人在市场逻辑之下,过着朝不保夕的劳碌日子,而仆人却要实现事实上的终身雇佣制。

在这种时候你不心疼自己反而心疼自己家的仆人,要保护仆人终身受自己雇佣的权益,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有趣的法律事实是,公务员和单位的法律关系由公务员法调解,事业编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一翻这两部法律条文,他们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要比劳动法弱得多。原因就是我刚才所提到的,至少在立法的层面上,国家还是做出了表示的,那就是:多保护国家的主人,少保护国家的仆人。

现在全社会经济紧张,蛋糕就这么大,现实情况就是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招待所驻京办批发市场和设计院这些能够进行社会化生产的部门继续享受事业编制。

虽然一部分年轻人希望体制内保持终身雇佣制,作为自己的退路,至少留个念想。但是从宏观上看,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不会成为体制内,都会走向社会,哪怕不直接交个人所得税,也要通过消费税和购房向国家缴一大笔税。

普通人不是财政收入的消费者,而是财政收入的贡献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希望这笔钱少养懒汉,多出效益。改革的力度越大,对普通人来说越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都说到这儿了,不找几个单位查查账就不合适了。山东广播电视台2023年收入预算14.6亿元,其中财政拨款1亿元、业务收入12亿元,财政拨款占总预算的比例只有7%左右。而在2016年改革之前,全台经营总收入仅有8000余万元。现在即便砍掉财政拨款,山东电视台也能自己运行下去。哪怕考虑到地方电视台是垄断行业有政策扶持,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媒体成就。

我们可以看一看其他的媒体同行是什么水平。

河北广播电视台2023年预算收入2.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亿元,基金预算收入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万元,财 政专户核拨收入0万元,单位资金收入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0万元,占比达到了100%。这份抽象的财务报告看得我一头雾水,证明河北电视台的实际经营已经被架空,业务都发到了下面的广电传媒集团,但传媒集团是不公开预算的,我们无从得知河北广电系统的财务运行情况。

但从平时的业务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近年来,河北卫视还因为违法广告小剧场,多次被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过。这种保健广告大家小的时候应该在电视上看见,其中的不少广告对象都成为了鬼畜区的常客,没想到2023年河北广电还在做这种违法广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电视台的财务经营状况似乎不容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大家多多少少还能听到山东电视台的节目,至于河北卫视到底干了什么,恐怕大家就不清楚了。这样的电视台,无论从财政上看还是从效益上看,这种都是彻头彻尾的黑洞。

根据社科院的数据,2012~2019年,政府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6.5%。雇员报酬占政府支出比重占34%,从这一数据上来看,我们似乎是一个多支出多投资的大政府,但同期福利支出占政府支出比重中国32%,又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排到倒数。

我国的花钱方法在体制内养人和投资上是多收多支的大政府,在给体制外的公民发福利上是少收少支的小政府。这种一边倒倾向于体制内的二元对立模式已经造成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

在财政支出日渐紧张的当下,收回十万事业编只是改革的起点,绝不可能,也绝不应该是改革的终点。

章北海的自然选择

Après moi, le dél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