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苏德战争,表面上看是一场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作战,实际上却包涵着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方方面面的实力较量。而从巴巴罗萨行动展开情况看,有一个规律性的打法直接影响着德军闪击战的效果,那就是打防御战比打进攻作战输得更快,换句话说,停止进攻就是失败的开始,这是为什么呢?

01靠什么支撑闪击战德军进攻苏联的底气在哪里?

提到德军在东线作战的失败,有些人似乎有些不甘心,认为凭当时德军独一无二的闪击战理论,如果不是阿道夫瞎指挥,苏军肯定不是对手。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下当时战场环境和德军靠什么来支撑闪击战的问题后,就会发现这个想法是站不住脚的。

阿道夫上台以后从创建第三帝国到发动二战,仅仅只有不到6年的时间,他能够用于支撑闪击战的理由大体分为三个方面,即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占领国的资源利用和对德军迅速崛起的作战能力盲目自信。那么,这三点能否支撑得住德军打赢闪击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闪击战理论是有条件限制的。从理论上讲,古德里安把一战时装甲坦克作为支援力量提升到二战时作为主战力量,这是对快速机动理论的升华,对二战乃至以后的武器装备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就当时德国的基础条件来说,却又是个外强中干的东西,毕竟第三帝国的崛起时间有限,工业基础支撑闪击战的条件并不雄厚,所以才导致后续坦克供应不上,和后勤保障不能及时到位。

另一方面,利用占领国资源问题。在1940年12月18日德军统帅部下达第21号作战指令,要求迅速组建3个集团军群作好进攻苏联准备时,古德里安就担心德军的装甲坦克不够4个装甲集团军所需,还是从法国那里拼凑了300多辆装甲坦克补充到德军,而在战争打响以后,德国本身既未执行战争动员体制,也未作任何预警措施,完全依靠被占领国的资源和兵力补充,这是一种冒险举措也是自断双臂的做法,到1944年苏军大反攻时,德军既得不到仆从国的支援,本土的资源也被盟军空袭损毁殆尽。

第三就是盲目自信问题。这里面包括对闪击战理论的速胜自信、以及对苏联和英美同盟国的作战实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应该说,在占领波兰和西欧以及法国以后,德军将目光锁定在先进攻英伦三岛,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在没有解决这个矛盾之前,就出兵北非紧接着进攻苏联,等于将兵力一分为三,客观上讲,在资源和武器装备使用上也是达不到发挥集中力量打大仗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层面讲,由于德军感到有先进的作战理论指导,又有那么多占领国的资源和兵力配合,以及闪击波兰和迅速占领法国的成功经验借鉴,在3到5个月结束苏德战争没有什么大问题。实际上,恰恰是这个盲目的速胜论把德军拖进了4年东线作战的泥潭,这才是德军输掉战争的重要原因。

02靠什么打赢闪击战?德军与苏军的作战实力谁更技高一筹?

既然德军把闪击战和以装甲坦克为主导的快速进攻,当成了打赢苏德战争的重要砝码,那么,在战场上两军对垒时,德军的作战优势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有人总结出德军具备三个方面的优势,即突然袭击、快速机动和单兵素质。同样道理,这三个优势是否能一劳永逸,或者说逢战必赢呢?

首先来看突然袭击的优势问题。从战争模式来看,从古到今,不管什么样的军队都会把突然打击作为优先选项,但德军在进攻苏联时,甚至连斯大林也没想到,是用3个集团军群153个师320万人同时发动进攻。应该说,德军在进攻前确实起到了突然打击的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苏军的66个机场和1200架飞机首先遭殃,但要说这么大的作战部署苏军一点都没掌握是不可能的,苏军在1940年就以德军为假想敌展开了演习,还在1941年4月份紧急征召了80万新兵补充到西线。苏军在战争初期出现重大伤亡,主要原因是斯大林错判战场形势,把防御作战打成了进攻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以装甲坦克为主的快速机动优势。实际上,这个优势也是要建立在苏军没有抵抗德军装甲进攻的力量,以及德军装甲进攻作战半径所能达到的极限为基础。换句话说,如果苏军有强于德军的快速机动力量,以及德军的后勤补给能够跟上进攻节奏,德军的快速机动优势才能完美体现。可惜的是,德军在1941年11月份就把这个优势丢掉了,面对朱可夫的顽强防御,德军的快速机动打不了攻城战,而德军糟糕的后勤补给又给前线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快速机动的优势反而成为战场的累赘,起了反作用。而1942年苏军大量组建的坦克集团军投入作战,也让德军的快速机动失去了优势。

再就是单兵素质问题。这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有些人一直认为单个较量,苏军不是德军的对手。可问题是在苏德战场上,又会给德军几个单独较量的机会呢?多数情况下,德军都是集团作战,而苏军却可化整为零,通过各种灵活机动的游击作战打出了风采。何况这个问题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德军基本上把老兵都拼光了,再跟苏军作战时,双方的兵员素质基本差不了多少。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想打赢闪击战,在这三个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与之相适应的也是德军有突然袭击的想法却把战线拖得太长,有装甲坦克快速机动的经验,却缺乏足够多的坦克投入战场,而在补充兵员方面,德军仍然落后于苏军,战场青黄不接的现象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靠什么保住战争成果?德军打防御战为什么输得更快?

如果仔细把苏德战场认真的梳理一遍,就会发现莫斯科战役使德军的闪击战神话破灭,斯大林格勒战役让德军在东线的作战兵力越打越少,而库尔斯克战役更是让德军的装甲坦克优势丧失殆尽。为什么这三场战役对整个东线作战那么重要呢?关键的还是德军缺乏保住胜利果实的基础,或者说德军缺乏防御作战的准备、缺乏打持久战的准备,以及缺乏打消耗战的国力。

之所以说德军不进攻就是失败的开始,这一点从莫斯科战役就已经体现。本来1941年10月的时候,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有180万大军进攻莫斯科,而且还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战中围歼了57万苏军,朱可夫防守莫斯科的兵力还不到10万人,但德军仅仅在一个月后就输掉了这场战役,原因令人深思。

有人说,德军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要怪古德里安不该提前撤出第2装甲集团军,使南线进攻图拉的企图落空。可是,古德里安为什么要违抗命令撤出战场呢?他在视察完前线以后,就发现再打下去,不仅德军剩下的那点坦克都会拼光,甚至整个集团军群都会有去无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第2装甲集团军的撤出,客观上也确实给德军出了个大难题,因为巴巴罗萨计划根本就没有考虑防御的问题,或者说在如何保住胜利果实的问题上没有任何计划。所以,人们会发现,德军在攻城作战中,除了哈尔科夫以外,其它城市的作战都是失败的。

那么,苏军又是如何打赢城市防御作战的呢?与德军相反,苏军在战争初期确实是打错了方向,将防御打成了反攻,但从莫斯科战役开始,朱可夫就在不断地挖坑,让德军先尝甜头,然后再展开大反攻,这是有计划的防御作战。

更重要的,苏军从战争开始就展开了全国总动员,斯大林通过广播号召全体军民打一场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卫国战争,而德军对如何打持久战和打消耗战完全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才会出现装甲坦克东挪西借的问题,有的坦克师一会在东线作战,一会就派到了西线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说德军停止进攻就是失败的开始,是与德军的综合国力以及作战思想相关联的,之所以阿道夫不准古德里安撤出莫斯科,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又严令保卢斯不能撤出第6集团军,就是因为事先没有作好保住胜利果实的计划,或者说德军在打防御战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可用,闪击苏联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冒险和赌博之战。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国防军第20山地集团军损失较小?处境尴尬

二战爆发,为何是新军事革命发展产物?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实验场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资源是战场结局一边倒的重要因素?打赢的前提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苏军赢在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从陆路打进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