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率部连过三关,为红二军团长征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1936年4月,红二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在六甲击退滇军第七旅后,又奉命担任红二、六军团的前卫,直捣云南省城昆明。

第十八团团长成钧(1955年成为新中国开国中将)率领全团,如同一把带风的快刀,以神兵天降之势,干净利索地一举拿下距昆明五十里的富民县城。

富民失陷使坐镇昆明的“云南王”龙云大惊。此时,他的主力尽数在普渡河嵩明、寻甸一线围堵红军,省城只剩下保安团和民团这样一些乌合之众,万万没想到红军竟然敢直捣他的巢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云紧闭城门,赶紧调派军官学校的学兵加强城防。同时,十万火急电令在普渡河一线围堵红军的全部主力“飞救昆明”。

这正中贺(龙)军团长下怀——打昆明是虚晃一枪,滇军主力“飞救昆明”,正好使红二、六军团得以从容长驱二百里向金沙江推进。

滇西重镇祥云又成了十八团的目标。祥云处于滇西大道的一片平坝子里,屏蔽着宾川、鹤庆、丽江三要地,乃金沙江东边的门户。

此时成钧得到的命令是4月19日拂晓必须拿下祥云县城。

他从侦察情报中得知,滇军主力东撤后,祥云城内没有敌人的正规军,纠集起来的几个民团基本上没有战斗力。于是他与杨秀山决定夜袭夺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黎明前的夜暗中,一团人摸到城墙根前,成钧一声令下,轻装简行的红军战士分头杀入东南北三个城门,没打几枪就占领了县城。还抓了1300多名俘虏,其中1000余名经审查教育后补入部队。

红二、六军团的尖刀第十八团连下两城,为军团顺利渡过金沙江提供了保障。这时候,十八团又成为全军团的后卫。

4月底的一天,十八团在夜幕降临前来到了金沙江畔的石鼓镇。

石鼓渡历来是军事上有名的渡口。相传三国时候,诸葛亮在这里“五月渡泸,七擒孟获”;1256年,忽必烈在这里“革囊渡江”,南征大理。红军将士们感受到了大军征战的萧萧古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钧与政委杨秀山策马来到渡口。江面宽阔、征流湍急的渡口,只有一条渡船,每趟只能乘坐三四十人。照此推算,全团难以在既定时间完成渡江任务。

成钧与杨秀山商量后,决定分兵渡江。他亲自带着一营往石鼓渡下游,选了一处江流稍显平缓的地方作为强渡点。

随后,成钧指挥部队用楠竹扎了一只巨大的竹筏,在竹筏两头系上酒杯粗的棕绳。自己领着一位洪湖出身的排长和几位水性好的战士先试探着渡江。江水把竹筏漂流到对岸后,把棕绳的另一端拴牢在岸上,再让这边的人把竹筏拽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渡江既快又稳。成钧同那位排长一直在竹筏上,把战士们一拨拨送到江的彼岸。

暗淡的星光下,在浪涛上颠荡的竹筏不住地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大浪打来,竹筏像落入漩涡一样会突然打一个转,有时头尾倾斜以至陡立起来。当撞上了礁石,整只竹筏便凌空跳起,把竹筏上的人颠得东倒西歪哇哇直叫。

成钧和那位排长凭着在大风大浪中操舟的经验,挥动手中长长的楠竹竿,顺着水势时划、时掸、时压,尽可能地稳住竹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钧以处变不惊的胆魄、沉稳镇定的气度深深地感染了众人。被浇成落汤鸡的战士们不再一惊一乍地喊叫,他们相互抱成团,生死相依地紧靠在一起,用信赖的眼光注视着自己的领头人。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这位年轻的团长更紧地连在了一起。

天色渐亮以至大明,玉龙雪山峰顶阳光灿烂。成钧同战士们驾驭着最后一趟竹筏,穿过袅袅雾气,靠稳在洒满阳光的江岸上。

成钧纵身跳下竹筏,望着波涛滚滚的江面长舒了一口气。此时他浑身的衣服精湿,手脚被夜间的寒水激得发乌发抖,撑竹竿的手被磨出串串血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八团渡过金沙江,随大部队且战且走一路向北。红二、六军团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于1936年10月22日抵达宁夏隆德西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转战湘、黔、滇、康、川、青、甘、陕等省历时近一年的万里长征

十八团在成钧的率领下连过三关——先克富民,再取祥云,最后在激流险滩中成功渡过金沙江,为红二军团的万里长征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对此,贺军团长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十八团是一个“经得起风浪、顶得住压力”的“快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