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0年2月24日,华北军区司令员办公室鸦雀无声,静得只能听见屋内人粗重的呼吸声。

只见司令员聂荣臻端坐在桌前,盯着一份死刑执行命令,缓缓抬手拧开钢笔笔帽,作势就要签下自己的名字。

可是在落笔的一瞬间,他却顿住了,握笔的手也止不住地颤抖。

曾在战场上挥斥方遒,奋勇杀敌的聂将军此时不禁红了眼眶,歪歪斜斜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便扭头不忍再看一眼,有些哽咽的交代道:

“厚葬沙飞,他的家人也要妥善安置。”

沙飞是聂荣臻的爱将,也是我国第一位战地新闻记者。

他为我党抗日救亡工作留下的两万多张照片,如今成为击碎污名我党抗日功绩谣言的有力证据。

然而,他却在37岁这年因为击杀了一名日本医生,被开除党籍,判处死刑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桩血案在三十六年后竟被平反昭雪,列为错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从案发当天说起......

枪杀津泽,杀人偿命

1949年12月15日中午,石家庄狂风骤起,阴霾漫天。

阴冷的冬风穿过白求恩国际医院的窗户,掀开白色的窗帘,直直灌入屋内,发出鬼魅的声响,吵得午睡中的人们不得安宁。

“砰砰——”

连着两声巨大的枪响彻底赶走了睡意,医院走廊被病人医生围得水泄不通。

医生助理张富云循着枪声找去,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出愤怒的斥责声。

“你们日本医生杀了鲁迅先生,现在又要来杀我!想都不要想!”

话音刚落,又是“砰”的一声。

张富云没再犹豫,推开门就冲了进去,看清屋内的情形,她吓到失语,双手死死捂住嘴。

地面上,倒在血泊里的人腿部、腰部和额头被开了三个血洞,双眼惊恐地睁着,只有胸口微弱地起伏,说明他还活着。

反观一旁被两个警卫死死钳住的凶手,仍在奋力挣扎,试图向伤者扑去,似乎非要取了他的性命不可。

他睁着猩红的双眼,嘴里不停念叨着:

“他要暗杀我,我就要打死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飞

这行凶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军第一位专职战地新闻记者,也是我党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科长——沙飞。

而倒在他枪下的是一名叫津泽胜的日籍医生。

津泽胜是最早参加日本反战同盟的成员之一,并于1945年以医生的身份加入我军,支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治愈了很多中国人,为解放军的卫生事业做出过许多贡献。

这样一位善良的医生倒在了一位革命战士的枪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院领导迅速抽调人员组成最精干的救护团队,军区方面也派专机从北京送来了最优秀的外科专家,可是额头那一枪直中要害,就算是华佗转世,也无回天之力。

津泽胜最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了手术台上。

而与此同时,行凶之人也已经被带往华北区军区政治部。

审讯室内,白炽灯照得沙飞的面容更加苍白,他看着前方的地面,眼神有些空洞,时而左右转着眼珠,像是很难集中注意力。

军委负责人推门而入,门因惯性砸了回去,发出炮火一样的声响,沙飞被吓得一个激灵。

被问起枪杀津泽胜的原因,他情绪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双手握拳重重砸向桌面,将这个日本医生图谋不轨的行径条条列出。

首先他怀疑津泽胜在治疗过程中滥用药物,不仅给他打针使他发烧,还让其内服樟脑丸, 危害他的生命 。

此外,沙飞认为津泽胜经常给他做X光透视, 会损害他的生理机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伤在医院的沙飞

调查组立即针对这几点进行了实地调查。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津泽胜的合理治疗,沙飞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他所控诉的暗杀行为纯属子虚乌有。

证据确凿,沙飞杀害津泽胜的事实成立。

随后,这份调查报告被放在了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案头。

一身戎装的聂司令越看眉头越皱得越紧,唇抿成一线,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他怎么也不想相信当年那个趴在炮火桶下举相机的有志青年会干出这样的事。

聂荣臻深深吸了口气,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沉声问调查组的负责人:

“沙飞的精神是否正常?”

说完,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可惜没能等来自己想要的答案。

“正常,写字说话都没问题,也没有异常举动,就是脾气变得有些暴躁。”

听着这话,聂荣臻又陷入了沉默。

此事关系太大,受害人是外籍医生,若处理不当,又会成为国际上污名新中国的一大罪证。

经过两个月的调查,结合军委的指示,华北军区出具了判决书。

沙飞因狭隘的民族主义,杀害津泽胜医生违反了国家法律,决定开除其党籍,并处以极刑,以正军规。

签署判决书时,聂荣臻拿笔的手止不住地颤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

1950年3月4日清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斜对面的荒郊野地里熙熙攘攘地站着几个群众,一辆军用吉普车稳稳地停下。

两个肩挎步枪的解放军战士率先跳下车,笔直地立在车门两旁。

紧接着,面色蜡黄的沙飞扶着车门,跟了下来。

他低着头,背着手,稳步跟在解放军后面,面颊上无惧也无悔,眼神无光地看着前方,仿佛已经失去了所有情绪。

军帽上和胸前空空如也,连个徽章都没有。

三人走了两百米左右,沙飞便停了下来。

两个解放军战士各自向斜前方迈了两个正步,再整齐地向后转,对着沙飞敬了一个军礼。

然后,其中一人缓缓抬起了手中的步枪,扣动了扳机。

枪响的一瞬间,沙飞笔直地倒在草地里。

随着枪声而来的是,现场围观群众压抑的哭声。

很快死讯便传到聂司令耳朵里。

那一刻,他站在窗边,背对着来报的人员,微微颤抖的双肩泄露了其情绪,一声哀叹之后,交代道:

“挥泪斩马谡,厚葬沙飞,他贡献大。”

待来人退出去,一滴清泪从聂荣臻脸颊划过,当年的烽火岁月慢慢涌入脑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飞

枪林弹雨之中,别人扛着枪,只有沙飞一个人扛着照相机,冒死记录下民族生死危亡的时刻。

聂荣臻怎么都想不明白,那个喊着“以照相机为武器”的少年在战场上都不曾开过几枪,到底为什么会杀害救他性命的医生?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这场悲剧的源头正是来自于那场残酷的战争。

战地记者,以镜为枪

沙飞原名司徒传,于1912年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药商家中。

富裕的家庭使他不仅无需为生计发愁,还可以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

而在所有艺术门类中,他尤爱文学,鲁迅先生的作品更是他心中的挚爱,几乎每一篇作品他都会细细研读。

也正是鲁迅的小说让他的目光聚焦到穷人身上,注意到自己安稳生活以外的世界。

因此,爱上摄影之后,社会下层人民成了他镜头中的主角。

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沙飞背上相机赶往上海大陆新村鲁迅家中,用自己最擅长的摄影留下了一代文豪最后的影像。

他一边流泪,一边跟着丧葬队伍记录鲁迅先生人生戏场的最后一幕。

“你听说了吗?有传言说先生是被黑心的日本医生害死的。”

走在旁边的一个青年在沙飞耳边悄声说。

沙飞惊得眼睛都瞪圆了,但转念一想,传言无凭无据,不可轻信,再说鲁迅早已患上了肺结核,究竟因何而死,谁又说得清呢?

在这之后,他将葬礼的照片做成影集,想要将其分享给更多热爱鲁迅的同道中人。

可是既然要发表影集,就需要一个笔名,热爱自由的他便为自己取名沙飞,意在“做一粒小小的沙,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可是战乱纷纷,整个国家都是侵略者案板上的鱼肉,哪有什么自由可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飞镜头下的鲁迅葬礼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声震动了这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沙飞。

他深知,在民族危亡的时刻,需要有人冲锋陷阵,也要有人记录历史。

作为一个摄影师,沙飞义不容辞。

同年八月底,他带着朋友们捐献的照相器材和偶像鲁迅先生送的底片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拉开了战地记者生涯的帷幕。

这时的沙飞,也不过才二十五岁。

从此之后,他在战场上以“照相机为枪”待了整整八年。

9月平型关大捷之后,沙飞在八路军太原办事处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师政委的聂荣臻。

此后,他跟着五师拍摄了一系列抗日前线的作品。

沙飞用相机记录了平型关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以及无数场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斗。

影像能带给人别的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冲击力和直观感受。

沙飞的作品直观地向军民展示了八路军保家卫国的英勇气概,为宣传抗日做了很大的贡献。

聂荣臻也感觉如获至宝,常笑着对他说:

“照片的确更形象,老乡一看就懂。”

不仅如此,在他的支持下,沙飞办起了战地影展,拍摄的照片还被寄往延安、重庆、苏联等地,为鼓励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中最为出彩的一部作品是他的《将军与孤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飞拍摄的聂荣臻与日本孤女

1940年8月,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扫荡,还试图以囚笼政策,封锁补给来源,想要将革命战士困死在根据地。

为了稳定全国军民抗战决心和信心,八路军总部发动了以破坏日军交通线为中心任务的“百团大战”。

聂荣臻亲自坐镇河北省井陉县洪河漕村,指挥晋察冀军区作战。

同年8月21日清晨,三团一营四连在河北井陉煤矿日军据点与敌人激战。

好不容易击退了敌人,战士们正准备打扫战场,收兵回营。

突然,浓烟滚滚中传出孩子的啼哭,两名机枪手毫不犹豫地冲进烈焰之中,救出了两名日本小女孩,其中一个还在襁褓之中。

当时孩子们身边空无一人,战士们只好把他们送到军区司令部前线指挥所。

得知此事后,聂荣臻安排了一名战士照顾孩子,还给婴儿找了一名中国乳娘,悉心照料。

稚子无辜,大人之间的战争不应当牵扯到孩子身上。

无论日军如何丧心病狂,我军战士始终保有着一份怜悯之心。

最后聂荣臻亲自修书给驻守在周围的日军,请他们将小姑娘转交给她们的日本亲人。

他特地不给信封口,为的是就算上层军官不理会,下面的人也有可能看到,八路军的”善心说“不定能起到一些感化作用。

而这一切都被沙飞用照相机记录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飞拍摄的聂荣臻与日本孤女

有的村民不解,为何要将昂贵的胶卷浪费在日本人身上,沙飞笑笑说:

“这些照片现在可能没什么用,但几十年之后,就可能会起大作用了。”

如他所料,四十年后,这组照片被《解放军日报》《人民日报》公之于世,成为了中日友好的佳话,为拉近两国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可是这样和谐的画面,在战争中是极少的,日本侵略者也没那么容易被感化。

作为战地记者,沙飞见到最多的,还是惨死在刺刀下的中国百姓。

大扫荡之下,日军采取“烧光、抢光、杀光”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死伤无数。

看到被活活剖腹的孕妇,横死路边的孩子,堆积成山的同胞尸骸,沙飞几乎拿不稳手里的相机。

在战场上,他无数次趴在炮筒之下,看着冰冷的子弹射穿战友的身体,一个个活生生的青年在他眼前倒下,许多人连名字都来不及知道。

八年中,沙飞脑中的那根弦从来不敢松懈一刻,他不停按动快门,想要记录每一个卫国战士的面容。

那一时期,死亡成了他生活的底色,空气中消散不去的血腥味永远留在他的鼻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中遇难的同胞

这一场侵略战争要了数千万中国人的命,也逼疯了沙飞。

日本1945年签署的那份受降书永远也结束不了他心里的那场战争。

战后患病,平冤昭雪

1949年,沙飞因为患上了肺结核住进了白求恩国际医院。

战后变得沉默寡言的他在看到日本医生津泽胜的第一眼,就跟被点燃了的炮火一样,情绪异常激动。

当时,津泽胜正在给病人把脉,两个手指按在对方的手腕上,一搭一搭地用力。

一旁的沙飞看了一会儿,眼睛眯了起来,抄起身边的枕头就砸了过去,大声质问道:

“你是不是在打暗语,你是不是日本特务!”

一屋子的人全被他的怒吼吓得愣在原地。

警卫员劝了好半天,他才平复情绪。

入夜时,沙飞又梦到了当年战场上的情景。

轰鸣的炮火声,日本人拿着刺刀,笑得面目狰狞,在他旁边是一个中国孩子血肉模糊的尸体。

母亲跪在一旁,想要去抱自己的孩子,那滴血的刺刀却再度来到了她的头顶。

就在手起刀落的一瞬间,沙飞猛然惊醒,一身的冷汗几乎浸湿了床单。

抗战后的四年里,他无数次陷入类似的梦境,无数次在同胞的惨叫声中惊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津泽胜

显而易见,沙飞从来没有从战争中走出来过,也就更加无法信任日本医生。

津泽胜的一切举动在他眼里,都是图谋不轨,因此沙飞时常恶言相向。

警卫们为了缓解他的焦躁,特意拿来了鲁迅全集,希望能让他分散一些注意力。

可这一举动让沙飞更加确定了日本医生的嫌疑。

当年的无稽之谈,在敏感的沙飞眼里变成了事实。

他坚信同样得了肺结核的鲁迅先生就是被日本医生害死的。

为了解决掉这一危机,沙飞动了杀机。

1949年12月15日,津泽胜像往常一样过来查房。

例行检查之后,他微笑着说道:

“沙先生,恭喜你,肺部状况良好,相信你很快就能出院了。”

沙飞抬眼看着他,露出凶狠的目光,不停重复说道:

“你这个没安好心的日本特务。”

因为这些天,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在场的人也都见怪不怪了。

警卫在一旁只能递给津泽胜一个歉疚的苦笑。

好在津泽胜没有介怀,做完分内的事就准备转身离开。

谁知,沙飞竟然趁警卫不备,夺过他们腰间的配枪射杀了津泽胜。

之后便发生了前面所述的种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飞

此后三十六年,众人都只当这是沙飞一时糊涂惹下的祸端。

但实际上,他抗战结束之后就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只是当时,我国关于精神病的研究还发展得很不全面,判断精神疾病的标准也很表面。

医生看到沙飞的书信文笔流畅、字迹清楚,大多时候讲话也是正常的就认为他没有精神疾病。

直到1986年,经过沙飞家属坚持不懈地上诉,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邀请了多个专家对卷宗中对沙飞行为记录进行判断,再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病例,沙飞患病的事实才得以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飞

同年5月19日,北京军事法院为沙飞错案平反,认定沙飞系患有精神疾病,在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才实施犯罪。

最终,沙飞得以恢复党籍

后记

大多数亲历了战争的士兵都会患上战后心理综合症。

不少幸存的士兵没有死在敌人的枪下,而是死于无法承受的心理疾病。

战争从来都不会因为一封投降书就完全结束,其带给人类的创痛是不可磨灭的。

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党史纵览:《聂荣臻与沙飞战争年代的摄影往事》

精神医学杂志:《沙飞血案的启示》

党史博览:《探寻著名摄影家沙飞传奇、悲剧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