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46军在江苏徐州住满三年后,又进行第二次调防。根据上级命令,为了解决济南军区46军所属部队(不含136师)跨省(战区)部署问题,将46军所属部队从江苏徐海地区移防到山东昌潍地区。这次移防与三年前的换防有很大区别,具体说有三个特点:一是没有现成的营房可利用,需要新建营房。1975年和原68军对调换防时,有现成的营房,而且条件都很好,这次是要自己建营房,等于白手起家。二是除房屋不动产外,部队所有武器装备,上级配发的各种物资和自制的物品、营具、日常生活用品,包括自养的猪等等,全部带走,携带物资数量多,品种杂,时间紧,要求高。三是部分官兵思想不通,有的人认为从吉林到徐州刚刚稳定下来,感觉徐州这个地方吃、住还不错,也适应了这里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又要折腾搬家,特别是那些正与地方女青年谈恋爱的年轻干部更不愿意走。好在大部分干部、骨干、老兵有过一次换防搬家经验,通过移防动员教育,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强调军人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加上各级领导有方,组织严密,积极行动,全军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做好移防工作。
我们军直工兵营移防潍坊的居住地最初安排在潍坊市北郊十里堡一所原有的营房内,先遣组人员已进驻这里着手各项准备工作,菜地都种上了菜。后来计划改变,上级又把我们营调整到潍坊市南郊坊子镇石拉子村东侧,潍(坊)徐(州)公路十公里处西邻六号井的地方。这里原是山东省军区炮团指挥连营房,营区内尚有几排待报废的旧瓦房。
记得是七月份炎热的一天,我们从徐州火车站乘军运专列,途经莱芜山区铁路线,走了两天两夜,安全顺利到达潍坊火车站,再换乘汽车向潍坊南郊十公里处六号井工兵营区开进。我们营到达后一连住石拉子村,二连住徐家大路,三连和营部住营区内。全营机械、车辆、大型装备都露天存放在营院。当时营区只有可供一个连队住的宿舍和一个养马的马厩。三连有一个排就住在马厩里,马厩虽说不是住人的地方,但经过认真清理、铺垫、粉刷、消毒后感觉还不错,举架高,通风好,夏天还凉快。
移防前,叶朝富教导员调走了,军直工处干事刘贵喜调任我营教导员,因此,工兵营的营房建设就由张迺和营长和刘政教负责指挥,赵德显副营长配合设计,曾宪富副营长负责组织施工。记得当时建新营房要求是一年入住,三年完善,五年花园。营连分别成立了以军事主官为组长的施工领导小组,一是合理分工,各负其责,严密组织,确保安全,责、权、利相统一;二是端正态度,团结一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三是干部骨干率先垂范,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讲究实效。
全营干部战士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营房。按照先建车库,后建宿舍顺序组织施工。因为这里曾是一个废弃的矿井区域,矿区条件限制只能盖平房,总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工作量很大,难度也较大。先期测量由侦察班负责,整个规划做好,并放好线后,各连齐上阵。施工开始,平整场地的推土机、装载机、挖土机昼夜不停地轰鸣运转,整个工地忙忙碌碌,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刚开始大多数干部战士没有建筑知识和经验,不会看图纸、不会垒砖砌墙。各连从地方请来几个瓦匠,负责看图纸、把角和拉线。第一排车库砌完墙后就减掉俩瓦匠,再干几天就留一个,最后干脆一个不留了。各连都培养了自己的“瓦匠”,一切都是自己干。所有门窗口料都由干过木匠活的战士负责制作。曾副营长在二连搞了一次砌墙竞赛,全营抽调骨干力量,明确任务,每人分几米,砌不好的返工,下班后自己加班干,地上不能留半块砖,不留砂灰,干干净净,一天完成了一栋宿舍墙主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连都涌现出几个技术尖子,三连就有山东烟台的盛丰明、江苏如皋的姜万成等,他们干起砌墙、抹灰、勾缝之类的砖瓦工技术活又快又好,十分娴熟。随着战士们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质量越来越好,进度不断加快。战士们整天加班加点与砖石、沙子、石灰、水泥打交道,双手被磨破,有的都冒血水了;手脚经常受伤,手指甲盖儿脱落后被石灰水一泡,钻心的疼,但没有一个退缩的。
营连领导更是以身作则,亲临一线。曾副营长负责具体组织施工,特别敬业。他很少坐在办公室,经常在工地上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工程进度和建筑材料供给,从没发生过窝工现象。施工中曾副营长还非常细心,路上遇见个铁钉子、铁丝就顺手捡起来,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如果谁有需要的,就告诉去那里取,老首长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令人钦佩。营建施工期间,全营上下充满着六种精神: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虚心求教的学习精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相互支援的协作精神,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经过全体官兵的努力,我们工兵营的营房很快就展现在大家面前,整整齐齐,排列有序,路边栽上了一排排杨树,整个营区绿树成荫。
那个时期,在全军营一级的营房中,我们工兵营的营房最整齐规范。整个营区布局分为人员居住生活区、大中型装备存放区、战备训练器材仓库区、农副业生产种植养殖区、家属来队居住区等。人员进出大门位于东侧,进门向西是营区一条出入主干道,主干道南侧是操场,主干道以北是人员居住生活区,营部和各连房屋成东西横向五排、南北纵向五列布局;第一排是营连干部、连部人员宿舍和营连会议室,由西向东依次是营部、三连连部、一连连部、二连连部、二连二排;第二排和第三排是卫生所、洗漱室、枪械库、战士宿舍;第四排是司务长、炊事班宿舍、餐厅、伙房;第五排是洗澡堂、战备训练器材库、后勤储物间和教室;以上总共五排二十五栋房子,每栋房子长35米、宽8米,其中干部宿舍33间,战士宿舍84间。
第五排仓库北侧是厕所;厕所西侧是长30米、宽20米、深3米的养鱼池;最北边是40间拱形砌筑猪圈、8间饲料加工房、4个饲料池、4个储粪池。营部西侧自南向北是变电室、光荣榜墙栏、大礼堂(长30米、宽15米,容纳400人左右)、修理所、临时来队家属房(12个单间、5个套间)和军工兵处的仓库。东面二连东排房子北侧是两栋8户随军干部家属房(每户约50平方米)。每个连队约有3亩菜地,菜地周围建有80cm高的花墙,中间建有混凝土制作的水渠和排水沟。营区最南面是存放机械车辆的车库,有大型机械库10间、特种车辆(机械化舟桥车)库10间,普通车库62间。
我们的营房建设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奖励。1980年,军部考虑我们营的营建能力很强,还抽调三连给通信营建营房。军卫生处李政助理员看我们营的猪圈建的比较好,后期军警卫连等单位建猪圈时,请我们的战士去当技术指导。1983年,在总后开展的营房建设“两管五改”活动中,工兵营被军和军区评为先进单位。总后勤部在46军召开现场会,工兵营是参观点(单位)之一,并被总后通报表彰,颁发锦旗一面(营级单位就一个)。我们住在自己亲手建造的营房里,心里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根据马鹏彩、房本喜、贺增博供稿整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