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低价,早就卖不动家电产品了!更不要说,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早就不是刚需和标配的大屏电视了!所以,接下来彩电企业的出路不在价格,而在洞察不同场景功能和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探索上。
孔余||撰写
今年双11大促,再度将电视机,以及众多彩电企业,推向了非常尴尬的“墙脚边”!
75英寸电视价格只要2千多元、85英寸电视价格只有3千多元,100英寸电视价格只要6千多元……不少家庭消费者在看到这些价格之后,直言“大屏电视真便宜,但买回去也没啥用”!看来“大屏电视今后还会继续降价,到时候有需要再买也不迟”。
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在海信、TCL、长虹、小米、康佳、飞利浦、夏普等一大批品牌的推动下,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高端大屏、超大屏电视市场,就成为新的价格红海向血海比拼的“沼泽地”。价格不只是困住了大量彩电厂商的创新与突破之路,更让不少彩电产业的从业者们掉进了泥坑之中。
但是真正让众多彩电企业,以及电视机行业尴尬的,家电圈认为,却是“产品价格屡创新低、产品出货量一路下跌、市场热度持续低迷”。虽然大屏电视带动了不少彩电企业的经营结构调整,却无法挽救持续下行的国内彩电市场出货,以及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于大屏电视的需求衰减。
便宜、低价!早就不是彩电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刺激消费、拉动增长,寻找未来”的筹码了。不只是今年双11期间,家电圈注意到,即使是日常的市场促销,很多彩电企业的100英寸大屏电视价格,早就跌破万元,并一步向八千元、七千元、六千元等更低的价格下滑,最终并未带动市场的规模化放量大涨,只是抢了市场噱头和用户眼球。
对于中国家庭、主流用户来说,大屏电视机早就不是家庭唯一的娱乐终端,更不是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一部分年轻人,将客厅变成了书房、茶室、变成了真正的社交中心,推动客餐厅一体化;一部分年轻人,虽然将电视从客厅装到了卧室,却常年不会打开,睡前刷手机是一种常态生活习惯了;还有一部分中老年人,虽然习惯电视的生活方式,却发现电视要么不会用了,要么没有丰富内容了。
困扰当前众多彩电企业的问题,并不在于电视机的价格太贵了,用户买不起,降降价格就能激活一大批用户的换新或新增需求。而是,只作为“大屏娱乐”的电视机,功能价值在家庭娱乐中太低了,太小了,已经无法承载越来越多年轻主流用户的追求、生活方式和向往。
说白了,当前在国内市场上,所有彩电企业所面对的挑战、压力,已经不是“如何拼低价卖出更多的电视机”了,而是如何创造新的场景功能、娱乐价值,捕捉并满足用户对于大屏显示的需求和欲望。这不是简单的经营手段创新,而是基于经营理念、经营能力和平台资源的一次“自我革命”。
第一步,抛弃与放弃。彩电企业必须要抛弃30年、40年前“老一套”的经营逻辑和商业打法,不是发动小屏价格战、就是再搞大屏价格战,或者4K价格战、8K价格战,或者AI电视价格战,每一场“战役”概念和内容不一样,但是每一战手段都是拼低价。降价只会让彩电企业在产品上降低配置和性能,只会牺牲彩电企业的利润,并不会带来新的商业破局。
第二步,回归与创造。彩电企业要从经营产品加速向经营用户的回归,真正直面用户的需求和商业的竞争,加快从聚焦产品的显示技术创新,进入用户生活、娱乐、工作等不同场景下的刚需功能创造。真正让产品发挥价值和作用,比如大屏显示的运动健身,以及个人学习和工作等商业功能,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炒股盯盘、大屏游戏)等,要将电视机的硬件与内容、生态等软件拉通。这将是海信、索尼、TCL、三星等中外彩电的挑战和机会。
第三步,不折腾不瞎搞。在一线市场上,彩电企业们不能再搞“大水漫灌,更不能搞低价轰炸”。必须要精准洞察不同圈层用户、不同功能需求的应用,推出相应功能的显示产品。不能就是“一招鲜”解决所有市场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新,而是需要功能和定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真正让用户感受大屏显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功能。
接下来的2025年,才是真正考验海信、TCL、小米,和索尼、长虹、康佳、海尔、夏普、飞利浦等中外彩电企业经营能力、经营视野和经营智慧的关键时刻。面对家电“国补”政策的加码,面对用户需求的持续蜕变,相关厂商必须要从产品的定义、用户的洞察和市场的布局、营销的创新等多维度,寻找突破口。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