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虽然才刚刚入冬,但是山东淄博已经寒冷无比。在当地的淄川区淄河镇,有一座名叫马鞍山的山峰。
在中国,马鞍山这一地名比比皆是,在山东境内就有三座山峰叫马鞍山,但是位于淄博的这座马鞍山却不一般。
别看它海拔只有618米,但是其山势峻峭、峰顶突兀,四周悬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条石凿的132级石阶小道能通往峰顶,易守难攻,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当时,由于正值日寇对我鲁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的时期,我军主力部队为了避敌锋芒早已撤离。只有一部分军属以及伤员,隐蔽在马鞍山之上。
此前,山东纵队第二团副团长王凤麟,因为在战斗中右腿负伤,不幸截肢,也隐蔽在了这里。他在上山之时,只带了几名警卫员和一杆缴获的狙击枪。整座山上能战斗的战士(包括轻伤员)一共也才30多人。
11月9日,黎明尚未到来,山间还弥漫着雾气,日寇的铁蹄便踏着冰冷的大地,向着马鞍山驶来。
昨晚,当地的汉奸头子唐云三向日寇报告说山上藏有八路军的重要干部和战略物资,甚至还有兵工厂。日寇听闻后,顿时眼红,于是调集了千人部队,杀气腾腾地向马鞍山扑来。
为何明明山上什么都没有,唐云三却会向日寇给出这样一份报告呢?
原来,此前二团有个干部名叫王坤,他受够了在前线的苦日子,想调到后方去,却遭到了副团长王凤麟的拒绝,还被王凤麟批评了一顿。

王坤怀恨在心,趁着鬼子“大扫荡”时,选择了叛变,投靠在了大汉奸唐云三的麾下。他知道王凤麟在马鞍山上养伤,为了报复,他故意编造夸张的虚假情报,骗日寇去围攻马鞍山。
当天拂晓,日寇的千人大军抵达了马鞍山脚下。随着太阳逐渐升起,日寇的飞机也纷纷起飞,先是对马鞍山进行了一顿狂轰滥炸。
好在,警觉的王凤麟早已被山下纷乱的动静惊醒,提前把大家都叫醒,飞机的轰炸并没有炸到大家。
在飞机轰炸结束后,日寇对马鞍山发起了冲锋。不过,由于马鞍山山势陡峭,只有一条石阶可以冲上山顶,他们的人数优势和火力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出来。
王凤麟率领着30名战士,据险扼守,阻击了敌人整整一天。
日寇见攻了一天都没有攻上去,气急败坏,在第二天清晨直接将兵力增加到了两千多日军,外加四千多伪军。
然而,日寇不管怎么增兵对于马鞍山这样的地形来说都是于事无补的,战士们在王凤麟的率领下死死守住那一条石阶,任凭敌人千军万马都冲不上来。

在战斗至下午时,恼羞成怒的日寇参谋长,拔出武士刀,吱哇乱叫地就带着人往上冲。结果让王凤麟看得一清二楚,用狙击枪一瞄准,直接给击毙了。
然而,王凤麟等人毕竟只是一些伤员,他们在山上所储备的弹药并不多。战士们与敌激战至黄昏时分,子弹都快打光了。为了节省子弹,王凤麟只好下令,让战士用大石头不断往下砸。
这时,被阻击了整整两天的日寇又神气了起来,开始向我军战士步步紧逼。
王凤麟深知,这么下去所有人都会被日寇杀害。他果断将山上的军属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把衣服撕成宽布条,然后拧成一根又长又粗的绳子,拴在后山的一棵松树上,从悬崖上荡下去。
在掩护军属们撤离后,王凤麟又通知战士们纷纷向山崖下荡,他自己则死死守住松树,用为数不多的子弹阻止敌人上来。
很快,大家都荡下了山崖,仅剩下警卫员小张和战士刘厥兰不愿意丢下王凤麟离去。
王凤麟指了指自己的断腿说:“你们赶紧走吧,我的腿是没法荡下去的!”
说罢,王凤麟就转过身去,继续向冲上山顶的鬼子开枪,又接连干掉了好几个。
而就在王凤麟与敌激战的时候,刘厥兰突然从身后抡起一只拳头,往王凤麟打来。
王凤麟怎么说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八路了,他极为机警地将身体一侧,刘厥兰的拳头打了一个空。
之后,王凤麟转过身,对着满脸泪水的刘厥兰说出了两个字:“谢谢!”
原来,王凤麟深知刘厥兰的用意,刘厥兰是想把他打晕后,背着他荡下山去。
但是,本来荡下悬崖就很危险,刘厥兰背着一个人又怎么能安然下山呢?而且一旦他们都走了,谁来守着这棵松树?如果日寇上来后,将绳子一砍断,大家岂不是都要摔下悬崖?

王凤麟为了不拖累战友,决定独自守在松树前,直到大家全部安全撤离。
刘厥兰跟小张见王凤麟心意已决,便痛哭着与副团长道别,然后拉着绳子荡下了山崖。
而王凤麟则死死守着那棵松树,与日寇做最后的搏斗。当他打到仅剩一颗子弹时,他选择了举枪自尽,壮烈殉国。
日寇在占领马鞍山后,立刻对整座山进行了搜查,但是他们没有找到所谓的“战略物资”,也没有找到“兵工厂”。
怒不可遏的日军大佐,当即找到了唐云三,向他质问此事。
唐云三本来以为自己能立“大功”,结果让鬼子伤亡了这么多人,却一点好处都没捞着,他也是憋了一肚子火。
于是,他马上就把王坤供了出来。鬼子大佐得知真相后,当场便拔出武士刀,将王坤活活劈成了两半。而这个唐云三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汉奸罪被执行了枪决。只能说,当叛徒和汉奸的都不会有好下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