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交背景与筹备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危机和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据不完全统计,从 1927 年 3 月到 1928 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 31 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 2.6 万多人。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被委派为中央特派员,与彭公达一起到湖南,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毛泽东积极领导起义筹备工作。1927 年 8 月 18 日和 30 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先后召开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和制定秋收起义计划。

会议决定实行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湘潭、宁乡等七个县镇的起义。会议还确定了起义的旗帜问题,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湖南秋收起义打共产党的鲜红旗帜。

在土地问题上,毛泽东提出没收整个地主阶级的土地来满足贫苦农民土地要求的主张,得到多数同志支持。对于暴动的军事问题,毛泽东强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会议还确定了暴动的区域和日期等重要事项,为秋收起义的爆发做好了充分准备。

起义经过与挫折

(一)三路进军

1927 年 9 月 9 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兵分三路,一团从修水出发,二团在安源起义后向萍乡进军,三团在铜鼓起义。

起初,起义军士气高昂,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以及各种突发状况,三路起义部队均出师受挫。

一团在进攻平江时,收编的部队邱国轩部突然叛变,腹背受敌,损失惨重。

二团虽攻占醴陵、浏阳等地,但因轻敌,在敌军反击下损失惨重,全团被打散。

三团在白沙镇首战告捷后,占领东门市,但因未设防,遭敌军突袭,损失很重,1500 多人的队伍突围后只剩 400 余人。

(二)文家市转兵

三路起义部队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变计划,将各路部队集结到浏阳县文家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 年 9 月 19 日,部队到达文家市。

当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前进方向。师长余洒度坚持 “取浏阳直攻长沙”,认为不打长沙就没有出路。而毛泽东坚决反对再打长沙,他分析局势指出,敌人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城市,现在的工农革命军仅有 1500 多人,根本无法攻占国民党军队强固设防的长沙。

毛泽东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将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和农村。他反复做动员工作,最终得到了卢德铭等大多数委员的认可,做出了经萍乡退往湘南的决定。

这一决定成为革命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为后来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重大意义和影响

三、重大意义与影响

(一)举旗定向

秋收起义首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决心。

在此之前,虽然有南昌起义等武装行动,但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面旗帜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唤起了广大工农群众的觉醒,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方向。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工农革命军,为实现人民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开辟新路

秋收起义矫正了革命前进的方向,开辟了农村这一重要阵地。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决定将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

这一决策迈出了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第一步。秋收起义的实践证明,中国革命不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先夺取城市的模式,而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三)确立领导

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在此之前,党在军队中的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掌握军队。通过三湾改编,在部队各级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这一举措保障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作用,使军队成为党实现革命目标的有力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罗荣桓在 1957 年所写的《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中指出:“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四)民主新貌

三湾改编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了新型官兵关系。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营、团三级建立士兵委员会。

这种民主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官兵同为阶级兄弟的新型关系,有效地巩固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

一位连长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

“我们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武装,以崭新的姿态向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地位和价值

秋收起义作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开端和关键抉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价值。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著名的 “八七” 会议后,第一次组织的武装暴动,也是在农村进行的第一次起义。

它创造了三个 “第一”:第一支具有独立番号的人民军队、第一面属于人民军队自己的军旗、第一次在农村组织的武装起义。这三个 “第一” 奠定了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起义打出了 “工农革命军” 的旗号,公开喊出 “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平分土地” 等口号,首次 “坚决的树起红旗”,表明确切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这一举措对于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唤起千百万工农群众认清国民党反动面目,团结起来参加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具有极重要的政治意义和鼓动作用。

秋收起义矫正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农村阵地。在城市武装起义接连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退往文家市后毅然决定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前进,在农村开辟新的革命阵地,迈出了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起义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毛泽东成功的斗争实践和理论创造,很快影响了许多从事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的领导人。

远在苏联的刘伯承读了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后感慨:

“它打开了我的眼界。看来,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增加了我的信心。”

在湘南暴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后,朱德毅然决定 “找毛泽东去!”

彭德怀早在平江起义之前就关注井冈山的斗争,平江起义后,他提出要以井冈山为旗帜和榜样,果断地决定向井冈山进发。其他各地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也在实践上开始了这种探索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起义还通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官兵关系,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举措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秋收起义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秋收起义精神昭示着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起义毅然抛弃 “左派国民党” 的旗帜,最早公开举起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从而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方向。

正是由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革命战争的绝对领导,才有效保存了革命火种,空前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烈烈伟业。

秋收起义精神指引着我们必须坚定崇高理想信念。起义明确宣示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创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服膺。

正是由于秋收起义有着 “革命理想高于天” 的坚定信念,有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求解放的崇高理想,才积蓄了磅礴之力,形成了燎原之势。

90 多年过去了,但秋收起义的伟大革命精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历久弥新、感召人心。

它成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的指路明灯,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追寻革命足迹、缅怀革命先辈,让我们牢记历史,砥砺前行,传承和弘扬秋收起义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