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难事,唯在毅力与责任耳。”

——陈嘉庚

清明时节,厦门人总会感念一位先贤——陈嘉庚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他曾倾尽一生的厦大,将迎来98周年校庆。

此为自开校典礼计。

之前,他已为筹办厦大,全力奔走多时。

若以此计,则今年恰恰是,“南方之强”这一光荣梦想诞生的100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厦门大学群贤楼与嘉庚塑像

1919年8月7日,筹办中的厦门大学,出现在《申报》上。

这一天,《申报》一口气发布了《南方将有私立大学》、《厦门将设大学》两条新闻,以充满赞誉、期望的语气,报道了陈嘉庚筹办厦大一事:

“使南方有中国自办之最高学府。孜孜兴学,以为国家百年树人之计,诚教育界之明星。”

这一年,他一直在为此事多方奔走。

1919年5月,他请胞弟陈敬贤到新加坡主持商务,自己则准备“长住桑梓,致力办学,不复南来操心商业。”

在告别会上,他阐明心愿:

“余蓄此念既久,此后本人生理(即“生意”)及产业逐年所得之利,除花红之外,我留一部分添入资本,其余所得之额,虽至数百万元,亦尽数寄归祖国,以充教育费用,是乃余之大愿也。”

1874年,陈嘉庚出生在集美一个华侨家庭。9岁,他入集美社南轩私塾。14岁,读《四书集注》。16岁,他应父召前往南洋,从此走上营商、兴学之路。

1910年,陈嘉庚当选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六届委员会协理,成为闽籍侨领之一。

当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新加坡为基地。华侨受其影响,民族意识高涨,在积极支持革命的同时,也积极兴办华文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号召华侨支持祖国抗日

1910年,陈嘉庚加入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也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兴办大学的想法。

后来,在接受社会学家陈达采访时,他回忆了这样一件事:清末时,他们一群同乡在新加坡共创一所小学,待到校址、经费及学生,都有着落了,却因无教员而无法开学——因为同乡普遍受教育较少,只有两人可做教员,偏偏这两人又因事不能就聘。他认为,这对他刺激很大:

“当时我向自己说:‘这是异常悲惨的情形!’……这是我注意学校教育最早的动机。教育有极深切的意义,我是极端相信‘教育救国’的人。

当陈嘉庚踏上兴学之路,他更是在兴起于清末的“商战”说之外,提出了“学战”说,并且认为后者(今日所谓创新能力)才是根本所在。他说:

“何谓根本?科学是也。今日之世界,科学全盛之世界也。科学之发展,乃在专门大学。有专门大学之设立,则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辈出。

陈嘉庚回厦之日,正值五四运动浪潮高涨之时。救亡的呼声,以及青年们对德先生、赛先生的渴望,让他的兴学之心更加迫切。

他印发了《筹办福建厦门大学附设高等师范学校通告》,阐明办学目的:

“专制之积弊未除,共和之建设未备,国民之教育未通,地方之实业未兴。此四者欲望其各臻完善,非有高等教育专门知识,不足以踖等而达……”

7月13日,在浮屿陈氏宗祠的特别大会上,陈嘉庚正式宣布创办厦大。他对各界人士痛陈时弊,呼唤“南方之强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人心耳。若并此而无之,是致国家于度外,而自取灭亡之道!夫公益义务,固不待富而后行……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屿陈氏宗祠,陈嘉庚先生于此正式宣布创办厦大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就像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样,这注定将是一篇永远闪光的演讲。

蔡元培使旧北大焕然一新,开启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新传统,而陈嘉庚则通过创办厦大,把新生于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公民精神发挥至极致之境

在随后筹办厦大的特别大会上,陈嘉庚当场认捐厦大开办费一百万元,当年交清。精常费三百万元,分十二年交付。

两者合计为四百万元,相当于陈嘉庚当时的全部资产。

整整100年“南方之强”厦大梦,就这样由一人之力拉开了序幕。

作者何书彬历史作家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任职于《厦门日报》、《先锋国家历史》,现致力于非虚构文学创作以及城市史研究。著有《奔腾年代:鼓浪屿上的商业浪潮》、《引领时代:鼓浪屿上的人文之光》、《创城记:追寻老厦门印迹》、《大明完人王阳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