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晚清历史,就不得不说曾经纵横全国十四省份,攻略500多座城市,差点就将咸丰皇帝赶回东北老家“看雪”的太平天国运动。其实,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发动金田起义时,太平军总兵力并不是很多,如果只算战斗力量的话,最多一万,远逊于清朝在广西所能投入的绿营兵。不过,太平军却经常以少胜多,经常能在绝地反击清军,突出重围,呈滚雪球式发展壮大。金田起义两年后,太平军杀进号称东南第一大都市的金陵,并定都于此。
太平天国之所以进展如此迅猛,与清朝八旗、绿营两支正规军的腐化,以及前线将帅之间相互倾轧之作风不无关系。正因为将帅不卖力,军队畏敌不战,太平天国才得以发展壮大,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清朝并非没有可用之战将,也并非没有机会将太平军全歼在广西,只是这些机会屡次被错过。
江忠源,湖南新宁(属邵阳)人,湘军最初创始人,比曾国藩提前几年编练湘勇,后世称他为“湘军鼻祖”。早年的江忠源才华横溢,重情重义,但也放荡不羁,不受世俗约束,个性十足。在北京会试失败后,江忠源去拜访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并探讨天下大事。江忠源认为,天下不久必定大乱,英雄豪杰应当提早做准备以保卫社稷安定,建功立业。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洪秀全利用团营力量发动起义,纵横广西,横扫清军。1851年夏,江忠源携带500楚勇追随钦差大臣赛尚阿南下镇压太平天国,在象州中平击败石达开,令众将领刮目相看。江忠源是打仗的一把好手,被称为晚清“救火队长”,哪里有危险就跑去哪里,而且还能够取得胜利,这令咸丰大为满意。在他的征战生涯中,有三次机会全歼太平军,可惜上司不得力,终酿成大祸。
第一次、永安围城要“堵死”,不留缺口,困死太平军,上司不采纳。1851年9月,罗大纲率直属2000精锐攻克永安,拿下金田起义以来第一座城市。同年12月,太平天国在此进行分封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太平军进入永安后,赛尚阿、向荣、乌兰泰、秦定三、和春等率4万大军也抵达城下,并扎下大营,准备围堵城内太平军。1852年3月,进城半年后,太平天国粮草弹药告罄,屡次突围均被江忠源等击败,形势万分不利。此时,江忠源向赛尚阿献计:永围城要“堵死”,搞全面合围,断绝城内外联系,困死城内太平军。可惜,清军前线将帅内斗太过严重,向荣对此建议压根不理会,坚持搞“围城必缺”,即是放开一条路,在太平军突围而出时,将其歼灭于野外。这一招本没错,也是孙子兵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是当时清军太腐败,太平军突围时,谁敢去追击呢?所以,向荣的这一招压根行不通。1852年4月,猛将罗大纲趁着雨夜率大军从古苏冲缺口突围而出,大部队随即跟上,清军到第二天拂晓才发现太平军已经撤离永安,实在是搞笑得很。
第二次、湘江东岸派重兵,全歼太平军于江中,上司不理会。1852年5月,太平军攻击桂林,江忠源认为这是进兵湖南的前奏,为保卫桑梓,江忠源再次率楚勇南下。不过,当时他还不能确定太平军将从何处进入湖南,直到太平军攻击全州,他才确定走湘江水路顺江而下直捣长沙是太平军下一个战略目标。为此,江忠源再次向上司提意见,说自己有把握全歼太平军,但需要配合。江忠源的作战方针是,在太平军必经之地蓑衣渡重兵设伏,利用地形优势将其全歼于湘江。很遗憾,向荣、和春等压根不理会,直接拒绝他建议。为此,江忠源决定甩开向荣、和春等绿营军将帅搞单干,直接率800楚勇去蓑衣渡西岸埋伏。临走前,他再次请求向荣往东岸派兵设伏,防止太平军从此处突围而出,可惜还是被拒绝。1852年6月,蓑衣渡大战爆发,太平军精锐几乎被全歼,南王冯云山阵亡,太平天国濒临绝境。在关键时刻,萧朝贵、罗大纲等率残兵攀上悬崖,从东岸带着大伙突出重围,逃过一劫。
第三次、重兵渡江而西,死守龙回谭,不让太平军突围,上司拒绝。1852年8月,萧朝贵率2000西殿将士抄袭小路直奔长沙而去,可惜兵力不足,萧朝贵亲自上前线指挥战斗,不幸被炮弹击中而阵亡。1852年10月,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统帅全部人马从郴州大本营出发,准备一举拿下长沙。不过,战斗并不顺利,不但长沙无法拿下,自己粮草物资又即将告罄,杨秀清焦急万分。此外,清军各路援兵相继抵达长沙外围,将太平军团团围住,不出意外,太平天国的历史就定格在长沙了。此时,江忠源料定太平军即将进行突围,而突围方向一定西岸龙回潭,于是建议上司提前派兵抢占此处。很遗憾,当时长沙城内高级官员太多,总督、巡抚、钦差一大堆,且矛盾重重,指挥系统十分混乱,江忠源建议不被采纳。果不其然,杨秀清派石达开渡江而西,抢占龙回潭,后来太平军便从此处突围而出,江忠源全歼太平军于长沙城下之计划宣告失败。
综上可知,江忠源确实堪称晚清超级名将,若是提早被授予大权,让他来统帅军队作战,估计太平天国连广西都出不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也因没有战功而无缘“中兴名臣”。可惜,江忠源只是被当作“救火队长”使用,来回奔波于各个战场,最后还被队友胡元炜“坑死”于庐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