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晚清著名的大臣,李鸿章可谓是在此时期大放光彩。他曾担任了众多重要官职,也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对于李鸿章此人,世人多褒贬不一,有人夸他为中兴肱骨,有人骂他是卖国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一看法不做赘述,后一看法,以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的反应和措施,都可看出他被贬低确实是有道理的。

他的错处有二。

一、企图他国调停,不切实际

日本大肆侵略朝鲜,威胁中国,战争已经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然而面对此种情况,李鸿章依然不是先想着依靠自己驱逐外敌,而是指望第三方力量在中日之间调停,迫使日本从朝鲜撤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俄国和日本都企图争夺远东这块地方,所以此二者之间一向有矛盾。日本在朝鲜积极扩张已经影响到了俄国称霸远东的目标。李鸿章正是看中了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所以希望能够联俄制日。

于是1894年6月20日,李鸿章最先与俄国公使进行交涉,望他们能够出面调停此事。在俄国政府的区区口头保证之下,李鸿章竟然将其当作护身符,始终没有拿出积极备战的态度。然而日本与俄国却在暗中协商,俄国遂支持日本在朝鲜扩大事态,伺机趁火打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靠俄国调停的希望已经破灭,但李鸿章又不死心。他转而请求英政府出面斡旋。但英国位于劲敌俄国争霸远东地位,即使有意拉拢日本,从而阻止俄国在中国大肆侵占。最终英国与日本签订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至此英国已与日本联合起来。

另外李鸿章也曾求救于德国,法国,美国三国。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李鸿章请求列强出面调停,不仅毫无可能,而且连续受骗。这是他的消极态度,把清政府推向了被动和更危险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消极对抗,贻误战机

丰岛海战一役,中国已经受创,也标志着日本正式挑起了酝酿已久的侵华战争。但此时的李鸿章,仍然没有积极准备抵抗日军。他在船上挂上英国的国旗,幻想英国出兵干涉,又认为日本必定不敢击沉英国船。并再次照会各国公使,请求列强从中调停。但日本政府迅速对英进行赔款,各国也很快宣告中立。于是李鸿章的两个希望,皆化为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廷内部纷纷谴责李鸿章贻误战机。在光绪皇帝和主战派的强烈要求之下,李鸿章开始直面日军。但他的抵抗是出于被迫才进行的。他命令官员可守则守,不可则退,又把防御的重点放在奉天和京畿等地,却忽视了黄海渤海制海权的问题,给了日本更大的可乘之机。黄海战役中。官兵都奋勇杀敌。虽然中方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却击沉了日本5艘舰。此时北洋海军仍然拥有定远、镇远等战舰,保存了一定的战斗力。但李鸿章却故意夸大损失,不让官兵迎敌,更是命令剩余的船舰一律停留在威海卫。这等于把黄海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同时使自己陷入了坐以待毙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旅顺危急时,丁汝昌曾要求北洋舰队驰援,与日军决一死战。但李鸿章却出于自己的私心,害怕北洋水师覆灭,致使自己实力下降,便严令丁汝昌避战。在李鸿章的步步后退中。北洋舰队终于毁于一旦,丁汝昌也就在绝望中自杀。

李鸿章活跃晚清政坛近40年,尽管他曾为国家做出过诸多贡献,卖国贼的叫法可能过于严厉,但我们不可忽视,他本身的确存有失败与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