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山东沂南,1大嫂拍胸脯保证:2小时内一定修好桥。可我军大部队抵达时,大嫂带着姐妹们正坐着嗑瓜子,团长急吼:“桥呢?”不料,妇女们两人一组,扑通跳入水中。
从1945年开始,蒋军不断对我军发起攻势,为逐步扭转战局,1947年5月,我军决定在孟良崮合围敌人的主力之一整编74师。为完成任务,各部快马加鞭赶往战斗地点,早一分抵达就多一分胜算。
一支由陈参谋带领的部队,在沂南县却犯了难。先遣队发现,必经之地——汶河上,桥梁年久失修,垮塌了。
陈参谋正犯难,大嫂李桂芳拍着胸脯保证:“我们马上组织人来修。”
“大部队还有几个小时就到了,来得及吗?”陈参谋担忧地问。
“2个小时内,一定修好!”李桂芳是附近马牧池村的热心大嫂,向来可靠,看她信誓旦旦,陈参谋敬了个礼,交代道:“拜托乡亲们了,战士们的装备打湿了,会影响作战!”
李桂芳满口答应:“一定修好!”
谁料,一回村,李桂芳就傻眼了。原来,为了避免附近村子在战斗中被无辜伤及,村里的男人们都赶去其他村子帮忙转移了,现在马牧池村就剩下一群女人和孩子。
李桂芳找来全村一群老姐妹商量对策。村里的老大娘一听,气得跺脚,骂李桂芳:“那河20多米宽,又没有材料,村里男人都不在,2个小时咋个能修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半天,没个头绪,可队伍要过河,这事不能耽误。
“多大事,河里最深的地方也就胸口,俺们扛大木板,搭木板桥!”老嫂子刘日梅一拍大腿,提议道。
李桂芳一听,激动地拍手:“好主意。”没等她发话,一群妇女纷纷冲回家,找木板、卸门板,扛着就往河边赶。
好几个上年纪的大娘也想出份力,李桂芳好说歹说才给赶了回去。
到了汶河边,李桂芳让大伙儿在岸边等着,自己麻利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河去摸索架桥的地点。
正是冬去春来的时候,这河水虽然说不上刺骨,但透心凉,不一会儿就冷得她直哆嗦。
摸索清楚了,李桂芳根据大家的身高,两两一组,每4人扛一块木板,依次排好。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大家不顾河水的冰凉,预演了一番,李桂芳在上面来回跑了几趟,这才撤回岸上,磕着瓜子等大部队到来。
夜幕渐渐降临,陈参谋带着大部队赶到河边,抬眼一看,急了:“桥呢?”
谁料,话音刚落,李桂芳大吼一声:“架桥!”老嫂子们扛起木板,两人一组,扑通扑通就往水里跳。
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条窄而稳的木板桥从河这边,一直连着河那边。
陈参谋见状,赶紧摆手:“不行,不行,哪能这样?还是让战士们趟过去吧!”
一听这话,李桂芳和老嫂子们急了:“瞧不起人是不是?俺们也是在执行任务!时间就是胜利,快过桥!”
见状,陈参谋“啪”一下,敬了个礼,转身交代战士们:“前面是老嫂子们搭的人桥,大家记住,轻踩,慢跑,走中间!”
河水哗啦啦流着,透凉地冲击着嫂子们的身体,浅的地方漫过她们的腰部,深的地方直接淹到了胸口,不一会儿,全身就又累又冷。
更严重的是,前面的战士知道是人桥,过桥时放轻了脚步,可后面的队伍不清楚,加快脚步一二一地冲,又快又重。
桥下的嫂子们一个个累得咬紧牙关,龇牙咧嘴,深吸一口气,伸手稳稳扶着木板,不敢松气。
李桂芳见状,示意队伍暂停上桥,命令:“换肩!”湿漉漉的大嫂们,转身交换另一侧肩膀来扛住。
可战士们发现了桥下的秘密,激动得不敢再踩了。
李桂芳见状,急得大喊:“快过!时间就是胜利!”后面的战士,跑到河边,纷纷“啪”敬一个礼,然后轻踏上人桥,小跑过去。
不到一个小时,整个队伍完成渡河。记录员泪眼摩挲地撕下一火柴盒,想记下大嫂们的名字,却被李桂芳吆喝着往前赶。
后来,部队提前赶到孟良崮,准备妥当后,经过3天3夜的激战,全歼74师,给敌人沉重的打击,整个战局逐渐扭转。
而李桂芳带领的32名沂蒙嫂子们,经过这事,好多人落下病根,有的伤了肩,有的闪了腰,而有些正值例假,从此不能生育。可她们却反复交代李桂芳:“别拿这事到处显摆,为了胜利,做再多都是应该的。”
直到20多年后,架不住“红云岗”剧组记者的劝说和追问,李桂芳才将这段往事,平静地讲了出来。这段故事被搬上舞台,被拍成《沂蒙六姐妹》,感动了无数人。
一粒微小的尘,不起眼,但当千千万万的尘土汇聚在一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无往不利。
那段艰苦岁月中,军民齐心,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而神话背后,是无数无名英雄的汇聚和付出。
今日之幸福中华,皆源于他们和她们的不怕牺牲,不计后果。让我们铭记住这群可爱的无名的红嫂!
参考《琅琊名士多·红嫂卷》
#图源网络,侵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