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有所谓“三山四渎五岳”的说法。五岳,是大家都熟知的了。三山,则是指远古神话中的三条龙脉,具体为:喜马拉雅山脉(共工怒触不周山)、昆仑山脉(玉帝居庭)、天山山脉(西王母娘居庭)。
而四渎的“渎”是指有独立源头,并能最后入海的河流;古时的“四渎”,具体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时至今日,四渎中的济水已经不见踪影。但是,以济水命名的城市,目前还依然存在,如:济源、济宁、济南、济阳等。
传说中,济水是一条充满神奇色彩的河流。之所以说它神奇,是因为它在一路奔流入海的流程中曾三隐三现。
古书记载,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王屋山上的一个叫太乙池的地方,以地下河的形式潜流七十余里,至济源城北的济渎庙和龙潭地面涌出地面,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此为一隐一现。
两条河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又交汇成一条河“珠龙河”(也称猪龙河),古称“沇水”。这条河流流至温县西北时,始名济水,然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神奇地浮出地面,继续东流。此为二隐二现。
济水流经原阳后,分为两支,南济第三次伏行至山东定陶,然后再次浮出地面,与北济会合、注入巨野泽,后一路清流注入大海。此为三隐三现。
大家都知道,黄河水因为携带泥沙而呈混浊的黄色;但济水却能够过黄河而不浊,仿佛从黄河此案登船、到达彼岸一样,因而得名济水。“济者,渡也”。
《菏泽县志》有载:“自汉以后济水故道有二,一是自河南仪封县界(今兰考县境内)流入曹县北三十里,又东北经定陶县南谓之南济(又称南清河);二是自东明县流入,经菏泽县南谓之北济(又称北清河),二水在巨野合流(巨野泽),北经郓城县南,又东北入东平州界。再经大清河(当时的济水下段,现在的黄河河道)入渤海”。
河南的济源市,就得名于济水,本意是“济水之源”。在山东,和济水有关的地名较更多。如济宁,现在很多人解释的意思是“济水安宁”,其实是后来附会的。其本义是济水在这里转头。一直从西往东流的济水,到了此处,流向“拧”了一下,变成由南往北了。
现在,济南市内有一条小清河,其河道其实就是古济水的河道。而济南的名字,则是因为济南处于“济水之南”。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济南辖内有一个济阳区,就是因为地理位置位于“济水之北”。
很多人不知道,山东曾经也有个叫做“济阴”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其地理位置处于“济水之南”。不过,济阴不是在济南,而是曹州(具体为今菏泽定陶区)的旧称。
除此之外,解放初期,山东还有惠济县(曾叫过三边县、杨忠县,县机关驻地为现在的济阳区仁风镇)、济北县(县机关驻地为现在的济宁市任城区戴庄),名字也和济水有关。
当年,周武王封太师姜尚于齐地,西北以济水为齐国界河,故济水,又叫齐水。德州市的齐河,就得名于齐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