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博时空/文文|匡悦

文物摄影|杜广磊

设计|阿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陶器的地区之一,最初的陶器可以上溯到距今二万年左右。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陶器就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陶器的种类、器型、工艺、装饰、功能等,都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密不可分。陶器是火与土的升华,在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对陶器的记载,如《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万多年前就有陶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底层关系,从上到下,时间越来越久远。岳石文化为公元前 1900-前 1600 年,后李文化大约距今 8500—7500 年。

古代中国自成一体,古人把华夏大地的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土色, 概括成为青、赤、白、黑、黄色的五色土,各个区域按照不同的土质发展出不同的制陶工艺。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到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分别展现了我国西部、中部与沿海东部的史前文明特征。仰韶文化亦名彩陶文化,人们将矿物研磨绘制于陶胚之上,经火烧成,万年不灭,向西延伸,便发生了更为绚烂的马家窑彩陶文明。一个个漩涡纹、蛙纹跃于器表,诉说着先民的思想与情愫。河姆渡文化陶器上所刻稻纹也向我们展现了先人耕地为生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石器时期几大文明分布及相互影响

早期的陶器大多陶质粗糙,容易开裂。随着人们对陶土的认识加深,在设计更加合理的陶窑内烧出的陶器便日益细腻、坚固,陶器形状也不断创新。陶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也慢慢成为原始先民祭祀、宗教活动时的用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山文化陶器器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山文化陶器纹饰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之风在原始大地盛行。陶匠看着手中光滑的陶器,遂产生了在陶器表面施以装饰的想法。或是为了彰显器物拥有者的身份,又或是制陶者有想法欲表达于器物之上。最初的彩陶如何诞生,我们已然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陶工艺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已有丰富的造型。大汶口文化(距今约 6500 年-4500 年),红套兽形壶,山东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汶口文化,涡纹彩陶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汶口文化,网纹彩陶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汶口文化,彩陶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汶口文化,回纹彩陶豆

土中烧不坏,千载色犹新。彩陶装饰从简单的红彩宽带纹到马家窑时期复杂的几何纹、蛙纹与漩涡纹,历经千年,其色尤新。最初人们只将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花鸟鱼虫绘于器物之上,绘制时多写实风格。原始文明多依水发生,人们对于水中的鱼儿便再熟悉不过。半坡地区的先民便尤其钟爱鱼纹这一彩陶纹饰,出土的人面鱼纹盆美丽神秘。也有研究认为,半坡地区以鱼纹为氏族图腾,是原始宗教信仰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石器时代 彩陶碗

彩陶文化历经千年,其纹饰大多经历了从写实到抽象的演变过程,人们脱离了最初的简单记录,将鱼纹、鸟纹等纹饰简化、抽象后形成了更为简洁、传神又和谐优美的纹饰,这些纹饰采用的艺术手法甚至影响了后来几千年的审美与装饰习惯——平衡、对称、连续、分割、重叠、放射、分离和联结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彩陶艺术在中华雅文化中演绎为丹青水墨,在民间则生发为剪纸、服饰印花、刺绣中等日常生活中的图案装饰。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如果将彩陶展开,你会发现那些纹样是周而复始的,表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大甸子墓地出土彩陶纹饰展开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大甸子墓地出土彩陶纹饰展开示意图

在距今约四千年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人们的审美取向开始转向以黑陶、白陶为主的单色陶器,制陶工艺也由最初的手工捏制发展成快轮拉胚,所烧器物更为规整光滑。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黑陶杯,通体漆黑发亮,壁薄处仅有 0.3-0.1 毫米,被誉为“蛋壳陶”。“蛋壳陶”的烧制工艺至今仍未被破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蛋壳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岱龙山文化蛋壳陶的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汶口文化随葬陶器组合

时至陶寺文化、齐家文化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礼乐文明开始萌芽。陶寺文明遗址中出土了众多礼乐陶器、文字陶器,以及龙纹陶器,最早的“藏礼于器”拉开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大幕。陶盆上蟠龙纹的形象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寺 朱书文字陶扁壶,上有“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尧都”陶寺出土的陶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寺陶器上的典型鸟形图案,图源:《李新伟:陶寺墓地彩绘陶器上的鸟纹》

约夏末商周时期,人类在烧制陶器时以瓷土代替陶土,烧制温度达到 1200℃ 之高,从而烧出了最早的原始瓷,是陶器过渡到瓷器的过程中的产物,烧成器物比陶器更加坚硬,更加光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石文化典型器物

最晚到东汉时期,人们便能烧造基本符合现代标准的瓷器了,自此瓷器便取代陶器成为古人的主要生活器具,瓷器文明的历史篇章开始书写,但陶器也并未消失。彩绘陶、三彩釉陶以及各种陶塑亦常见于后世,并创造了许多传世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周 云雷纹兽首提梁黑陶甭

中国陶器起源于数万年以前,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发展演变,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陶器艺术的高峰,从简约到复杂,从质朴到精丽,从独体到联体,从对称到不对称,或互动或纳新,海纳百川,多元茂盛,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构成一幅宏大、朴素而又隽永绵长的文化长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三彩牛角形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三彩鸳鸯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 三彩摩羯形壶

访红山遗址,说红山文化

考古学家韩建业:从“南佐古国”出发,开启五千年文明之旅

探访尧都陶寺 寻找“最初中国”

图片 | 杜广磊 阿孙

排版 | 小谢

设计 | 阿孙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