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4年已近尾声,精彩的一年当配以精彩的收尾。12月15日下午,《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举行。据悉,新书的特装本已于12月初开始预售,而大批图书将于12月18日陆续上架销售,与翘首以盼的读者见面。
陈引驰教授自1995年起,在复旦大学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经三十年沉淀,首次将课程讲录整理出版。本书以中西比较大视野进行观察,纵向上以时间为线索,横向上以文类为划分,交织成动态演进的中国文学史网络,且融汇古今中外卓识,独创新见,是以当代学人的担当赓续中华文脉的力作。
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教授,就这本新书的基本情况以及短视频和直播对传统阅读的分流、AI给人文学科带来的影响等话题展开对话。
《上海会客厅》节目
Q 新闻晨报:陈老师,这本书实际上是您多年来在复旦上课的讲录,能否为我们读者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基本情况?
A陈引驰:我从1995年开始在复旦给本科生讲“中国古代文学史”,到明年(2025年)就是三十年了,有一点自己的感受,所以就以其中某一次讲课记录为基础,然后大致做了梳理和整理,最终形成这样一本书。所以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它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而是基于实际授课的记录,所以书名就叫做《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这是它的副标题,主标题叫《文脉的演进》,文脉是指整个文学发展主要的脉络。我希望把它呈现出来,虽然就整部的中国文学史而言,内容可能不是很详尽,不一定很完备,但我希望能把整个文学史的脉络呈现出来,应该是这样性质的一本书。
Q 新闻晨报:在今天,短视频和直播可能对传统阅读来讲有一种分流的倾向,您怎么来看这个现象?
A陈引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短视频和直播是一种方式。但是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书写,在人类历史上,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书面的传播,特别因为中国有很悠久的文字的传统,留下的知识与文化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来讲,绝大部分内容都没有音频和视频,早期的很多的文化传统还是通过文字记录保留下来。现在我们有视频、音频这些材料,以及新的媒介方式,这些当然也很重要,但是文字还是有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比如说,有些东西你还是要回过头去仔细阅读,多次反复读来体会,以前说“三复斯言”也是这个意思。一遍遍听是一种方式,但是读也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阅读这些经典或者把它朗读出来,让大家更好地去接触,但文字还是最接近传统文化的一个方式。而且书面的阅读和通过口头交流这两种方式实际上也不能截然分开,有的时候也是可以互相结合,互相转化的。
Q 新闻晨报:这样看来,您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互相结合、互相转化”的例子。
A陈引驰:原来我在课堂上讲课的声音是一次性的,但是重新录下转化成文字之后变成了可看的内容。学生首先帮我把当时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的材料转化成文字,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再做一些梳理。我在跋里面也提到了(见P531-537),通过这件事我更深刻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出口成章的人,所以它里面还是有很多没有讲到的地方,讲的不周全的地方,所以也还是需要一些文字上的梳理,有些地方要把它补足。
回应你之前的问题,我现在回过头去想,其实把声音转成文字也是有意义的,这样不光是我当时上课的音频,通过文字梳理之后,可以把当时讲的内容呈现得更好,让读者或听众更好了解我所要表达的观点。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例子,就是说和文字不必全然分开,它们各有特点,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补足。
Q 新闻晨报:在今天的座谈会上,您的学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特提出“当AI可以穷尽所有文学史知识时,我们教书还有什么意义?”对AI给人文学科带来的影响,您怎么看?
A陈引驰:AI是一个非常大的潮流,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没有办法回避它。但AI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AI会提供很多知识,知识总会更新,会超越前代。就目前来讲,AI可以做综合处理,它可以提供信息,提供相对固定的知识点,但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感悟,AI可能还做不到,但是那个部分其实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有很多的具体的、客观的和可以验证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连缀起来,不一定能完全构成人类对理解世界的认知。我不知道AI以后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起码目前来讲,我觉得人还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他从事怎样的工作。
Q 新闻晨报:今天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在我们之前的交流当中,您曾经谈到读者对于阅读的选择性,对于自己的本书,您有何期望?
A陈引驰:我想今天大部分人读书都这样吧,他们对于所读的书是有选择性的,即便是在一本书里面,内容也是有所选择。《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这本书中华书局设计得非常漂亮,加上一百多幅的配图,现在有五百三四十页吧。我非常希望读者来读一读这本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学之美,也了解我的一些想法,但我绝对不敢奢望读者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如果读者拿到这本书,打开来,就他感兴趣的部分读下去,然后有所知,有所感,我个人就感到非常荣幸了。
陈引驰教授给新闻晨报读者的寄语:“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摘自陆机《文赋》嘉宾简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2012—2020),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理论、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近现代学术思想、海外汉学等。著有《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中古文学与佛教》《庄学文艺观研究》《庄子讲义》《〈庄子〉通识》《〈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等,译有《唐代变文》《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等,主编“中华经典通识”“佛经文学经典”“二十世纪国学丛书”等丛书。1995年始,在复旦大学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