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旸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旸春

被周总理自豪地称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南京长江大桥,其第一任总设计师是梅旸(yáng)春。

梅旸春,1900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南昌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公费赴美深造。从美国普渡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在美国费城桥梁公司工作。1928回国。1934年,他受“桥梁泰斗”茅以升的邀请,在钱塘江大桥的建设中出任正工程司(即:工程师)。

梅旸春是修建钱塘江大桥“四大工程师”之一。1937年11月17日,被誉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的钱塘江大桥全面通车。可惜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的12月23日,杭州沦陷于侵华日军之手。为了避免大桥落入敌手,南京政府对下达了“炸桥”的命令。随着一声巨响,茅以升、梅旸春等人多年的心血转眼成了废墟。

梅旸春(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旸春(左)
梅旸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旸春

在随后的岁月里,先把桥建好、然后再炸毁,似乎成了梅旸春的宿命。滇缅公路上有一座跨澜沧江的“昌淦桥”(功果新桥),这是中国第一座有钢加劲桁(héng)的公路悬索桥。其名中的“昌淦”二字,来自于为建设这座大桥而被牺牲的桥梁设计处处长钱昌淦。

这座桥主跨135米,由梅旸春全面审核。1939年2月开始设计,6月份开始施工,前后共计21个月便通车了。遗憾的是,这座桥建成42天后、便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了。

1940年,梅旸春转任湘桂铁路桂南工程局正工程司,到了抢通湘桂铁路的现场。作为湘桂铁路上的关键工程,他设计了一个轻巧而新颖的结构方案。但是,到了1944年,为了阻止攻到桂林的日寇,也奉命被炸。

新中国成立后,梅旸春被任命为铁道部设计局副局长。1953年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时,梅旸春曾任副总工程师,参与了武汉大桥的建设。1958年,中央正式决定修建南京长江大桥,将武汉大桥工程局改名为大桥工程局,彭敏为局长,梅旸春为总工程师。

梅旸春把工程指挥部设在了长江边,从办公室走到江堤上便可看见工地,江边还有指挥部的专用码头,上船三分钟内便能到达水上施工的墩位。开工初期,工地士气方盛,设备齐全,材料充足,梅旸春则在无限接近施工现场的地方不分昼夜地指挥,险情均被他一一化解。

接下来,国家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大桥工程从人员到经费都被压缩。梅旸春,不顾高达220毫米水银柱的血压,多次奔赴铁道部,“希望在桥墩出水后停工,否则几年辛苦付诸东流”。

“我们是有这么多江河的大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建桥专业化队伍,再困难也不能再精简了”。最后,总理亲自发话、特批大桥继续招工、购买设备,南京政府也给予了生活物资的保障。

梅旸春一家人(后排右为妻子黄宗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旸春一家人(后排右为妻子黄宗珍)

不久,梅旸春因高血压病重,瘫痪在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他被送入南京最好的医院,从北京调来著名的脑血栓专家、上海也派来了名医,得到了全国最高水准的医疗救治。

1962年早春,梅旸春病情好转,可以坐起来了,组织上就决定送其到北京休养。临行前,他的最后一个愿望是到工地看看。这一看,成了他与南京长江大桥的诀别。当晚,梅旸春老泪纵横,激动地对妻子说:“老天爷为什么这样恶呀,不让我建完大桥!”

第二天凌晨,他突发大面积脑溢血,在南京大桥工地的一侧不幸逝世。那一天,是196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