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彬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黄埔1期生,蒋军第十四兵團司令官钟彬之死,争议颇多。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钟彬于1949年11月27日在涪陵被俘后,随即被押往北平关押在景山,然后于1949年12月底,跳崖自尽。

这个说法一看就是假的。

先不说钟彬为何要跳崖自尽,就说被俘后和钟彬一起关押在重庆的宋希濂、王陵基这些职务高于钟彬的人都未被押到北平,反而是职务低的钟彬被押往了北平。这合理吗?这是其一。

其二,钟彬为何要跳崖自尽?他跳崖自尽的动机是什么?这种说法要究竟要表达什么?

很显然,是有一批人想要宣扬蒋军将领所谓的壮烈,为自己找点儿面子罢了。

第2种说法更加可笑。

这个说法的始作俑者没敢留真姓名,只留下了一个笔名“士心”。

据他的文章《我与宋希濂同时被俘记详》中描述:

“民卅九年(1950年)二月间,钟彬在拘押中患了恶性疟疾,连续一星期之久,就不幸死去了。”

这还算是正经记载。

让人感到滑稽的是,这篇文章记载,钟彬在临终前竟然还在高呼:校长万岁!

很显然,这个说法和头一个说法是一个逻辑。

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个说法是可笑的呢?

因为与宋希濂有着深厚感情的陈赓在得知宋希濂于大渡河被俘后,于1950年4月从云南特意赶到重庆探望宋希濂,并请宋希濂、钟彬、曾扩情等黄埔1期同学吃了一顿饭。

这件事儿,不仅在西南看守所改造蒋军战犯纪实中有记载,在沈醉回忆录《战犯改造所见闻》中也有记载。

因此,钟彬绝非在1950年2月就已经病故。

第3种是西南战犯看守所的说法。

可惜,西南战犯看守所也没有给钟彬的下落一个明确的说法,只是笼统记载了:

“钟彬于1953年上半年转押他处,宋希濂于1954年春转押功德林战管所”。

那么,这个“他处”究竟是哪里呢?

不得而知。

那么,与钟彬密切的宋希濂是否知道钟彬的下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希濂 图片来自网络

钟彬和宋希濂的交往始于1931年9月。

那时候,宋希濂出任警卫军1师2旅旅长,钟彬此时担任1师1旅参谋主任,二人由此在军界有了交集。

1933年1月,钟彬升任第87师261旅522团团长,而旅长正是宋希濂。

从此之后,钟彬和宋希濂的命运就联系在了一起。

1933年8月,第36师组建。

当时,由教导总团分出的部队共组建了两个德械师,即第87和88师。

通过87和88师的表现,蒋氏认为还应再扩建一个德械师,于是就把87师和88师的4个补充团拆分出来组建了第36师,由宋希濂担任师长。

兵有了,那军官从哪出呢?只能从87师和88师抽调。

钟彬也是在这个时候,由522团团长升任为第36师参谋长,军衔被提升为少将。

1935年7月,钟彬升任第36师少将副师长兼108旅旅长。

淞沪会战爆发后,三个德械师全部参战,都打得很英勇,宋希濂也因此被提升为第78军军长。

只不过,那时候的78军只是一个空架子,虽然顶着一个军的番号,但下辖仅有一个第36师。

淞沪会战后,第36师伤亡惨重。

虽然在南京之战前,部队又补充至近6000人,但在下关督战时,由于溃兵的冲击,有近2000人被冲散。

突围后,宋希濂被蒋氏以督战不力的罪名免职,连第78军的番号也被撤销。

与78军同时被撤销番号的还有第72军。72军军长,就是那个以善于逃跑闻名的孙元良

其实,宋希濂被免职是受了无妄之灾。

当时,宋希濂接到的命令是占领挹江门至幕府山一线,负责掩护唐生智的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渡江后,才能继续渡江。

其余部队一概不许渡江,应按照长官部规定的方向,向广德、宣城、芜湖之间突围。

可实际情况呢?

只有邓龙光的第83军执行了这个命令。

其他部队根本就不按照命令执行,而是一窝蜂的直扑下关,造成在12月12日,下关码头一带异常混乱。

这些部队中就包括87、88师,甚至还有俞计时的第74军。

宋希濂自然不肯放他们过去,可虽经百般阻拦,但仍然阻挡不了,造成现场失控,自相践踏者而死者不计其数。

可在南京突围后,这些突围的人反过来指责宋希濂,认为在12月12日下关突围时之所以会造成混乱,都是因为宋希濂指挥不力所致。

所谓是众怒难犯,哪怕这个“众怒”毫无道理,但也总得有找个人出来“背锅”不是?

于是,宋希濂就成了“背锅”之人。

宋希濂与孙元良被免之后,那第88师和36师呢?

全被编入了王敬久的第71军。

无奈之下,宋希濂只得回到老家湘乡赋闲。没过多久,宋希濂被蒋氏重新启用,担任荣1师师长之职。

荣誉1师并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从冠名为“荣誉”二字就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组成全部是由在抗战中伤愈归来的士兵组成。

这种部队能打仗自不必说,但是非常难带。蒋氏让宋希濂来带这支部队,无疑是对他的重用。

可还没等宋希濂把荣1师调整完毕,蒋氏的命令再次传来,让他赴洛阳接任第71军军长之职。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第71军军长王敬久过于傲慢,对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这个曾经担任过87师参谋长的老部下毫无敬意,根本不肯接受祝绍周的节制。

其实,不肯接受祝绍周节制的还有同样在洛阳接受整补的第52军军长关麟征

只不过关麟征闹得没有王敬久那么凶,才被免予处罚。

而王敬久呢,也闹得过于出格儿,被蒋氏一气之下免职。

那么,蒋氏为何让宋希濂担任71军军长呢?

当时,有意担任71军军长的还有孙元良和87师师长沈发藻。

不过,孙元良在南京之战期间,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连自己的部下廖龄奇都上书告他。

至于沈发藻,是毕业于黄埔2期的,资历不够。

蒋氏盘点之后,还是觉得由宋希濂出任第71军军长比较符合人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更何况,当初免了宋希濂的职务,那也是为了压住悠悠众口而做的权宜之计,并非是因为宋希濂真的犯了什么错误。

按照当时的军中惯例,师以上的职务调动,主官在离开原部队后,都要把自己的基本部队带走。

不然,到了新部队后,恐怕压不住阵。

可第36师呢?在南京突围后,原本6000余人的部队只剩下了3000余人,只能拉到江西整补,在短时间内无法赶往前线。

没办法,宋希濂只能带着87师和88师参加了兰封会战。

可不料,暂时归桂永青第27军指挥的第88师露了一个大脸,在面对日军攻击之时,88师师长龙慕韩没有经过激烈抵抗就率队突围,使得兰封落入日军之手,让薛岳精心布下的包围圈露出了一个大口子。

这件事对宋希濂来说触动很大,让他更加感觉到,在接下来的大战中,自己身边若没有能够如臂指使的基本部队,将来很有可能还要面对像龙慕韩这种不听命令擅自撤退的事情发生。

因此,宋希濂一面命令第36师立即向北开进,一面抽调亲信的大量军官前往第88师补职。

就这样,钟彬来到了第88师。

1938年7月2日,宋希濂辞去兼任的第88师师长,由钟彬接任。

此时,由于第36师赶到,71军已经成为了一个下辖第36师、87师和88师的甲种军。

沈发藻是宋希濂担任87师261旅旅长时期的老部下,36师师长陈瑞河一直就是宋希濂的副手,再加上钟彬,第71军终于成为了宋希濂的基本部队。

一般来说,在蒋系部队中,若能拥有一个师的基本部队,就意味着在军中站住了脚。而宋希濂拥有了一个军的基本部队,在军中的地位自然就变得非同凡响起来。

在武汉会战的富金山一战、沙窝小界岭一战中,陈瑞河的第36师和钟彬的第88师打得尤为凶猛。

战斗结束后,第36师和第88师剩余的战斗兵员加起来连2000人都不到。

1941年12月,已经升任第71军副军长的钟彬在宋希濂的保举下出任第十军军长。

可钟彬却不愿意去。

在关麟征的第52军调往滇南后,第十军在薛岳第9战区地位仅次于王耀武的第74军,到这样一支部队去担任军长是很荣耀的。

由此可见,宋希濂对自己的老部下还是非常重视的,只要有条件,就力荐他们出任要职。

可让宋希濂感到奇怪的是,钟彬竟然迟迟不肯赴任。就这样一直拖了一个多月。

这也是钟彬的厚道之处。

第十军原军长李玉堂在该军拥有很高的威望。况且,此次李玉堂被免职,也是给薛岳在第2次长沙会战中指挥失误“背锅”。

若是在此时到第十军抢了李玉堂的位置,必定会人心不服。这是其一。

其二,钟彬在黄埔时期就和李玉堂有良好的私人关系。在老朋友遇难之时,自己不伸手拉一把也就罢了,岂能落井下石?

宋希濂知道钟彬的苦衷后并未强求,而是再次举荐钟彬接任第71军军长。

1942年2月,钟彬升任第71军军长。

钟彬接任第71军军长两个月后,远征军失利。

幸好宋希濂早有准备,把正在西昌的第36师提前调到了祥云一线。

在宋希濂的命令下,钟彬先派第36师赶赴惠通桥一线,自己率第88师随后赶跟进。

1942年5月5日,36师在惠通桥与日军开战。

第36师在堵住日军攻势后,第88师及时赶至怒江前线,将渡过怒江的日军全歼。

1944年5月,钟彬率第71军参加滇西攻势。迭经苦战后,于11月6日收复龙陵。

1944年12月,钟彬突然接到了改任青年军第203师师长的命令。

虽然事出突然,但钟彬还是将兵权交给了副军长陈明仁,然后到203师上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这件事儿其实很蹊跷。

就在不久之前,担任11集团军总司令的宋希濂突然被调回重庆,到陆军大学进修。

大战正酣之时,主将突然从前线调回去进修,这是非常蹊跷的。因为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虽然说宋希濂在龙陵之战时,因误信了熊新民的话,误以为龙陵已经被拿下,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大不小的不利影响,但这并不是要临阵换将的理由。

主要原因是,宋希濂得罪了远征军长官部参谋长萧毅肃。

萧毅肃其人很贪婪,总是向一线的部队索要物资,可在宋希濂这里遭到了拒绝。

这就让萧毅肃心怀不满。

他利用宋希濂误信熊新民这件事儿大做文章,与重庆方面的人勾连,突然给宋希濂下了一封调令。

宋希濂虽然吃了个哑巴亏,但也无可奈何。

宋希濂走了,他手下的头号大将钟彬自然也不能留在前线了。

过去,宋希濂一系的头号大将是陈瑞河。

可陈瑞河在1943年8月因囤积物资被革职后,只在1战区长官部担任高参,离开了一线部队。之后,钟彬就成了宋希濂一系的头号大将了。

当然,给钟彬的说法自然还是很体面的。

什么青年军是被蒋氏非常看重的部队啦,需要低职高配啦等等。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要在远征军,要在第71军系统把宋希濂的影响力全部去除的手段罢了。

果然,陈明仁担任第71军军长后,宋希濂和钟彬失去了对71军人事权的控制。

失去了基本部队后,钟彬虽然后来也担任过青年军第9军军长、参军处参军、整编第26师师长等职务,但已经被边缘化了。

解放战争后期,蒋氏任命宋希濂担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宋希濂利用他在军中的人脉东拼西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所部扩编为6个军。

蒋氏一看宋希濂这么有用,就给了他两个兵團的番号。

可宋希濂知道,别看自己手中有6个军,可论起战斗力,除第2军能拿的出手外,其他部队战斗力惨淡。

他现在急需的是身边有能够信任的人,替他独当一面。

而此时,钟彬正在云南担任陆军第9训练处处长兼109军军长。

于是,宋希濂就把钟彬从云南调来担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并把自己兼任的十四兵團司令官职务交给钟彬。

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哪怕宋希濂再怎么挣扎,也挽回不了失败的命运。

1949年11月,曾被蒋氏寄予厚望的宋希濂集团覆灭,钟彬和宋希濂双双被俘。

同样被俘的川军老将王陵基不无揶揄的拿宋希濂和钟彬开玩笑,说他俩之所以遭到惨败,全是因为姓氏不好。

一个姓宋,一个姓钟,合起来不就是送终吗?

说到这里,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讨论一下钟彬究竟到了哪里。

钟彬的女儿远在海外,他曾经问过赴美的宋希濂,他的父亲到底到哪里去了?

可与钟彬关系密切的宋希濂却说:我也不清楚。

那么,钟彬的下落究竟如何呢?

据国内某位为揭开钟彬下落之谜的人士说,他曾经遇到过一位在武汉从事管教工作的老人。

据这位老人回忆,他在1953年确实在武汉管教所遇到过一位从西南转过来的蒋军中将。

在别人称呼这位中将的时候,他听到的确实是钟彬这个“音”。

可这个“音”的钟彬究竟是不是钟彬呢?

如果结合西南战犯看守所“钟彬于1953年上半年转押他处,宋希濂于1954年春转押功德林战管所”的记载和这位老人回忆的,他在1953年确实在武汉管教所遇到过一位从西南转过来的蒋军中将,名字的“音”还是钟彬,那么,是否可以断定,钟彬是在1953年被转押到了武汉呢?

大概率可以肯定。

那么,钟彬的结局如何呢?

据这位老人回忆,那个蒋军中将在1955年农历新年前夕病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