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性质,大部分医疗工作者都需要倒班,因为倒班而导致的失眠大多数属于倒班工作睡眠障碍(shift work sleep disorder,SWSD),是指由于工作时间表与社会常规的作息时间表不一致而产生的失眠或思睡。罹患倒班工作睡眠障碍的患者工作时间被安排在通常是睡觉的时间(如轮班或常倒班)、或存在工作时间不规则。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倒班工作睡眠障碍问题是由生物节律变化、睡眠障碍及社会和家庭问题3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一因素对其他两个因素以及倒班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可能引起倒班不适应的个体因素有:年龄大于50岁、兼职、家务负担过重、早起者、精神疾病、胃肠道疾病、癫痫、糖尿病、心脏病、睡眠障碍、乙醇或药物依赖史。可能引起倒班不适应的工作和工作环境因素有:连续4次以上12小时夜班、首次倒班工作开始时间早于上午7点、倒班时间不规则、频繁加班、倒班时间倒转、周末过度工作等。
(一)生物节律因素
生物节律因素是倒班应对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生物节律系统并不能自动适应倒班日程,其再排列的过程比较缓慢,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生物节律的完全再排列。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讲,频繁的夜班,让机体的生物节律系统无法调节到平衡状态。
在生物节律再排列过程中,有三种机制对情感、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睡眠中断使个体处于睡眠剥夺状态;
第二,新的醒来时间可能正好落入人的各种心理功能的“下降阶段”,而此阶段本来应该与白天为导向的人的睡眠同时出现;
第三,生物节律系统处于无序状态,正常的和谐被破坏,此时的生物节律不同步。其症状除了睡眠障碍,还包括疲乏无力、胃肠道功能障碍和工作表现不佳等。
(二)睡眠因素
睡眠问题是绝大多数倒班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欧美一项研究表明,夜班工作者比白班工作者每周少睡5-7小时。
(三)家庭因素
人是社会的产物,在倒班工作中家庭和社会因素与生物学因素一样重要。家庭调节不良对另外两个因素有不利影响。
二、病理生理
倒班研究尚无解剖或生化病理方面的报道。夜班工作时的思睡现象与缺觉有关,部分与夜间工作需要和晚上节律性思睡倾向的冲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白天获得充分的睡眠越来越困难。早期型的人夜班后白天睡眠更短,对稳定睡眠时间要求高的人特别容易出现症状。
三、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人夜班工作后都会有睡眠困难,人群中有5%-8%的人要定期或不定期上夜班,因此,估计倒班工作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在2%-5%。
倒班工作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或思睡。倒班工作者不能保持正常的睡眠长度,主观上感到睡眠不满意,尽管力图使自己适应目前的条件和睡眠环境,但还是出现失眠。思睡通常出现在倒班时(主要是夜里),会出现打瞌睡,警觉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有些患者将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来恢复睡眠,从而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如婚姻不和谐、社会关系受损等。
倒班相关睡眠障碍可能会导致慢性睡眠障碍,可产生或加重胃肠道疾病,也可能出现心血管疾病。
四、诊断
(一)诊断标准
诊断至少应包括以下1.2项:
(1)患者主诉失眠或思睡
(2)这些症状与倒班工作有关,且症状多呈暂时性。
(3)多导睡眠图检查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证实正常睡眠觉醒模式丧失(如时间生物学节律的紊乱)
(4)不能用其他的躯体或精神疾病解释症状。
(5)排除任何其他引起失眠或思睡的睡眠障碍(如时差变化综合征)
(二)严重程度标准
1.轻度 轻度失眠或轻度思睡,睡眠时间缺少1-2h。
2.中度 中度失眠或中度思睡,睡眠时间缺少2-3h。
3.重度 重度失眠或重度思睡,睡眠时间缺少3h以上。
(三)病程标准
1.急性 病程≤7天。
2.亚急性 病程>7天,但<3个月。
3.慢性 病程≥3个月。
五、治疗
许多因素影响倒班工作者的睡眠觉醒周期和工作表现,包括生物节律因素、倒班的种类、个人适应生物节律变化的能力、衰老、睡眠因素、社会和家庭因素等。
(一)一般治疗
对于劳动者应加强教育工作,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学会调控授时因子以利于自身健康。有些患者需要进行家庭咨询,以共同讨论解决某些社会和家庭问题。
(二)褪黑素治疗
褪黑素对于倒班工作导致的睡眠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于睡眠前0.5-1h口服褪黑素0.5-5mg,可以显著加强其内源性节律与环境周期的同步效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光照扰乱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显著提高倒班工作者在夜班时的清醒度,并能够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
(三)行为认知治疗(CBT-I)
如果是严重的慢性睡眠障碍,建议进行规范的失眠的行为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目前已经有很多医院的麻醉科治疗门诊开展顽固性失眠的特色诊疗业务。
淄博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吴雪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