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除了武器装备五花八门外,部队番号也杂乱无序、让人眼花缭乱。众所周知,部队番号杂乱无序,必然会严重影响作战指挥和管理。当然,也有好处,就是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搞不清中国军队的实际兵力,特别在抗战初期的时候。今天跟大家介绍抗战时期一支番号很大,但实际兵力很少,不过战斗力并不弱的一支国军队伍。
这支国军队伍可不是嫡系部队,而是地方部队,属于妥妥的杂牌,这就是抗战之初的庞炳勋第3军团!从番号上看,一个军团的人马少说也应该有5万人吧。一个军团至少下辖2个军,1个军至少下辖2个师,加上军团直辖部队,满编5万人是起码的。例如台儿庄战役中的汤恩伯的第20军团,下辖3个军,分别是第13军、52军和85军,加上直辖炮兵部队,纸面上有10万大军,实际兵力也有七万多。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庞炳勋。庞炳勋字更陈,幼年读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当时的清军。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被迫弃军还乡,因家中经济拮据,做些小本生意维持生计。民国9年,时已41岁的庞炳勋再次从军,在吴佩孚的第15混成旅任副官。参加过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因作战勇猛,多次晋升,先后担任过第12混成旅旅长、河南保卫军第11师师长等。
北伐战争时期,庞炳勋在国民党的劝导下易帜,其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军。1927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 反革命政变后,庞炳勋率部投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20军。后来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失败,冯玉祥的西北军纷纷倒戈投向蒋介石,庞炳勋也不得已接受了改编。
1931年其部被改编为第39师,辖两个旅,庞炳勋任师长。同年秋又扩编为第40军,庞炳勋任军长兼第39师师长。不过这个军只是一个虚名,实际兵力只有第39师,名义上还有一个第106师(东北军),但不归庞炳勋指挥。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庞炳勋奉命增援,率部与日寇作战。后来庞炳勋又被蒋介石许以察哈尔省主席引诱收买,率兵攻打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由于冯玉祥不欲内战通电下野,才没有发生战争。庞炳勋还曾与红军徐海东、李先念部作战过。
全面抗战爆发后,庞炳勋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1938年的临沂战役中重创了日寇最精锐的板垣师团(第5师团),打得日军尸横遍野。在后续几年的抗战中,庞炳勋也是奋勇杀敌,率部与日军厮杀、多有斩获。但可惜其没有善始善终,1943年庞炳勋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在日军重兵围攻下,庞炳勋所部被日军击败,其本人也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只能躲在一个山洞(还有他的儿子和两个警卫)。虽然躲避了数日,但最终还是被日军发现并俘获,在威逼利诱下投降了日军(中途曾多次试图自杀,可惜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庞炳勋投敌后,被汪精卫伪政府任命为伪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有一种说法是:庞炳勋是受蒋介石的指示暂时投降日军,等待时机。证据是庞炳勋投敌后,曾计划以军事演习为名,南渡黄河脱离日军。并且国府(洛阳战区)也派专人设立联络处,负责接应庞炳勋渡河。可惜这个计划被日军发觉,取消了演习,并对庞炳勋部严加防范,致使南返计划落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庞炳勋急忙致电蒋介石,表示戴罪立功。蒋介石复电慰勉并委以先遣军司令,庞炳勋转而又为蒋介石卖力,阻止八路军进城对日军受降。后其部在解放战争中被人民解放军重创,庞炳勋干脆交出兵权,不再担任军职。解放前夕,庞炳勋携家人去了台湾,居住在台北(经济拮据,只能靠开面馆维生)。1963年1月12日,庞炳勋逝世于台北,时年85岁。
观其一生,庞炳勋多次反叛,堪称倒戈将军。不过其在抗战时期与日寇作战的表现还是要肯定,特别在台儿庄会战中的表现,没有庞炳勋在临沂阻击日军板垣师团,就不会有台儿庄会战的胜利。
回过头来继续说庞炳勋的第3军团,别看番号是一个军团,但只有1个第40军。第40军又只下辖1个第39师,并且除了第40军军部外,没有其他直辖部队。整个庞系部队的全部兵力是4个步兵团、1个补充步兵团、1个骑兵连、1个手枪连、1个特务营、1个炮兵营、1个辎重营、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全部兵力一共13000人。也就是说庞炳勋的第3军团的实力只有常规军团的1/4,跟嫡系军团(如汤恩伯的第20军团)就更不能比了。
虽然庞炳勋的部队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可不差。全面抗战爆发后,庞炳勋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在沧县以北的姚官屯一线对日军矶谷师团(第10师团)进行阻击。战况空前惨烈,坚守7天7夜,杀伤大量日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庞炳勋部也死伤惨重,有一个团只剩下300多名士兵。
要知道矶谷师团也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当时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是侵华日军最精锐的两支部队,机械化程度最高,配备大量坦克和大炮,并且得到日本陆航全力支援。也就是说全面抗战刚开始,庞炳勋所部就跟日本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刚正面、并且杀伤大量日军,这战斗力真是杠杠的。
1938年1月,日军板垣师团在青岛登陆,向临沂逼近,企图在台儿庄与矶谷师团会师,转而进攻徐州。一路横冲直撞、势如破竹的板垣师团本以为可以轻松拿下临沂,结果在庞炳勋部的阻击下,伤亡惨重。对于这次阻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秀的日军竟受挫于一不见经传的支那‘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
临沂之战先后有三次(第二次有张自忠的第59军支援),板垣师团每次都是撞得头破血流、以失败告终。临沂之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两个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也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庞炳勋也因此战名声大噪,成为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英雄。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庞炳勋已快是花甲之年,庞炳勋1879年出生,到1938年已59岁,一位老将军了。
从实战看,庞炳勋部战斗力并不比国军嫡系部队差,甚至更胜一筹。有人可能要问,杂牌军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具体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广大官兵抗日热情高涨、拼死作战外,庞炳勋部的武器装备丝毫不差,甚至轻武器配置数量有些惊人。据时任40军总参议的王瘦吾回忆:当时该军有步枪约8000支、手枪约900支、重机枪约60挺、轻机枪约600挺、迫击炮约60门、掷弹筒200具、山炮4门。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这也一般啊,合起来平均每人还分不到一支步枪呢!不过大家要明白,当时中国军队一个步兵师满编情况下步枪才4000支,轻重机枪400挺。日军常设驮马师团满编2.8万人,步枪不过9000支,轻重机枪600挺。
庞炳勋最后晚节不保、向日寇投降实在是莫大的耻辱!如果能跟张自忠一样,战死在抗日战场上就好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