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世界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1946年,当粟裕将军在苏中七战七捷之时,远在东北、向来惜字如金的林彪说了这样一句话:

“粟裕净打神仙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衔笔不敢下定论。但是,从这个段子的流行程度可以看出,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之强,的确是深入人心。

然而,当粟裕在苏中横扫千军时,在千里之外的山西南部,也有一名大将,打出了另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战役。

这场战役,就是陈赓大将指挥的“晋南三战”。

今天,衔笔就来详细复盘一下,陈赓大将的这场经典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1945年下半年,蒋介石的心情仿佛坐上了过山车,那是相当的“此起彼伏”。

这一年8月中旬,阎锡山“不讲武德”,趁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与日伪军展开最后决战,根据地内部空虚的当口,派心腹悍将史泽波率领3个师的兵力,突袭了长治县城(古上党郡),并占据了周边的潞城、屯留、壶关等5处军事要地。

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大喜过望:这个月月底,他就将与毛泽东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阎锡山的这一手,无疑是为他在谈判桌上提供了一份丰厚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谈判

但是,蒋介石的好心情很快就消失了——从9月初开始,晋冀鲁豫军区主力挥师南下,仅仅用了40多天的时间,不仅全歼了长治一带的1.7万守军,顺便还将前来增援的晋绥军23军、83军一起吞了下去。

八路军在上党战役中展现出的战斗力,让蒋介石多少有些意外——在他固有的印象中,八路军也就只能埋埋地雷、拆拆铁路、打打游击,如今居然能够攻下城高濠深的长治城,着实有两把刷子。

当然,在蒋介石看来,上党战役之所以失利,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晋绥军太不中用,如果派全副美械的中央军上阵,自然是如同“热汤泼雪”,手到擒来。

况且,这一仗过后,阎锡山折了老本,想要继续对抗八路军,非得请中央军帮忙不可。

这样一来,蒋介石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插手山西,等到时机成熟,再把阎锡山赶下台,去跟何键、王家烈、龙云凑一桌麻将。

想到这里,蒋介石的心情突然就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追击红军将王家烈赶下台 是蒋介石一生的得意手笔之一

要达成这一目的,物资的运输保障自然是重中之重,因此,蒋介石的第一招棋,便落在了同蒲铁路上。

自从1935年开始部分通车以来,同蒲铁路就逐渐成为了贯通山西南北最重要的交通动脉。

特别是从太原到永定的同蒲铁路南段,它沿线所经过的临汾、侯马、运城等地,不仅是军事要冲,而且人口密集,向来是阎锡山的“财库”

一旦掌控了这里,蒋介石不但可以在晋南地区畅行无阻,顺势向东威胁太岳、晋冀鲁豫等根据地,还能掐住阎锡山的要害,堪称一举三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蒲铁路示意图

正因如此,经过一番调兵遣将之后,1946年6月,蒋介石将进攻晋南,打通同蒲铁路南段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得意门生、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

在出兵之前,蒋介石还专门叮嘱胡宗南,让他与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南北夹击,务必“一举而破共军主力”。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晋南一战,寄予了相当大的期望。

然而,千算万算,蒋介石还是算漏了一招——他的这位“天子第一门生”,压根就没把这一仗当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

自从掌握国民政府军政大权以来,蒋介石的用人标准,基本可以概括为3条——听话、黄埔、老乡。

而胡宗南,正好完美契合了蒋介石的标准——

论籍贯,胡宗南是宁波镇海人,与蒋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相距不过百十里地;

论出身,胡宗南是黄埔一期毕业,根正苗红的黄埔老学长;

论听话,无论是北伐战争、中原大战,还是进攻苏区、追剿红军,胡宗南向来是指哪打哪,唯蒋介石马首是瞻。

靠着这3点“优势”,虽然战绩乏善可陈,也没耽误胡宗南坐着火箭往上升:1937年9月,胡宗南出任第17军团长,7年半之后的1945年1月,胡宗南就当上了第一战区代理司令长官,成了手握45万重兵的一方诸侯。

蒋介石的青眼有加,让胡宗南养成了骄横自大的毛病——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仗打起来,就是军长师长的事了,我只管看小说、听战报。”

正因如此,当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后,胡宗南只是调动了6个旅的兵力,进驻山西南部的运城、安邑一带,自己则优哉游哉地呆在西安,压根没挪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小雁塔 这里曾是胡宗南司令部所在地

02 老同学的两记闷棍

与胡宗南的逍遥自在相比,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司令的陈赓,身上的压力却是相当巨大——

从1946年6月开始,为了挫败国民党军的进攻,在中央军委的布置下,晋冀鲁豫军区的主力部队,就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挥师东向,开始转战河北、河南、山东一带。

刘伯承、邓小平这一走,山西境内的主要作战任务,就都压在了陈赓的肩膀上。

而当胡宗南的部队进入山西南部时,陈赓手里的兵力,除了地方部队之外,就只有第10、11、13三个旅,满打满算,也就2万多人。

靠着这点兵力,与全副美械装备、兵力又远在自己之上的中央军硬磕,陈赓自然不会做这种买卖。因此,早在胡宗南的部队向北开进之前,陈赓就定下了一个总的作战基调——“灵活机动,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中 陈赓与周希汉合影

1946年7月3日,胡宗南的大队人马,除1个旅继续驻守运城之外,其他的5个旅开始沿同蒲铁路北上,准备与驻守在临汾的晋绥军王靖国部一起,夹击位于翼城、侯马、曲沃、绛县一带的第4纵队主力。

胡宗南的部队一挪窝,一支隐秘的部队也开始活动起来了——

作为中共特科的元老之一,对于情报在军事作战中的重要意义,陈赓自然心知肚明。

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陈赓就在太岳根据地周边,构建起了一个遍布十余个县城的情报网络。太岳根据地之所以能够顶住日军的一次次扫荡,还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情报工作功不可没。

如今,正是再次发挥情报网络作用的关键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岳根据地形势图

在情报人员的努力下,一份份关于国军动向的情报,如同流水一般,涌进了陈赓的指挥部。

从海量的情报中,陈赓很快发现了战机——

前文说过,胡宗南本人骄横自大,引得他手底下的军官一个个也不知道天高地厚。特别是开始北进之后,由于陈赓有意收缩兵力,一路上,除了遇到一些小股地方部队的袭扰之外,基本上是一路畅通。

这一来,这些国军的下巴更是扬到了天上,什么相互掩护、梯次行进,全都甩到脑后面去了。

7月12日,胡宗南的先头部队167旅抵达山西闻喜县,而在他们身后,31旅、78旅、47旅、53旅纵向排开,拉出了一条长达100余公里,并且毫无侧翼掩护的“一字长蛇阵”。

陈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马上调集兵力,瞄准了这条“长蛇”的“七寸”——驻扎于夏县北部胡张镇的31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军兵力分布图

从地图上看,31旅所在的胡张镇距离闻喜县城20多里地,距离夏县县城则在30里左右,这段距离,即使放在5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看,也不过只是一条小小的缝隙而已。

陈赓要做的,就是在这条小小的缝隙中,做出一篇大文章来。

7月13日晚上,陈赓集中了5个团的兵力,在第10旅旅长周希汉的率领下,向整编31旅发动了猛烈攻击。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把31旅给打懵了。旅长刘钊铭一边手忙脚乱地组织抵抗,一边命人忙不迭地向周边的部队发出求援信息。

然而,任凭31旅的报务员如何发报,电台另一头始终悄无声息,压根就没人搭理——原来,由于一路上平安无事,这些报务员们早就把值班制度扔到了脑袋后面,一到晚上,便关机睡觉去了。

这一来,31旅就成了一支孤军,在4纵主力的猛烈进攻下,31旅旅部和下属的91团全军覆没,只有旅长刘钊铭、91团团长李国培等少数几名军官趁乱溜掉了。

14日一大早,周希汉旅长乘胜追击,又向位于胡张镇附近的31旅92团发起了总攻。

直到这时,位于闻喜和夏县的国民党167旅才得到31旅遭到攻击的消息,然而,由于31旅旅部被端掉,167旅摸不清情况,不敢贸然出动,只派了一个团的兵力前来救援。

然而,援兵出动不久,就一头撞上了陈赓早已部署到位的阻击部队,经过一番战斗,这个团不仅没能推进半步,反而丢掉了两个营,被打成了半残。

虽然这次救援很不成功,但从事后来看,这已经是这批敌军中反应最快的了——

在167旅出动援军接近两天之后,位于夏县附近的第78旅才磨磨蹭蹭地前来增援,而当他们赶到胡张镇一带时,看到的却是已经全歼31旅,正磨刀霍霍的4纵主力。

78旅一见大势不好,掉头便跑,在被追击部队打掉1个营后,好不容易才跑回了夏县。

经过战后统计,这次战役,第4纵队全歼了整编第31旅,和167旅、78旅的一部分,歼敌总数达到了63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被全歼的整编31旅,在重建之后,又先后在青化砭战役、宜瓦战役、西南战役中遭到全歼,算的上是“挨揍专业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喜战役示意图

陈赓这次手术刀式的攻击,算是把中央军惊着了,剩下的几支部队,开始拼命向闻喜县城靠拢,聚作一团,说什么也不动弹了。

中央军这一扎堆,正中陈赓下怀——他马上命令4纵主力:开始北上!

原来,在第4纵队与中央军交战的同时,晋绥军区的部队也在山西北部展开了攻势,连续攻克多处县城,搞得阎锡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看着乱作一团的局势,阎锡山也开始扒拉小算盘:先保住山西北部再说,至于南部的烂摊子,就交给中央军自己去收拾吧!

于是,从1946年8月初开始,阎锡山就逐步将位于晋南的部队回调,只留下了驻扎在临汾城里的守军,准备和中央军做交接。

然而,晋绥军的动作实在有点快——还没等到聚集在闻喜县一带的中央军缓过神来,大批的晋绥军就“呼啦啦”地撤了个干干净净。

这一来,临汾城以北就出现了一大片兵力空虚的地区,陈赓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率4纵主力挥师北上,绕过临汾城,向洪洞、赵城、霍县等地发动了猛攻。

从8月13日到9月1日,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第4纵队先后攻占洪洞、赵城、霍县、灵石、汾西5处县城,不仅消灭了晋绥军与地方保安部队1.2万余人,还彻底切断了同蒲铁路,使得蒋介石原先的“南北夹击”计划彻底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蒲战役示意图

这一南一北两次大胜,如同两记闷棍,成为了陈赓送给老同学胡宗南的“见面大礼包”。

03 要打就打王牌!

就在陈赓率领第4纵队,在临汾以北横扫千军的同时,胡宗南的专机,悄无声息地在运城降落了。

自打中央军进入山西以来,忙活了近2个月,不仅没伤到第4纵队的皮毛,解放区反倒越打越大,再这么下去,就实在没法交差了。

因此,胡宗南此次前来,不仅是亲自督战,还调来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整编第1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

整编第1旅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向来被称为蒋介石的“御林军”,也是胡宗南赖以起家的老部队。

1946年初,第一师重新整编为第1旅。虽然番号变了,但军官级别却一点没降:旅长黄正诚,是德国炮兵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也是当时中央军中独一份的中将旅长,就连手下的2名团长,也都是正儿八经的少将军衔。

不仅如此,第1旅还是胡宗南手下首批全部配备美式装备的部队,虽然只有7200余人,但火力配置足顶得上一个整编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军的美式大炮

有了这支部队镇场,胡宗南的底气便硬了许多——1946年8月底,胡宗南重新集结了9个旅、10万余人的大军,由得力干将、第一军军长董钊统一指挥,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向北开进,誓要与陈赓一决雌雄。

然而,在向北开进的路上,中央军就压根没见到第4纵队的一兵一卒,反倒是沿途的地方武装,埋地雷、挖公路、打冷枪......不断袭扰阻击,搞得中央军郁闷不已。

消息很快传到了胡宗南手中,在他看来,陈赓和4纵无疑是自知不敌,躲起来了,此时不乘胜追击,更待何时?

于是,胡宗南向董钊发令,要求他进驻临汾,寻找4纵主力,“寻机决战,务求必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钊

那么,此时的陈赓和4纵究竟到哪去了呢?

答案是——开会。

其实,早在胡宗南调集大军,准备再次北进之前,中央军委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并给陈赓等4纵领导人发去了指示,要求他们“迅速将主力移至机动位置,隐蔽集结准备作战,以歼灭顽军一个旅为目标。”

按照这一指示,陈赓迅速开始集结部队,并命令太岳军区各地方部队,尽力延迟阻击敌人北上速度——那些让中央军头痛不已的骚扰,正是陈赓的杰作。

然而,这些手段,只能争取时间,却不能真正消灭敌人,要真正粉碎敌人的进攻,还得真刀真枪地打一场硬仗。

但是,究竟要拿哪一股敌人“开刀”,4纵领导中产生了分歧意见——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敌人有10万大军,我们只有2万余人,兵力、装备相差悬殊,应该先挑战斗力比较弱的敌人下手。

这个建议乍听上去很有道理,但陈赓却不这么看。

他认为,打实力较弱的部队,对改变晋南局势意义不大,并且,如果在攻击过程中,敌人主力前来增援,会给阻击的部队造成巨大压力,一旦阻击防线被突破,我们的部队就有可能陷入重围、遭到致命打击。

相反,如果能够消灭敌人的王牌部队,不仅能大大削减敌人的战斗力,还能够重挫敌方士气、鼓舞我们的信心,一举多得。

陈赓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10旅旅长周希汉的支持,因此,陈赓最终拍板:“要打就打王牌!就打整编第1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新亭将军

目标确定了,但此时的整编第1旅已经与167旅、78旅进驻临汾一带,如何将整编第1旅“勾出来”,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时,情报工作再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歼灭整编31旅时,4纵缴获了一批美制电台,并俘虏了几名报务员。在这些报务员的帮助下,陈赓很快搞清了敌人的下一个进攻目标:浮山县城。

搞清了敌人的计划,一个“引蛇出洞”的方案,也逐渐在陈赓的脑海中成型了。

1946年9月21日,中央军27旅、167旅兵分两路,开始向着浮山县城发动了进攻。

然而,当他们前进到浮山县城南郊的贺家庄、响水河一带时,却遭到了我军的强硬阻击。

在敌人的炮火笼罩下,阻击部队打得极为顽强,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当前线战报送到第一军军长董钊手中时,他欣喜若狂:如此不顾伤亡的阻击,证明浮山一带必定有大鱼!

大功就在眼前,当然不能让给别人。董钊当即下令:整编第1旅火速增援浮山,务必消灭4纵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山阻击战示意图

如果董钊知道,他所以为的4纵主力,只不过是一支小部队,估计当场就得喷出一口老血——

原来,在浮山县城外进行阻击的队伍,只是4纵第13旅的一个团,以及太岳军区的部分地方部队。陈赓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是要猛打硬打,迷惑敌人,造成4纵主力就在浮山的假象。

而真正的4纵主力,已经秘密集结在临汾通往浮山的临浮公路旁,布下了一个口袋阵,静静地等着敌人来钻。

9月22日下午,潜伏在临汾城外的侦察小分队传来消息:有一个团的部队已经从临汾县城开出,急行军向浮山县进发,目前具体抵达位置尚未确定!

这下麻烦了——临汾到浮山的公路长达80多里,就算侦察员们快马加鞭,等到摸清情况再汇报上来,也得几个小时,到时候,这个团说不定早都跑没影了。

情况不明,本是兵家大忌,然而兵贵神速,一分一秒都耽搁不得。陈赓当机立断,命令第10、11、13旅分三路截断临浮公路,主动搜寻,务必找到这个团,死死咬住!

同时,陈赓命令浮山城外的阻击部队让开大路,放敌军进入浮山县城,而阻击部队则运动到浮山城外,佯装攻城,牵制浮山敌军外出增援。

命令下达之后,陈赓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此战成败,在此一举!

然而,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一开始却并不顺利——

部队出发后不久,第10旅便发来报告:已经进入上陈村一带,未发现敌军踪迹!

紧接着,第13旅也发来消息:已经进入南韩村一带,未发现敌军踪迹!

连续两次扑空,让一贯乐观开朗的陈赓,也不由得紧张了起来,他一边来回踱步,一边死死地盯着电话机,焦急等待着最后的消息。

直到这天傍晚,第11旅终于打来了电话:在官雀村发现敌军,部队已经展开,将其包围,准备发起进攻!

听到这一消息,陈赓大喜过望,马上派参谋长刘忠赶往官雀村,协同指挥作战,同时命令10旅和13旅,在官雀村东西两侧迅速建立阻击阵地,绝不能让一个援兵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卫整编第1旅第2团

9月23日零时,官雀村周围枪炮声大作,第11旅的官兵们,向敌军发起了奋不顾身的进攻。

被包围在官雀村里的,是整编第1旅第2团,这个团的团长王亚武,自恃装备先进,压根没把解放军放在眼里。在他发给第1旅旅长黄正诚的电文里,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已抵达官雀村,发现小股共军袭扰,我团守备坚固,并无大碍。

等到一开战,王亚武就发现不对头了。

这些“小股共军”犹如洪水一般,冲进村内,与自己的部队展开了短兵相接的争夺战,官雀村里的每间房屋、每个院子,都成为了枪炮横飞的战场。

23日一早,王亚武连忙命人清点部队,这一数不要紧——经过一晚上的激战,第2团减员已经达到了1/3!

王亚武这下慌神了,他连忙向司令部发电:我团遭遇共军主力,损失惨重,急需增援!

消息传到临汾,董钊也急了眼,连忙派黄正诚率领第1旅第1团和旅直属部队,火速前往官雀村解围。同时,董钊又严令浮山的167旅、31旅马上出发,前往官雀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头硬挡 中间狠揍

然而,当这两支增援部队东西并进,赶到官雀村附近时,却同时遭到了4纵10旅、13旅的顽强阻击。

这两场阻击战,持续了近12个小时,虽然敌人集中了大量火炮进行攻击,甚至呼叫了飞机前来轰炸,但10旅与13旅的阵地却寸土未丢。

23日下午,见攻击始终不见成效,黄正诚绝望地意识到,救回第2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为了保存实力,他命令部队收缩到陈埝村中,准备埋锅造饭、休养生息。

然而,这时的10旅却不肯收手——就在阻击战最激烈的时候,陈赓已经向旅长周希汉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最新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全歼第一旅!”

周希汉非常清楚,这时如果给敌人喘息之机,再想歼灭敌人,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因此,他给10旅的将士们下的也是“死命令”:咬住第1旅,绝不能让他们跑了!

23日下午5点30分左右,第10旅的战士们反客为主,突然向陈埝村发动了进攻。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黄正诚措手不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鏖战12小时之后,解放军居然还有发起进攻的能力!

在10旅将士猛烈的进攻下,昔日威风八面的“天下第一旅”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到这天半夜,黄正诚已经丢掉了全部阵地,只能龟缩在村中的一处大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击第1旅

这时,官雀村的战斗已经全部结束,除小股敌人趁夜逃脱之外,第2团其余人马全部被消灭或俘虏,团长王亚武也在逃跑过程中被击毙。

得知官雀村战斗结束后,陈赓马上给周希汉打电话:“官雀村已经解决了战斗,你们那里最好在天亮前结束战斗,有问题吗?”

周希汉斩钉截铁地回答:“没问题,马上就进攻黄正诚的指挥所!”

挂掉电话,周希汉马上命令正在围攻指挥所的29团:“把大炮调上去,不投降就轰他!”

在黑洞洞的炮口面前,黄正诚的意志彻底崩溃了,9月24日凌晨,黄正诚带领残部放下武器,乖乖地成为了4纵的俘虏。

当黄正诚被带到陈赓面前时,他还很不服气,嘟囔着:“你们打仗不讲章法,如果拉开阵势,一板一眼地打,你们不是对手!”

听了黄正诚这颇有“呆气”的抱怨,陈赓哈哈大笑:“你是留过洋的‘洋包子’,我们这位周希汉旅长,是没进过学堂的‘土包子’,‘洋包子’输给了‘土包子’,你说,到底哪个更管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希汉将军

“天下第一旅”的覆灭,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9月26日,延安的《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明确表示:“(歼灭整编第1旅)与中原部队的胜利突围、苏中南线的七战七捷,陇海路与晋冀豫的歼灭蒋军六师同为光辉胜利......我们欢欣庆祝之余,特向太岳纵队全体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礼!”

衔笔说:

在许多自媒体文章中,对于陈赓将军的描写,往往将笔墨集中在他的风趣幽默、传奇经历与感情生活之中。

然而,正如陈赓将军的儿子、陈知建将军所说:“我的父亲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陈赓将军之所以声名显赫,被授予大将军衔,所依靠的,也正是他立下的累累功勋。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谨以此文,向陈赓大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