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
“大家在深圳工作最终的出路是哪里啊?”
其中,网友@东方鱼肚白 的回答引起了深圳网友的许多讨论——
他说,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衡量多数打工人有两个关键节点:30岁和35岁的赚钱能力。
为此,他还给打工人分成了5档:
第1档:打工皇帝
30岁年薪百万,35岁总包至少翻两三倍。一般这种人都是出现在新闻资讯里的顶尖精英,是各地争抢的对象。
第2档:超级打工人
30岁年薪50 - 70万,35岁年薪百万。达到这个水平的,要谨慎大杠杆买房等大额消费和投资,可瞄向人才房。
第3档:精英打工人
30岁年薪不超30万,35岁年薪不超50万。这种要放弃扎根深圳想法,可在老家或心仪城市买房、存两三百万后离开。
第4档:普通打工人
30岁年薪不超15万。留不下,要尽早找退路离开,否则会焦虑、自我怀疑。
第5档:底层打工人
30岁拿着几千块工资。赶紧跑,不然青春没了,钱没赚到,身体还被压榨坏了。
(PS:有房或有地的深二代、家里有钱的富二代、深圳公职以及个例样本不在讨论范围内。)
最后,他得出一个“残酷”的结论:
深圳只欢迎有价值的人、有钱的人和年轻的人。如果只是年轻,在深圳的时间只有15年,要好好利用,努力搞钱,给自己争取一个留去自如的机会。
“年薪30w,留不留?”
在深圳工作的最终出路在哪里?
有意思的是,从几百条评论来看,“在深圳工作的出路”已经默契地约等于“要赚多少钱才能在深圳买房”。
即,“出路”就是扎根深圳,扎根深圳就是得买房。
高收入和低收入者自有答案,相对有争议的在于:
“年薪30w”留得下来吗?
按照一个普通人在职场的晋升路径,30岁年薪达到30w左右,月薪须在2w以上,虽称不上惊艳,但也可谓是一个努力的打工人所取得的不错成果。但其实出来现身说法的人,大多数没自信扎根下来。
有人存了两三百万,仍觉得高攀不起深圳的房子,预算不够,位置不好,性价比也不高;
有人考虑得更加长远,即便供得起房,家庭消费、孩子教育等支出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也有人早已认清现实,只想拿钱走人;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在深圳买不起房是常态,也是多数人早已接受的事实。
有人买不起房子,有人是买不起理想的房子,总而言之,当把“买房”作为是否留在深圳的根据时,必然很多人也就少了“出路”。
“上车难,平稳前行更难”
在深圳,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普通打工人哪怕搭上时代的快车或者掏空“六个钱包”安全上车,也不意味着从此在这座城市就能舒适栖身。
美国作家戴维·戴恩在《房奴》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几百万美国人,以为自己在中产阶层中获得了立足之地,面前是一条通往财富和经济安全的康庄大道,然而,华尔街一场毁灭性的失误,却给他们造成了致命的伤害。”
同样,押上全部身家留在深圳,也容不得一点“意外”。
首先,要保证一个“可持续发展”且稳定的经济来源,大厂夫妻也禁不起失业;
要保证家庭、伴侣不拖后腿;
还要保证持续高薪;
而在当前这个就业环境下,几乎每天都可以听见“裁员、降薪”的消息,没有谁的未来路径是“确定性”的。
别说买房,不少深圳牛马连失业困境都摆脱不了,更别说曙光了。
有人说,社会并没有逼着我们这样生活,而是我们不自觉地遵守了这样的规则。你不是没得选,你是在从众。
的确,当我们跳出框架,自然能找到更多的选择。
与其纠结在深圳的出路,不如想想如何“利用”深圳这座城市为自己加码。
如果还勉强留得下来,可以放低自己的欲望,规划一个自己能承担得起的生活;
如果没得选,那事就更简单了,既然留不下,就先好好打工挣钱;
其实不只是在深圳,由于时代红利的消逝,普通人何去何从已经成了一个共性问题。
所幸,深圳依然是一座年轻又充满万千种可能性的现代大都市,在这里,哪怕暂时看不到出路,也可以在不断探索中走出适合自己的“新路”。
共勉。
我是小圳子
半吹半黑的深圳控
与你在深圳打怪升级的小圳青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